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结构的分类(classifications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发布于:2025-04-22 ⋅ 阅读:(15) ⋅ 点赞:(0)

目录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冯·诺依曼结构)

Harvard Architecture(哈佛结构) 

Modified Harvard Architecture(改进哈佛结构) 

三种结构对比总结表


💡 从“内存访问结构”角度分类,最经典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

✅ 冯·诺依曼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 非冯·诺依曼结构(Non-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 包括:Harvard 架构、Modified Harvard 架构等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冯·诺依曼结构)

它的核心思想是:

程序和数据共用一块内存,通过同一条总线读写。

📦 特点总结:

特性 描述
✅ 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内存 没有“代码区”和“数据区”之分
✅ 共用总线传输 数据和指令通过同一通道来回搬
⚠️ 容易出现“瓶颈” CPU 想读数据,程序也要读,会排队,叫“冯·诺依曼瓶颈”
📍 应用广泛 普通 PC、服务器、单片机等都大量使用

 举个例子:

CPU --> Memory
     ↗     ↖
   指令    数据

CPU 要先从内存拿一条“指令”(比如加法),然后再去内存拿“操作数”(数据),两步都走同一条路,所以容易“堵车”。 

 

Harvard Architecture(哈佛结构) 

哈佛结构把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在不同的内存中,而且有两条独立的总线。 

📦 特点总结:

特性 描述
✅ 指令和数据分开放 各有自己的内存区域
✅ 双通道传输 可以同时访问指令和数据,效率更高
📍 常用于嵌入式系统 微控制器(比如 AVR)、DSP 使用较多

 举个例子:

CPU
 ↑    ↑
指令  数据
内存  内存

这样,CPU 可以一边从指令内存读取指令,一边从数据内存拿数据 —— 互不干扰! 

Modified Harvard Architecture(改进哈佛结构) 

为了兼顾灵活性 + 高性能,出现了这种“混合型结构”。 

📦 特点总结:

特性 描述
✅ 数据/指令分离但可交互 程序也可以像数据一样修改(比如写入内存)
✅ 实际上使用“共享存储器 + 分离缓存” 一般有统一的物理存储器,但用不同的缓存处理指令和数据
📍 用在现代高级 CPU、ARM Cortex 系列等

三种结构对比总结表

特性 Von Neumann Harvard Modified Harvard
内存是否分离 ❌ 否 ✅ 是 ✅ 是(逻辑上)
总线是否分离 ❌ 否 ✅ 是 ✅ 是(部分)
是否易堵塞 ⚠️ 容易堵 🚀 不堵 🚀 不堵(缓存优化)
编程灵活性 ✅ 灵活 ❌ 程序不易修改 ✅ 灵活
应用领域 通用计算机 嵌入式系统、DSP ARM、现代 CPU、MCU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