半小时搞定计算机网络 - 第二章期末考习题重点
前言
本文总结了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第八版)第二章习题重点,主要为了即将期末考试的同学更好的复习,每一题答案都是原文答案+AI润色+正文对照综合得出,且每一题都给出了考点以及考点对应正文页码😀😀😀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考点: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书本P42)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目标:
- 隐藏传输媒介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 使数据链路层能够专注于协议和服务的实现,无需关注具体的传输媒介和通信方式。
效果:
- 数据链路层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其功能。
- 减少对底层传输细节的依赖。
主要特点
历史和现状:
- 背景:在OSI模型出现之前,许多物理层规程或协议已被广泛采用。
- 支持:这些物理层规程得到大量商用设备的支持。
- 范围:物理层协议涉及范围广泛。
- 实践:未按OSI模型要求制定全新协议,而是沿用现有规程。
- 定义:物理层描述与传输媒介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复杂性:
- 多样性:物理连接方式多样。
- 媒介种类:传输媒介种类繁多。
- 结果:导致具体的物理层协议变得相当复杂。
2-02 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考点: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书本P42)
计算机网络中的“规程”与“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规程”与“协议”是同义词。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使用背景:
历史背景:
- 在“协议”这一术语普及之前,“规程”一词已被广泛使用。
术语使用:
- 在物理层中,物理层的协议常被称为物理层的规程。
互换性:
- 当我们讨论物理层的规程时,实际上就是在讨论物理层的协议。
- 这两个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考点: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书本P43)
数据通信系统组成
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核心部分:源系统(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
源系统
源系统包含以下两个组件:
源点(源站/信源):
- 功能:生成需要传输的数据。
- 示例:用户在计算机键盘上输入汉字,计算机生成相应的数字比特流。
发送器:
- 功能:对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进行编码,以便在传输系统中有效传输。
- 示例:调制器,现代计算机中很多都集成了内置的调制解调器。
目的系统
目的系统包含以下两个组件:
接收器:
- 功能:接收来自传输系统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目的地设备能够处理的信息。
- 示例:解调器。
终点(目的站/信宿):
- 功能:从接收器接收数字比特流,并将其输出为信息。
- 角色:数据传输过程的终点。
传输系统
- 功能:将源系统发出的数据传输到目的系统。
- 组成:可以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系统。
- 责任:负责数据的中继和传输。
2-04 试解释一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考点: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书本P43)
数据通信基础概念
1. 数据
- 定义:通信的核心目标是传递信息,数据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 形式:信息可以是语音、文字、图像或视频等。
- 表示:数据是一系列有意义的符号,可被计算机或人处理和理解。
2. 信号
- 定义: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形式,携带数据并通过通信渠道传输。
3. 模拟数据
- 对比:与数字量相对,模拟数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
- 示例:声音、图像、温度和压力等,通过模拟信号如无线电波或电压信号表示。
4. 模拟信号
- 定义:也称连续信号,信息参数取值连续。
- 示例:家庭调制解调器与电话局之间的用户线上传输的信号。
5. 基带信号
- 定义:直接来自信息源的信号。
- 示例:计算机输出的文字或图像文件数据信号。
6. 带通信号
- 定义: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只能在特定频率范围内通过信道传输。
7. 数字数据
- 对比:与模拟量相对,数字数据取值范围是离散的。
8. 数字信号
- 定义:也称离散信号,信息参数取值离散。
- 示例: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之间或电话网中继线上传输的信号。
9. 码元
- 定义:在时间域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 示例:二进制编码中的0和1。
10. 单工通信
- 定义:单向通信,无反向交互。
- 示例: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
11. 半双工通信
- 定义:双向交替通信,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
12. 全双工通信
- 定义:双向同时通信,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
13. 串行传输
- 定义:数据在单条传输线上按位顺序逐个传输。
14. 并行传输
- 定义:数据以多位一组的形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 示例:一个字符的多位二进制码同时在多个并行信道上传输。
2-0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说明内容?
考点:物理层基本概念(书本P42)
接口特性描述
1. 机械特性
- 涉及内容:连接器的物理规格。
- 包括:接线器的形状、尺寸、引脚数量、排列方式以及固定和锁定机制。
- 重要性:确保标准化接插件的兼容性和功能性。
2. 电气特性
- 涉及内容:接口电缆中每条线路上的电压范围。
- 重要性:对设备安全、有效工作至关重要。
3. 功能特性
- 涉及内容:特定线路上电平电压的功能或信号定义。
- 重要性:确保数据正确传输和设备正确响应。
4. 过程特性
- 涉及内容:接口操作中不同功能的事件序列。
- 规定:数据传输和设备交互过程中操作的执行顺序。
- 目的:确保通信顺畅和效率。
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考点:信道复用技术(书本P56)
信道复用技术
为了提升信道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并降低网络运营成本,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
1. 频分复用(FDM)
- 方法:将信道带宽划分为多个频带。
- 效果:每个用户在自己的频带内通信,实现多信号同时传输。
2. 时分复用(TDM)
- 方法:将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隙。
- 效果:多个用户轮流使用信道,每个用户分配特定时隙。
3. 统计时分复用(STDM)
- 方法:根据用户需求动态分配时隙。
- 效果:提高信道利用率。
4. 波分复用(WDM)
- 方法:在光纤通信中,将光信号分配到不同波长。
- 效果:在同一光纤中同时传输多个信号。
5. 码分复用(CDM)/码分多址(CDMA)
- 方法:使用独特的代码序列同时访问信道。
- 效果:每个用户的数据通过特定编码和解码区分。
通过这些复用技术,可以在保持通信质量的同时,最大化信道的容量和效率。
2-14 试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全称,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考点:名词理解(书本…英文应该很好找把😘)
通信技术术语
1. 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定义:频分复用技术,允许用户在相同时间内占用不同频段资源。
- 效果:实现多个信号的同时传输。
2.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定义:频分多址,一种频分复用技术的应用。
- 功能:允许多个用户各自使用或轮流使用不同的频带,实现多用户通信。
3.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定义:时分复用技术,允许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内占用相同频带资源。
- 效果:通过时分方式实现多信号轮流传输。
4.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定义:时分多址,一种时分复用技术的应用。
- 功能:允许多个用户各自使用或轮流使用不同的时隙,实现时分复用通信。
5. STDM(Statistic TDM)
- 定义:统计时分复用,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技术。
- 操作:动态分配时隙,根据用户数据需求调整,提高线路利用率。
6.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定义:波分复用,也称光的频分复用。
- 功能:使用单一光纤同时传输多个不同频率的光载波信号。
7. 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定义: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 发展:技术进步使得一根光纤上可以复用的光载波信号数量大增。
8.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定义:码分多址,一种码分复用技术的应用。
- 功能:多个不同地址的用户共享码分复用信道,构成通信系统。
9. 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 定义:同步光纤网,由Bellcore提出。
- 功能:用于光导纤维传输的物理层标准,定义同步和等时信息传输。
10.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 定义:同步数字系列,也称数字同步传输体制。
- 规范:规定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接口码型等特性。
11. STM-1
- 定义:SDH的一种基本传输模块。
- 速率:传输速率为155.52Mbps。
12. OC-48
- 定义:SONET的一种速率标准。
- 速率:对应的传输速率为2.5Gbps。
2-17 试比较ADSL,HFC以及FTTx接入技术的优缺点
考点:宽带接入技术(书本P6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 优势:利用现有电话铜线网络,无需重新布线,适合老旧建筑。
- 劣势:传输距离有限,信号衰减大,传输不稳定,易受干扰,故障率高。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 优势:覆盖范围广,带宽高,传输速率高。
- 劣势:用户数据率不确定,受同轴电缆上用户数量影响;在用户高峰时,实际速率可能下降。
多种宽带光纤接入方式(FTTx):
- FTTx定义:光纤接入点从用户家中向外延伸至一定距离的技术。
- 光纤到户(FTTH):
- 优势:提供最高上网速率,光纤直接铺设至用户家庭。
- 劣势:成本较高,普通家庭用户对高数据率需求不大。
2-19 什么是EPON和GPON?
考点:无源光网络PON种类(书本P68)
以下是对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优化描述和格式: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概览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种类繁多,但其中最流行的两种技术分别是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缺点。
1.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
- 标准:IEEE 802.3ah(2004年6月形成),更新版本为802.3ah-2008。
- 协议: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
- 拓扑结构: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以太网接入。
- 优点:
- 与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极佳。
- 成本低廉。
- 扩展性强。
- 管理方便。
2.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 标准:ITU-T G.984(2003年1月批准),最新版本为G.984.7(2010年)。
- 技术特点:采用通用封装方法(GEM),可承载多种业务。
- 业务支持:对各种业务类型提供有潜力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
- 优点:
- 能够提供多业务支持。
- 具有很高的带宽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