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2018——解读

发布于:2025-05-17 ⋅ 阅读:(12) ⋅ 点赞:(0)

目录

一、文件概述

二、关键术语解析

三、检测项目与场景

四、通用要求

五、通过条件

六、测试场景组合推荐

七、实施难点与注意事项

八、总结


原文链接:https://www.catarc.org.cn/upload/201808/03/201808030828577831.pdf

一、文件概述
  • 发布机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全国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2018年试行)。

  • 适用范围:申请道路测试的乘用车、商用车,不适用于低速汽车、摩托车。

  • 核心目标:规范自动驾驶功能测试场景、方法及通过标准,确保车辆安全性和合规性。


二、关键术语解析
  1. 智能网联汽车(IOV)
    融合传感器、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外界(车、路、人、云端)智能交互,具备环境感知、决策、控制能力。

  2. 动态驾驶任务(DDT)
    包括横向/纵向控制、目标探测与响应、行驶规划等操作(不包含路径规划)。

  3. 设计运行范围(ODD)
    自动驾驶功能运行的条件限制(如道路类型、天气、速度等)。

  4. 最小风险状态
    系统失效时,通过接管或自动操作将事故风险降至最低的状态。


三、检测项目与场景

共 14项测试项目,包含 20个必测场景 和 14个选测场景(标注*为选测),涵盖以下核心功能:

  1. 环境感知与响应

    • 交通标志/标线识别(限速、停车让行、车道线、人行横道线)。

    • 交通信号灯识别(机动车、方向指示信号灯)。

    • 障碍物、行人、非机动车识别及避让。

  2. 动态驾驶能力

    • 跟车行驶(稳定跟车、停-走功能)、超车、并道、交叉路口通行、环形路口通行。

  3. 应急与安全

    • 自动紧急制动(前车静止、制动、行人横穿)。

    • 人工操作接管(制动踏板、方向盘、按钮接管)。

  4. 联网通信

    • 车车通讯(长直路段、十字路口)、车路通讯、编队行驶(加速、减速、换道、自适应编队)。


四、通用要求
  1. 测试车辆

    • 需提供出厂合格证、自动驾驶功能说明、安全技术检验证明等材料。

    • 必须支持人工接管,且能清晰显示当前驾驶模式。

  2. 测试场景

    • 道路条件:平坦干燥沥青/混凝土路面,单车道宽3.5~3.75m,无恶劣天气。

    • 交通标志标线需符合国标(GB 5768-2017)。

  3. 测试过程

    • 需记录车辆控制模式、运动状态、环境感知、灯光信号、视频监控等数据。

    • 测试精度严苛(速度误差±2km/h,位置误差±0.1m)。

  4. 仪器设备

    • 数据采样频率≥100Hz,速度精度0.1km/h,位置精度0.03m。


五、通过条件
  1. 核心要求

    • 所有测试需在自动驾驶状态下完成(自动紧急制动和人工接管除外)。

    • 不得违反交通规则,方向控制准确,灯光/雨刷功能正常。

  2. 终止条件

    • 任一测试场景未通过即终止测试,且测试期间禁止软硬件调整。


六、测试场景组合推荐

为提高效率,附录B建议将相关场景组合测试,例如:

  • A组:限速标志、停车让行、车道线识别。

  • C组:交通信号灯、交叉路口冲突通行。

  • D/F组:跟车行驶、弯道车道线识别。


七、实施难点与注意事项
  1. 设备精度要求高:需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

  2. 选测项目灵活:企业需根据声明功能或测试路段选择是否执行标*项目。

  3. 场景复杂度:交叉路口、编队行驶等场景需严格模拟真实交通环境。

  4. 接管响应时效:人工接管请求需在3秒内完成,且提醒信号(声光)必须清晰。


八、总结

该规程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提供了系统化、标准化的测试框架,覆盖感知、决策、控制全链条,强调安全性与合规性。实施中需注重细节控制(如精度、场景还原),确保测试结果真实反映车辆性能,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安全落地。

如果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那就请点个赞吧,收藏+关注 那就更棒啦,十分感谢!!!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