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20250524

发布于:2025-05-25 ⋅ 阅读:(26) ⋅ 点赞:(0)

协议

  • 格式—语法:数据结构或格式(怎么做)
  • 次序—时序:事件实现的顺序(做的顺序)
  • 行为动作—语义:发出什么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做出何种应答

网络结构

  • 网络边缘:主机——客户端、服务端
  • 接入网:物理煤质、通信链路
  • 网络核心:互连的路由器和网络

接入网
将端系统连接到边缘路由器的物理链路——家庭接入、机构接入、广域无线接入
边缘路由器:端系统到任何其他远程端系统的路径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时延

  • 分组进入路由器进行查找路由表==》dproc 处理时延
  • 若有分组在输出队列缓冲器中==》dqueue 排队时延
  • 将分组所有bit由出端口送到输出链路上==》dtrans 传输时延
  • 分组从链路起点到传输终点==》dprop
  • 时延量级:ms-us
    吞吐量
  • 吞吐量:网络、设备、端口等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数据的数量

协议分层

  • 应用层:应用程序<——>应用程序 http,ftp,smtp 消息/报文
  • 传输层:进程<——>进程 tcp,udp 数据段
  • 网络层:主机<——>主机 ip,路由协议 数据报
  • 链路层:节点<——>节点 以太网
  • 物理层:比特流的传输 比特

OSI七层模型会有以下两层:

  • 表示层:使通信的应用程序能够解释交换数据的含义,包括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
  • 会话层: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连接,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

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

  • 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对应设备为网线、集线器等
  •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组织成帧,提供物理寻址和错误检测,控制局域网内直接相连设备的通信,典型设备为交换机
  • 网络层:通过逻辑寻址实现跨网络通信,包括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核心设备为路由器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传输,控制流量和错误恢复
  •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支持数据同步和恢复
  • 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加密/解密和压缩/解压
  •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接口
    分层的原因
    网络太复杂,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

划分层次的重要性

  1. 各层之间独立:某一层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如何实现,只需知道该层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问题复杂度下降
  2. 灵活性好:任何一层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其它层不受影响
  3. 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 易于实现和维护

协议:对等实体通信时遵从的规则——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
服务:在层间接口上——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什么服务
接口:划分层次后,相邻层次间存在接口——上一层如何使用下一层的服务

体系结构:网络如何分层及每一层协议的组合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接口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每一层可以包含若干各实体
对等实体:位于不同系统中的对等层上的交互实体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