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M aop切面编程的学习

发布于:2025-04-12 ⋅ 阅读:(21) ⋅ 点赞:(0)

面向切面的AOP编程的引入:

    1. 代码缺陷

        - 非核心代码对核心业务功能有干扰,导致程序员在开发核心业务功能时分散了精力

        - 附加功能代码重复,分散在各个业务功能方法中!冗余,且不方便统一维护

    2. 解决思路

          核心就是:解耦。我们需要把附加功能从业务功能代码中抽取出来。

          将重复的代码统一提取,并且[[动态插入]]到每个业务方法!

    3. 技术困难

        解决问题的困难:提取重复附加功能代码到一个类中,可以解决。

如何实现这种提取的技术?——需要使用代理模式

一、代理模式的概述(sketch)

1.代理模式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中的一种,属于结构型模式。它的作用就是通过提供一个代理类,让我们在调用目标方法的时候,不再是直接对目标方法进行调用,而是通过代理类间接调用。让不属于目标方法核心逻辑的代码从目标方法中剥离出来——解耦调用目标方法时先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减少对目标方法的调用和打扰,同时让附加功能能够集中在一起也有利于统一维护。

    相关术语:

     - 代理:将非核心逻辑剥离出来以后,封装这些非核心逻辑的类、对象、方法。(中介)

     - 动词:指做代理这个动作,或这项工作

     - 名词:扮演代理这个角色的类、对象、方法

     - 目标:被代理“套用”了核心逻辑代码的类、对象、方法。(房东)

    代理在开发中实现的方式具体有两种:静态代理,[动态代理技术]

2.静态代理

主动创建代理类

静态代理确实实现了解耦,但是由于代码都写死了,完全不具备任何的灵活性。就拿日志功能来说,将来其他地方也需要附加日志,那还得再声明更多个静态代理类,那就产生了大量重复的代码,日志功能还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管理

提出进一步的需求:将非核心代码集中到一个代理类中,将来有任何日志需求,都通过这一个代理类来实现。这就需要使用动态代理技术了。

代码举例:

目标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alculator {

    int add(int i, int j);  

    int sub(int i, int j);  

    int mul(int i, int j); 

    int div(int i, int j);

   }

目标(实现类)

public class CalculatorPureImpl implements Calculator {

 

    @Override

    public int add(int i, int j) {

 

        int result = i + j;

 

        return result;

    }

 

    @Override

    public int sub(int i, int j) {

 

        int result = i - j;

 

        return result;

    }

 

  

    @Override

    public int mul(int i, int j) {

 

        int result = i * j;

 

        return result;

    }

 

    @Override

    public int div(int i, int j) {

 

        int result = i / j;

  

        return result;

    }

}

静态代理类:(继承目标接口,实现接口方法,使用构造函数传入目标,这样就可以通过目标类的对象调用核心代码;在方法中写非核心代码,核心代码由目标对象调用;当我们测试时我们调用代理的方法,而代理又调用了目标的方法)

public class StaticProxyCalculator implements Calculator {

    //使用构造函数传入目标

 

    private Calculator calculator;

 

    public StaticProxyCalculator(Calculator target){

 

        this.calculator=target;

 

    }

 

 

    @Override

    public int add(int i, int j) {

        //非核心代码

        System.out.println("i = " + i + ", j = " + j);

        //调用目标

        int result = calculator.add(i, j);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 result);

 

        return result;

 

    }

 

    @Override

    public int sub(int i, int j) {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int mul(int i, int j) {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int div(int i, int j) {

 

        return 0;

    }

}

 

 

3.动态代理

- JDK动态代理

JDK原生的实现方式,需要被代理的目标类必须实现接口!他会根据目标类的接口动态生成一个代理对象代理对象和目标对象有相同的接口!(拜把子)

- cglib动态代理

通过继承被代理的目标类实现代理,所以不需要目标类实现接口!(认干爹)

4.代理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可以解决附加功能代码干扰核心代码和不方便统一维护的问题。

实现方式主要是:将附加功能代码提取到代理中执行,不干扰目标核心代码!

缺点:

无论使用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jdk,cglib),程序员的工作都比较繁琐,需要自己编写代理工厂等。

但是,在实际开发中,不需要编写代理代码,我们可以使用[Spring AOP]框架,会简化动态代理的实现!

二、面向切面的编程思维AOP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

AOP可以说是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引入封装、继承、多态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于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不过OOP允许开发者定义纵向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横向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横向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对应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都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 cutting,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AOP技术恰恰相反,它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命名为"Aspect",即切面。所谓"切面",简单说就是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使用AOP,可以在不修改原来代码的基础上添加新功能。

 

1. AOP思想主要的应用场景

    AOP(面向切面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它通过将通用的横切关注点(如日志、事务、权限控制等)与业务逻辑分离,使得代码更加清晰、简洁、易于维护。AOP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AOP应用场景:

    1. 日志记录

在系统中记录日志是非常重要的,使用AOP来实现日志记录的功能,可以在方法执行前、执行后或异常抛出时记录日志。

    2. 事务处理

在数据库操作中使用事务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以使用AOP来实现事务处理的功能,可以在方法开始前开启事务,在方法执行完毕后提交或回滚事务。

    3. 安全控制

在系统中包含某些需要安全控制的操作,如登录、修改密码、授权等,可以使用AOP来实现安全控制的功能。可以在方法执行前进行权限判断,如果用户没有权限,则抛出异常或转向到错误页面,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4. 性能监控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某些方法的性能进行监控,以找到系统的瓶颈并进行优化。可以使用AOP来实现性能监控的功能,可以在方法执行前记录时间戳,在方法执行完毕后计算方法执行时间并输出到日志中。

    5. 异常处理

系统中可能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空指针异常、数据库连接异常等,可以使用AOP来实现异常处理的功能,在方法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则进行异常处理(如记录日志、发送邮件等)。

    6. 缓存控制

在系统中有些数据可以缓存起来以提高访问速度,可以使用AOP来实现缓存控制的功能,可以在方法执行前查询缓存中是否有数据,如果有则返回,否则执行方法并将方法返回值存入缓存中。

    7. 动态代理

AOP的实现方式之一是通过动态代理,可以代理某个类的所有方法,用于实现各种功能。

    综上所述,AOP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它的作用是将通用的横切关注点与业务逻辑分离,使得代码更加清晰、简洁、易于维护。

AOP代码,用于处理非核心代码的冗余业务。

2.AOP八个核心名词

1-横切关注点

在各个类中具有相似形式的非核心代码。

从每个方法中抽取出来的同一类非核心业务。在同一个项目中,我们可以使用多个横切关注点对相关方法进行多个不同方面的增强。

这个概念不是语法层面天然存在的,而是根据附加功能的逻辑上的需要:有十个附加功能,就有十个横切关注点。

AOP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核心关注点,与之关系不大的部分是横切关注点。AOP的作用在于分离系统中的各种关注点,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分离开

2-通知(增强)

增强:提取冗余代码。并且可以在方法前和方法后执行逻辑代码。

每一个横切关注点上要做的事情都需要写一个方法来实现,这样的方法就叫通知方法。

- 前置通知:在被代理的目标方法前执行

- 返回通知:在被代理的目标方法成功结束后执行(**寿终正寝**)

- 异常通知:在被代理的目标方法异常结束后执行(**死于非命**)

- 后置通知:在被代理的目标方法最终结束后执行(**盖棺定论**)

- 环绕通知:使用try...catch...finally结构围绕整个被代理的目标方法,包括上面四种通知对应的所有位置

3-连接点 joinpoint

连接点:目标方法

这也是一个纯逻辑概念,不是语法定义的。

指那些被拦截到的点。在 Spring 中,可以被动态代理拦截目标类的方法

4-切入点 pointcut

定位连接点的方式,或者可以理解成被选中的连接点

是一个表达式,比如execution(* com.spring.service.impl.*.*(..))。符合条件的每个方法都是一个具体的连接点。

5-切面 aspect

切点+增强

是一个类。

6-目标 target

被代理的目标对象。

7-代理 proxy

向目标对象应用通知之后创建的代理对象。

8-织入 weave

指把通知应用到目标上,生成代理对象的过程。可以在编译期织入,也可以在运行期织入,Spring采用后者。

三、Spring-aop框架

1. AOP一种区别于OOP的编程思维,用来完善和解决OOP的非核心代码冗余和不方便统一维护问题!

2. 代理技术(动态代理|静态代理)是实现AOP思维编程的具体技术,但是自己使用动态代理实现代码比较繁琐。

3. Spring AOP框架,基于AOP编程思维,封装动态代理技术,简化动态代理技术实现的框架!SpringAOP内部帮助我们实现动态代理,我们只需写少量的配置,指定生效范围即可,即可完成面向切面思维编程的实现

基于注解方式实现spring-AOP

1.导入依赖

2.正常编写核心业务,加入ioc容器

3,编写ioc的配置类和文件

4.测试环境

5.增强类,定义三个增强方法

6.增强类的配置

7.开启aop的配置

四、实现aop切面编程

1、总体过程

(1)准备接口和接口的实现类

(2)准备一个切面类(@Aspect,@Component)

在切面类中使用增强方法。

注意:需要使用@Aspect表示这个类是一个切面类,使用@Component注解放入ioc容器中

 1.定义方法存储增强代码

 * 核心代码中,在不同位置的非核心代码出现一次,对应一个增强方法。

 * 使用注解配置,可以指定插入目标方法的位置

 *  2. 使用注解配置 指定插入目标方法的位置

 *  前置  @Before

 *  后置  @AfterReturning

 *  异常  @AfterThrowing

 *  最后  @After

 *  环绕  @Around

 *  3.配置注解的内容

 *  4.完善注解,@Component

 *

 * @Author Qum

 * @Create 2025/3/19  10:28

 */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Advice {

    //注解需要指定插入的方法

    @Before("execution(* com.atguigu.service.impl.*.*(..))")

    public void start(){

        System.out.println("function started");

    }



    @After("execution(* com.atguigu.service.impl.*.*(..))")

    public void after(){

        System.out.println("function ended");

    }



    @AfterThrowing("execution(* com.atguigu.service.impl.*.*(..))")

    public void error(){

        System.out.println("function has error");

    }

}

 

(3)创建一个注解类文件(@EnableAspectJAutoProxy,@Configuration,@ComponentScan)

@Configuration

@ComponentScan(basePackages = "com.atguigu")

//作用等于 <aop:aspectj-autoproxy /> 配置类上开启 Aspectj注解支持!

@EnableAspectJAutoProxy

public class MyConfig {

}

2、获取增强方法的具体信息

* 1、定义方法

* 2、使用注解指定对应的位置

* 3、配置切点表达式选中方法

* 4、切面和ioc 的配置

* 5、开启aspect的注解

*

* 增强方法中,获取目标方法的信息

* 在方法中传入JoinPoint joinPoint,使用joinPoint获取各种信息

* 返回的结果-@AfterReturning

* 在注解中指定返回变量,Object result

* 异常的信息-@AtferThrowing

* 在注解中指定异常的参数

(1) JointPoint接口

    需要获取方法签名、传入的实参等信息时,可以在通知方法声明JoinPoint类型的形参。

    - 要点1:JoinPoint 接口通过 getSignature() 方法获取目标方法的签名(方法声明时的完整信息)

    - 要点2:通过目标方法签名对象获取方法名

    - 要点3:通过 JoinPoint 对象获取外界调用目标方法时传入的实参列表组成的数组

 

```Java

// @Before注解标记前置通知方法

// value属性:切入点表达式,告诉Spring当前通知方法要套用到哪个目标方法上

// 在前置通知方法形参位置声明一个JoinPoint类型的参数,Spring就会将这个对象传入

// 根据JoinPoint对象就可以获取目标方法名称、实际参数列表

@Before(value = "execution(public int com.atguigu.aop.api.Calculator.add(int,int))")

public void printLogBeforeCore(JoinPoint joinPoint) {

   

    // 1.通过JoinPoint对象获取目标方法签名对象

    // 方法的签名:一个方法的全部声明信息

    Signature signature = joinPoint.getSignature();

   

    // 2.通过方法的签名对象获取目标方法的详细信息

    String methodName = signature.getName();

    System.out.println("methodName = " + methodName);

   

    int modifiers = signature.getModifiers();

    System.out.println("modifiers = " + modifiers);

   

    String declaringTypeName = signature.getDeclaringTypeName();

    System.out.println("declaringTypeName = " + declaringTypeName);

   

    // 3.通过JoinPoint对象获取外界调用目标方法时传入的实参列表

    Object[] args = joinPoint.getArgs();

   

    // 4.由于数组直接打印看不到具体数据,所以转换为List集合

    List<Object> argList = Arrays.asList(args);

   

    System.out.println("[AOP前置通知] " + methodName + "方法开始了,参数列表:" + argList);

}

```

(2) 方法返回值

    在返回通知中,通过@AfterReturning注解的returning属性获取目标方法的返回值!

 

```Java

// @AfterReturning注解标记返回通知方法

// 在返回通知中获取目标方法返回值分两步:

// 第一步:在@AfterReturning注解中通过returning属性设置一个名称

// 第二步:使用returning属性设置的名称在通知方法中声明一个对应的形参

@AfterReturning(

        value = "execution(public int com.atguigu.aop.api.Calculator.add(int,int))",

        returning = "targetMethodReturnValue"

)

public void printLogAfterCoreSuccess(JoinPoint joinPoint, Object targetMethodReturnValue) {

   

    String methodName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System.out.println("[AOP返回通知] "+methodName+"方法成功结束了,返回值是:" + targetMethodReturnValue);

}

```

(3)异常对象捕捉

    在异常通知中,通过@AfterThrowing注解的throwing属性获取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对象

 

```Java

// @AfterThrowing注解标记异常通知方法

// 在异常通知中获取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分两步:

// 第一步:在@AfterThrowing注解中声明一个throwing属性设定形参名称

// 第二步:使用throwing属性指定的名称在通知方法声明形参,Spring会将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对象从这里传给我们

@AfterThrowing(

        value = "execution(public int com.atguigu.aop.api.Calculator.add(int,int))",

        throwing = "targetMethodException"

)

 

public void printLogAfterCoreException(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able targetMethodException) {

   

    String methodName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System.out.println("[AOP异常通知] "+methodName+"方法抛异常了,异常类型是:" + targetMethodException.getClass().getName());

}

```

3、切点表达式的规则

*  切点表达式固定语法execution(1 2 3.4.5(6))

*  1.访问修饰符

*  2.方法的返回值类型

*  String int void

*  如果不考虑访问修饰符和返回值,则整合声明为*

*  如果不考虑,则两个都不考虑。

*  3.包的位置

*  具体包;com.atguigu.service

*  单层模糊:com.atguigu.service.*

*  多层模糊:com..impl  任意层的模糊

*  *..*.*(..)表示全部包下的全部类的全部方法。..不能开头但是*可以

*  细节:..不能开头

*  4.类的名称

*  具体:CalculatorPureImpl

*  模糊:*

*  部分模糊:*Impl

*  5.  方法名 语法和类名一直

*  6.形参列表

*  没有参数:()

*  有具体参数(String)  若有两个参数:(String,Int)

*  部分具体和模糊:

*          第一个参数是字符串的方法 (String..)

*          最后一个参数是字符串 (..String)

*          字符串开头,int结尾 (String..int)

*          包含int类型(..int..)

4、统一切点管理(@PointCut)

@Pointcut("execution(* com.atguigu.service.impl.*.*(..))")

public void pc(){

}

//切点的统一管理

//1.定义一个空方法

//2.加上注解@Pointcut(“写入切点表达式”)

//2.可以在增强注解的括号内写入定义的空方法

推荐:

/创建一个切点类,存储统一管理的切点表达式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PointCut {

    @Pointcut("execution(* com.atguigu.service.impl.*.*(..))")

    public void pc(){

    }

   

    @Pointcut("execution(* com..impl.*.*(..))")

    public void mypc(){

       

    }

}

 

对于增强方法括号内切点表达式的引用:

@Component

@Aspect

@Order(5)

public class TXAdvice {

    @Before("com.atguigu.pointcut.MyPointCut.pc()")

    public void start(){

        System.out.println("事务开启");

    }



    @AfterReturning("com.atguigu.pointcut.MyPointCut.pc()")

    public void commit(){

        System.out.println("事务提交");

    }

}

 

5、环绕通知(@Around)

环绕通知对应整个 try...catch...finally 结构,包括前面四种通知的所有功能。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TXAroundAdvice {

    @Around("com.atguigu.pointcut.MyPointCut.pc()")

    //在方法上使用@Around的注解,同样需要传入切点方法

    public Object transaction(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 通过在通知方法形参位置声明ProceedingJoinPoint类型的形参,Spring会将这个类型的对象传给我们

        //环绕通知  需要再通知中定义目标方法的执行

        Object[] args = proceedingJoinPoint.getArgs();

        //通过ProceedingJoinPoint对象获取外界调用目标方法时传入的实参数组



        // 通过ProceedingJoinPoint对象获取目标方法的签名对象

        Signature signature = proceedingJoinPoint.getSignature();



        // 声明变量用来存储目标方法的返回值

        Object result=null;

        try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务");//相当于@Before

            result =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args);

            System.out.println("结束事务");//相当于@AfterReurning

        } catch (Throwable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finally {

        }

        return result;



    }

}

6、切面优先级设置(@Order)

使用 @Order 注解可以控制切面的优先级:

- @Order(较小的数):优先级高

- @Order(较大的数):优先级低

7、CGLib动态代理生效

在目标类没有实现任何接口的情况下,Spring会自动使用cglib技术实现代理。

使用总结:

  a.  如果目标类有接口,选择使用jdk动态代理

  b.  如果目标类没有接口,选择cglib动态代理

  c.  如果有接口,接口接值

  d.  如果没有接口,类进行接值

使用aop的总结:

xml配置aop

<!-- 配置目标类的bean -->

<bean id="calculatorPure" class="com.atguigu.aop.imp.CalculatorPureImpl"/>

   

<!-- 配置切面类的bean -->

<bean id="logAspect" class="com.atguigu.aop.aspect.LogAspect"/>

   

<!-- 配置AOP -->

<aop:config>

   

    <!-- 配置切入点表达式 -->

    <aop:pointcut id="logPointCut" expression="execution(* *..*.*(..))"/>

   

    <!-- aop:aspect标签:配置切面 -->

    <!-- ref属性:关联切面类的bean -->

    <aop:aspect ref="logAspect">

        <!-- aop:before标签:配置前置通知 -->

        <!-- method属性:指定前置通知的方法名 -->

        <!-- pointcut-ref属性:引用切入点表达式 -->

        <aop:before method="printLogBeforeCore" pointcut-ref="logPointCut"/>

   

        <!-- aop:after-returning标签:配置返回通知 -->

        <!-- returning属性:指定通知方法中用来接收目标方法返回值的参数名 -->

        <aop:after-returning

                method="printLogAfterCoreSuccess"

                pointcut-ref="logPointCut"

                returning="targetMethodReturnValue"/>

   

        <!-- aop:after-throwing标签:配置异常通知 -->

        <!-- throwing属性:指定通知方法中用来接收目标方法抛出异常的异常对象的参数名 -->

        <aop:after-throwing

                method="printLogAfterCoreException"

                pointcut-ref="logPointCut"

                throwing="targetMethodException"/>

   

        <!-- aop:after标签:配置后置通知 -->

        <aop:after method="printLogCoreFinallyEnd" pointcut-ref="logPointCut"/>

   

        <!-- aop:around标签:配置环绕通知 -->

        <!--<aop:around method="……" pointcut-ref="logPointCut"/>-->

    </aop:aspect>

   

</aop:config>

 

五、aop对于获取bean的影响

1. 情景一

    - bean 对应的类没有实现任何接口

    - 根据 bean 本身的类型获取 bean

        - 测试:IOC容器中同类型的 bean 只有一个

 正常获取到 IOC 容器中的那个 bean 对象

        - 测试:IOC 容器中同类型的 bean 有多个

            会抛出 NoUniqueBeanDefinitionException 异常,表示 IOC 容器中这个类型的 bean 有多个

解决:根据唯一的id值获取

2. 情景二

    - bean 对应的类实现了接口,这个接口也只有这一个实现类

        - 测试:根据接口类型获取 bean

        - 测试:根据类获取 bean

        - 结论:上面两种情况其实都能够正常获取到 bean,而且是同一个对象

3. 情景三

    - 声明一个接口

    - 接口有多个实现类

    - 接口所有实现类都放入 IOC 容器

        - 测试:根据接口类型获取 bean

            会抛出 NoUniqueBeanDefinitionException 异常,表示 IOC 容器中这个类型的 bean 有多个

        - 测试:根据类名获取bean

            正常

4. 情景四

    - 声明一个接口

    - 接口有一个实现类

    - 创建一个切面类,对上面接口的实现类应用通知

        - 测试:根据接口类型获取bean

            正常

        - 测试:根据类获取bean

            无法获取

    原因分析:

    - 应用了切面后,真正放在IOC容器中的是代理类的对象

    - 目标类并没有被放到IOC容器中,所以根据目标类的类型从IOC容器中是找不到的

 情景五

    - 声明一个类

    - 创建一个切面类,对上面的类应用通知

        - 测试:根据类获取 bean,能获取到

使用总结

目标类有接口时,放入ioc容器的是jdk动态代理实现目标接口的代理对象,此时只能根据接口类型获取bean,实现类没有被放入ioc容器中,无法通过实现类得到对应的b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