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系统(室内分布系统,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是用于解决建筑物内部信号弱、覆盖差、容量不足的专用通信网络,广泛应用于商场、写字楼、地铁、机场等场景。
1. 室分系统的作用
解决信号覆盖问题:消除室内盲区,保证通话、上网质量。
提升网络容量:在高密度场所(如体育馆、会展中心)分担宏基站压力。
优化用户体验:减少掉话、卡顿,支持4G/5G高速网络。
2. 室分系统的组成
组件 | 功能 |
---|---|
信号源 | 提供网络信号(如BBU、微基站、直放站)。 |
分布系统 | 通过馈线、光纤等传输信号(传统DAS或数字化室分)。 |
天线 | 小型化天线(如吸顶天线、壁挂天线),均匀分布信号。 |
耦合器/功分器 | 分配信号功率,确保各天线覆盖均衡。 |
监控系统 | 实时监测设备状态,远程管理(可选)。 |
3. 室分系统的类型
(1) 传统DAS(分布式天线系统)
原理:通过同轴电缆/光纤连接RRU(射频拉远单元)和天线。
适用场景:大型场馆、地铁、机场等广覆盖需求场景。
优缺点:
✅ 覆盖范围大,成本较低(2G/3G时代主流)。
❌ 5G支持较差(高频损耗大),扩容困难。
(2) 数字化室分(PicoRRU/lampsite)
原理:采用光纤+网线传输,支持4G/5G多频段,更灵活。
适用场景:高容量需求场所(商场、写字楼、医院)。
优缺点:
✅ 支持5G高频(3.5GHz),扩容方便,运维智能。
❌ 初期成本较高。
(3) 扩展型皮基站(Enterprise Small Cell)
原理:企业级微基站,通过IP网络回传,部署简单。
适用场景:中小型办公楼、酒店、地下室等。
特点:即插即用,支持运营商远程管理。
4. 室分 vs. 宏基站 vs. 微基站
对比项 | 宏基站 | 微基站 | 室分系统 |
---|---|---|---|
覆盖范围 | 1~5公里 | 200~500米 | 单栋建筑内部 |
部署位置 | 铁塔、楼顶 | 路灯杆、墙面 | 室内天花板、走廊 |
容量 | 高(但用户密度大时易拥塞) | 中等 | 高(精准覆盖) |
典型场景 | 城市广覆盖 | 街道补盲 | 商场、地铁、机场 |
5. 5G时代的室分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高频穿透差:5G(如3.5GHz/毫米波)信号穿墙能力弱,需更密集部署。
功耗高:5G设备能耗大,需优化供电方案。
多运营商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中国铁塔推动“多频合一”室分)。
解决方案
数字化室分(LamppSite):华为、中兴等提供的5G兼容方案。
无源室分升级:通过新型电调天线支持3.5GHz。
Small Cell融合:结合皮基站灵活补盲。
6. 如何判断建筑是否需要室分?
用户投诉:频繁掉话、上网慢。
网络测试:运营商路测发现RSRP(信号强度)<-110dBm或SINR<0。
高密度场景:如演唱会、展会等临时容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