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算法之258: DJ无人机协议格式解析

发布于:2025-04-06 ⋅ 阅读:(23) ⋅ 点赞:(0)

转载:

DJI无人机协议格式解析(DroneID、C2、Beacon、Video)

1. DroneID协议
  • 核心功能‌:
    • 广播无人机及操作者的实时位置、高度、速度、唯一设备标识符等信息,主要用于监管机构追踪无人机活动‌12
    • 传输数据未加密,可通过低成本COTS硬件(如软件定义无线电设备)解码,存在隐私泄露风险‌12
  • 协议格式‌:
    • 包含无人机GPS坐标(经纬度)、操作者GPS坐标、飞行状态(如速度、高度)及设备序列号‌68
    • 支持实时传输,覆盖范围可达30英里(约48公里)‌68


2. C2(Command and Control)协议
  • 核心功能‌:
    • 负责遥控指令传输,包括飞行控制(如起降、航向调整)、负载操作(云台控制、相机参数设置)等‌35
    • 与遥控器(如DJI Pilot APP)深度集成,支持多设备协同操作‌35
  • 安全漏洞‌:
    • 研究者通过逆向工程发现C2协议存在漏洞(如远程代码执行、权限提升),可导致无人机失控或敏感数据泄露‌56


3. Beacon协议
  • 核心功能‌:
    • 用于无人机与地面站/其他设备的周期性状态广播,包含基础设备信息(如固件版本、电池状态)及连接请求‌34
    • 在M300 RTK等工业机型中,Beacon协议可能与负载设备(如H20T相机)的初始化通信相关‌34
  • 协议格式‌:
    • 含硬件标识符(如相机控制线型号)、固件版本号(如V2.3、V1.0.1)及兼容性参数‌47


4. Video协议
  • 核心功能‌:
    • 传输无人机多路视频流(如FPV摄像头、云台负载相机),支持实时回传与码率调节(540P/720P等)‌34
    • 编码格式为H.264,码率范围512Kbps至1.5Mbps,适配不同网络环境‌34
  • 负载兼容性‌:
    • 支持大疆官方负载(如H20T红外相机、Z30变焦相机)及第三方设备,通过遥控器APP切换视频源‌34


协议安全与风险总结

协议

主要风险

影响范围

DroneID

未加密传输导致操作者位置暴露,可被恶意跟踪或劫持‌12

隐私泄露、设备劫持

C2

漏洞允许远程代码执行,导致无人机失控或敏感数据窃取‌56

飞行安全、数据完整性

Beacon

固件版本泄露可能被用于针对性攻击(如固件降级漏洞利用)‌47

设备稳定性、系统安全

Video

视频流截获可能泄露拍摄内容,但需较高技术门槛(如协议逆向与解码)‌36

商业机密、隐私侵犯


技术对策建议

  1. 加密增强‌:对DroneID和C2协议实施端到端加密,防止数据窃听‌25
  2. 固件更新‌:定期推送安全补丁,修复已知漏洞(如权限提升漏洞)‌57
  3. 权限隔离‌:限制第三方负载对核心协议(如C2)的访问权限,降低攻击面‌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