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中央域控制器测试【BCM模块介绍-外灯3】

发布于:2025-05-25 ⋅ 阅读:(19) ⋅ 点赞:(0)

1 摘要

本文继续对外灯的倒车灯、角灯、照地灯以及车外灯光迎宾的功能、实现方案以及需求进行介绍。
上文回顾:
车载中央域控制器测试【BCM模块介绍-外灯1】
车载中央域控制器测试【BCM模块介绍-外灯2】

2 倒车灯

2.1 倒车灯的作用与功能

核心作用

  1. 后方照明

    • 核心功能:在车辆倒车时提供白色光源(色温5000-6000K),照射距离通常为5-20米,帮助驾驶员看清后方障碍物。
    • 法规要求
      • 亮度≥300cd(中国GB 15235/欧盟ECE R48)
      • 必须为纯白光(色坐标x=0.31, y=0.33)
  2. 行驶信号警示

    • 通过高亮度白光提醒后方行人及车辆本车正在倒车,避免碰撞事故。

核心功能分解
1. 标准功能

模式 触发条件 技术实现 特殊要求
常规倒车 变速箱挂入R挡 BCM接收硬线/CAN信号 响应延迟≤100ms
自动激活 自动泊车系统介入时 通过CAN总线触发 需与刹车灯联动
手动关闭 驾驶员切换挡位(退出R挡) 立即断电 无残留发光

2. 智能扩展功能

  • 环境自适应亮度
    # 根据环境光调节亮度(示例)
    def adjust_brightness():
        if ambient_light < 50lux:  # 夜间
            set_pwm(100%)  # 全亮度
        else:              # 日间
            set_pwm(70%)   # 防眩目模式
    

2.2 控制实现方案

  • 倒车信号传输及控制过程简述
  1. 信号输入

    • 变速箱R挡开关:挂入R挡时生成硬线高电平信号,直接发送至BCM(车身控制模块,TC397T芯片)。
    • 倒车摄像头:同步激活,准备传输视频信号(图中未明确显示视频路径)。
  2. BCM处理

    • BCM接收R挡硬线信号后,通过内部逻辑生成两路输出:
      • PWM信号:输出至倒车灯驱动模块,控制倒车灯亮起(可能调节亮度或频率)。
      • CAN信号:通过网关转发至车身域控制器(用于协调其他车身功能)和仪表盘(显示倒车提示或摄像头画面)。
  3. 反馈与监测

    • 电流检测模块:监测倒车灯驱动电流,异常时可能通过BCM报错(如灯丝断路)。
    • 仪表盘:显示倒车状态或集成摄像头影像(需网关中转数据)。
  4. 系统协同

    • 网关:作为通信枢纽,在BCM、车身域控制器、仪表盘之间传递CAN信号,确保信息同步。

总结:R挡信号触发BCM控制灯光并通知全车系统,摄像头协同工作,仪表提供交互反馈,电流检测保障安全,网关确保各模块间通信畅通。

  • 控制流程图
R挡硬线信号
CAN总线信号
退出R挡
IGN ON
挡位信号
BCM信号验证
解析TCM报文
BCM发送控制指令
驱动器PWM输出
电流检测1.5-3A
正常?
维持点亮
触发故障策略
检测挡位变化
立即关闭

该流程图描述了车辆倒车灯(R挡)的控制过程:

  1. 流程从点火开关开启(IGN ON)开始,系统检测挡位信号;
  2. 挡位信号有两种输入方式:
    • R挡硬线信号直接通过BCM验证
    • CAN总线信号通过解析TCM报文获取
  3. 验证后的信号触发BCM发送控制指令;
  4. 驱动器根据指令输出PWM信号控制倒车灯;
  5. 系统实时检测工作电流(1.5-3A正常范围);
  6. 电流异常时触发故障保护策略,正常则维持点亮;
  7. 持续监测挡位变化,当退出R挡时立即关闭倒车灯。

整个过程实现了倒车灯的智能控制与故障保护,兼顾硬线和CAN总线两种信号输入方式。

2.3 需求分析

2.3.1系统需求

1. 硬件需求

模块 技术要求 验证方法
驱动电路 高边驱动(如BTS7020,耐压40V) ISO 7637-2 脉冲测试
光学设计 配光镜散射角度≥45°(水平) 暗室配光测试
EMC防护 线束双绞处理(节距≤50mm) CISPR 25 Class B

2. 软件需求

功能 实现方式 性能指标
信号处理 硬线与CAN信号"与"逻辑判断 决策延迟≤30ms
故障诊断 LED结温估算(基于电流+环境温度) 误差≤5℃
网络管理 CAN FD帧优先级设置(优先级0x1) 传输延迟≤5ms

2.3.2 功能安全需求(ISO 26262 ASIL B)*

1. 安全机制

故障模式 检测方法 安全响应 FTTI
意外点亮 无R挡信号时电流>0.5A 立即关闭+记录DTC 100ms
信号冲突 硬线与CAN信号不一致 采用硬线信号 50ms
输出短路 电流>8A持续10ms 熔断保险丝 5ms

2. FTA分析片段

顶事件:倒车灯非预期熄灭(10^-7/h)
├─ 供电故障(40%)
│  ├─ 保险丝熔断(λ=0.1 FIT)→双路供电
│  └─ 接插件氧化(λ=0.05 FIT)→镀金端子
└─ 控制故障(60%)
   ├─ 软件溢出(λ=0.3 FIT)→内存保护单元
   └─ 挡位传感器失效(λ=0.2 FIT)→冗余校验

2.3.3 关联功能需求

1. 与倒车影像的协同

// 倒车灯与摄像头联动
void camera_activation() {
    if (reverse_light_active) {
        power_on_rear_camera(); // 提前200ms唤醒摄像头
    }
}

2. 与车身网络的交互

信号 源模块 功能
车门状态 门控单元 开门时禁止倒车灯自动激活
环境光照 光照传感器 触发自动亮度调节

3. 新能源车特殊需求

Ready信号
VCU
BCM
挡位=R且Ready=ON?
点亮倒车灯
保持关闭

3 角灯

3.1 角灯(Cornering Lamp)核心作用与功能

1. 基础功能

功能 技术参数 法规标准 实现原理
弯道辅助照明 照射角度±30°(水平),亮度≥150cd ECE R119 随方向盘转角/转向灯激活
低速转向补光 车速<40kph时自动触发 SAE J2087 CAN总线获取车速信号
静态转向照明 驻车时单侧点亮(解锁/锁车场景) OEM自定义 与PEPS系统联动

2. 扩展功能

# 基于转向角的照明逻辑
def cornering_light_control():
    if steering_angle > 15° and speed < 40kph:
        activate_light(steering_side)
    elif turn_signal_active:  # 转向灯优先
        override_activation()

3.2 控制实现方案

  • 角灯信号传输及控制过程简述
  1. 信号采集

    • 转向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通过CAN FD总线将实时数据发送至BCM(车身控制模块,基于TC397T芯片)。
    • 转向灯开关通过硬线或低速CAN向网关发送驾驶员手动触发信号,网关将信号转发至BCM。
  2. BCM逻辑处理

    • BCM综合转向角、车速及转向灯开关信号,判断是否需要激活角灯(如低速转弯时自动补光或转向灯开启时联动)。
    • 若需驱动角灯,BCM生成PWM信号控制角灯驱动器的亮度或闪烁频率。
  3. 执行与反馈

    • 角灯驱动器根据PWM信号驱动LED灯珠,同时通过电流检测电路反馈实际工作状态至BCM(如过流/断路诊断)。
    • BCM将角灯状态信息通过网关发送至仪表盘显示,供驾驶员监控。
  4. 网络协同

    • 网关协调BCM、仪表盘及其他ECU间的通信,确保信号跨网络(如CAN FD与低速CAN)高效传输。
  • 控制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程说明

  1. 系统上电 → 检查车速是否<40kph
    • 是:
      a. 检测转向输入:
      • 方向盘转角>15° → 激活同侧角灯
      • 转向灯激活 → 优先响应转向灯侧
        b. PWM输出控制 → 电流检测(1-2A) → 是否正常?
      • 是 → 维持点亮 → 检测方向盘回正或车速>40kph → 满足条件则自动关闭
      • 否 → 关闭并报故障
    • 否 → 保持关闭

该流程图描述了车辆角灯(转向辅助灯)的自动控制逻辑,主要过程如下:

  1. 启动条件检测:车辆上电后,首先检查车速是否低于40kph。若车速≥40kph,系统保持角灯关闭;若车速<40kph,进入转向检测阶段。

  2. 转向触发判断

    • 检测方向盘转角,若大于15°则激活对应侧的角灯
    • 若驾驶员开启转向灯(无论转角大小),直接响应转向灯侧的角灯
  3. 输出控制

    • 通过PWM(脉宽调制)信号控制角灯亮度
    • 实时监测工作电流(1-2A范围)
  4. 安全监测

    • 电流正常则维持点亮
    • 电流异常时立即关闭角灯并上报故障
  5. 自动关闭条件

    • 方向盘回正(转角≤15°)
    • 或车速超过40kph
    • 满足任一条件时自动熄灭角灯

整个过程实现了低速转向工况下的自动照明辅助,同时具备故障保护机制和节能关闭逻辑。

3.3 需求分析

3.3.1 系统需求

1. 硬件需求

模块 技术要求 验证方法
驱动芯片 高边驱动(如BTS7002,Rdson<15mΩ) ISO 7637-2 脉冲测试
光学透镜 非对称配光设计(截止线清晰) 暗室配光测试
EMC防护 线束屏蔽层接地(360°搭接) CISPR 25 Class B

2. 软件需求

功能 实现方式 性能指标
模式管理 转向灯信号优先于方向盘转角 切换延迟≤50ms
热保护 结温>120℃时PWM线性降额 温度采样周期10ms
诊断服务 UDS 0x22 F190读取灯具温度 精度±5℃

3.3.2 功能安全需求(ISO 26262 ASIL A)

1. 安全机制

故障模式 检测方法 安全响应 FTTI
意外点亮 无触发信号时电流>0.2A 立即关闭+记录DTC 100ms
单侧失效 电流差异>50%持续100ms 激活对侧补偿照明 200ms
信号冲突 转向角与转向灯信号矛盾 采用转向灯信号 50ms

2. FTA分析片段

顶事件:角灯非预期常亮(10^-7/h)
├─ 硬件故障(45%)
│  ├─ MOSFET击穿(60%)→双路驱动并联
│  └─ 传感器失效(40%)→信号合理性检查
└─ 软件故障(55%)
   ├─ 状态机卡死(70%)→独立看门狗
   └─ 车速信号漂移(30%)→多源数据融合

3.3.3 关联功能需求

1. 与AFS系统的协同

// 角灯与自适应前照灯联动
void AFS_integration() {
    if (AFS_curve_light_active) {
        dim_cornering_light(50%); // 避免光斑重叠
    }
}

2. 与车身网络的交互

信号 源模块 功能
车门状态 门控单元 解锁时激活迎宾角灯照明
环境光照 光照传感器 触发自动亮度调节

3. 新能源车特殊需求

低速提示音激活
VCU
BCM
车速<20kph?
增强角灯亮度
标准模式

4 照地灯

4.1 照地灯(Welcome Light/Logo Lamp)核心作用与功能

1. 基础功能

功能 技术参数 法规标准 实现原理
迎宾照明 亮度30-100cd,照射范围2-3m OEM自定义 PWM调光控制
车辆品牌标识 定制LOGO投影(可选) - 激光/LED光导技术
安全警示 车门开启时警示侧方行人 GB 23254-2009 与门控开关联动

2. 扩展功能

# 智能迎宾逻辑示例
def welcome_light_control():
    if PEPS_unlock_signal and ambient_light < 50lux:
        gradual_fade_in(duration=1.5s)  # 渐亮效果
        start_timer(30s)  # 延时关闭

4.2 控制实现方案

以下是简化的工作流程:

  1. 触发信号输入

    • 无钥匙进入系统通过LIN/CAN总线发送开门信号
    • 门控开关直接提供车门状态信号
    • 环境光传感器检测环境亮度(通过网关中转)
  2. BCM中央处理

    • TC397T芯片的BCM接收所有输入信号
    • 判断条件(如:夜间+车门开启)满足时
    • 通过PWM信号输出调光指令
  3. 照明执行与反馈

    • 照地灯驱动电路响应PWM信号
    • 电流检测模块实时监控工作状态
    • 最终状态通过网关反馈至仪表盘显示
  4. 系统特性

    • 采用LIN/CAN总线减少线束复杂度
    • PWM实现无级调光
    • 形成完整的闭环控制(触发→执行→反馈)

该系统实现了根据环境条件和车辆状态自动控制照地灯的功能,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夜间解锁车辆时自动点亮迎宾照明。

控制流程图

PEPS解锁信号
环境光<50lux?
BCM发送控制指令
驱动器PWM渐亮输出
电流检测
0.5-1A
正常?
维持点亮
关闭并记录DTC
30秒定时或车门关闭
渐暗关闭

流程图简述过程:

  1. 触发条件:PEPS(无钥匙进入系统)发送解锁信号,启动流程。
  2. 环境光检测:系统检查环境光是否低于50lux(昏暗环境)。
    • 若满足,BCM(车身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
  3. 灯光渐亮:驱动器通过PWM(脉宽调制)信号控制车灯逐渐亮起。
  4. 电流检测:监测灯组工作电流是否在0.5-1A的正常范围内。
    • 正常:维持灯光点亮状态。
    • 异常:立即关闭灯光并记录故障码(DTC)。
  5. 关闭条件
    • 灯光点亮满30秒,或检测到车门关闭时,驱动器控制灯光渐暗关闭。

关键点:流程实现了昏暗环境下的自动渐亮/渐灭控制,并通过电流检测保障安全性,异常时记录故障以便诊断。

4.3 需求分析

4.3.1 系统需求

1. 硬件需求

模块 技术要求 验证方法
驱动电路 恒流驱动(如TPS92662,输出350mA±5%) 85℃满载老化测试
光学组件 菲涅尔透镜(散射角≥120°) 配光屏幕测试
防护等级 IP67(门板下方安装) ISO 20653防水测试

2. 软件需求

功能 实现方式 性能指标
渐变控制 16-bit PWM分辨率(0.1%亮度步进) 渐亮时间1.5s±0.2s
节能模式 蓄电池电压<12V时关闭 响应时间≤100ms
诊断功能 LED开路/短路检测(±10mA精度) 故障识别率≥99%

4.3.2 功能安全需求(ISO 26262 ASIL A)

1. 安全机制

故障模式 检测方法 安全响应 FTTI
意外常亮 电流持续>1A超过5分钟 强制断电+熔断器动作 5min
短路保护 电流>2A持续10ms 关闭驱动并记录DTC 10ms
信号失效 PEPS信号超时(>1s) 使用最后有效状态 1s

2. FTA分析片段

顶事件:照地灯非预期常亮(10^-6/h)
├─ 硬件故障(40%)
│  ├─ MOSFET失效(60%)→冗余驱动
│  └─ 线束短路(40%)→PPTC自恢复保险丝
└─ 软件故障(60%)
   ├─ 定时器溢出(70%)→硬件看门狗
   └─ 内存错误(30%)→ECC校验

4.3.3 关联功能需求

1. 与门控系统的协同

// 开门延长照明逻辑
void door_open_extension() {
    if (door_ajar && timer_remaining < 10s) {
        reset_timer(30s);  // 车门未关重置定时
    }
}

2. 与车身网络的交互

信号 源模块 功能
蓄电池状态 BMS 低电量时禁止照明
防盗报警状态 防盗模块 触发报警时闪烁警示

3. 个性化功能

用户设置
选择照明模式
标准/渐亮/呼吸灯效
BCM存储个性化配置

5 车外灯光迎宾

5.1 车外灯光迎宾(Welcome Lighting)核心作用与功能

1. 基础功能

功能 技术参数 法规标准 用户体验价值
迎宾照明 渐亮/渐暗(1-3秒),色温4000-6000K OEM自定义 提升品牌高级感
车辆定位辅助 照射范围5-10m(含LOGO投影) - 夜间快速定位车辆
安全警示 车门解锁时激活侧向警示照明 GB 23254-2009 预防"开门杀"事故

2. 扩展功能

# 智能迎宾场景逻辑示例
def welcome_lighting_scenes():
    if PEPS_unlock and ambient_light < 100lux:
        activate_sequence(
            daytime_running_light(70%),
            logo_projector(),
            puddle_light(100%),
            duration=2.5s
        )
    elif app_remote_start:  # 手机远程启动
        trigger_pulsing_effect(3_times)

5.2 控制实现方案

以下是简化的过程说明:

  1. 信号输入

    • PEPS模块(无钥匙进入系统)通过CAN FD总线向BCM(车身控制模块/TC397T芯片)发送解锁/启动信号。
    • 环境光传感器检测环境亮度,数据可能通过LIN或直接输入到PEPS/BCM。
  2. BCM处理

    • BCM综合PEPS的指令、环境光数据及用户配置系统(如自动大灯设置)的信息,决定灯光控制策略。
    • 用户配置可能通过网关(如中控系统)传递给BCM。
  3. 输出控制

    • BCM通过LIN或PWM信号控制灯光驱动器,调节大灯/内饰灯的开关或亮度。
    • 灯光驱动器的电流检测模块实时反馈工作状态至BCM。
  4. 状态反馈

    • BCM将灯光状态(如故障、开启状态)通过网关传递至仪表盘显示,通知驾驶员。

总结:系统通过多总线(CAN FD/LIN/PWM)协同,实现从用户操作/环境感知到灯光驱动的闭环控制,同时提供状态可视化。

控制流程图

PEPS解锁
手机蓝牙靠近
远程启动
触发信号
信号类型判断
渐亮DRL+照地灯
呼吸灯效
全灯序列激活
C/D/E
执行灯光场景
电流/温度监测
异常?
关闭并记录DTC
维持场景直至完成
渐暗关闭或切换近光灯

该流程图描述了智能车灯系统的控制过程,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 触发阶段
    系统通过三种方式触发:PEPS解锁(无钥匙进入)、手机蓝牙靠近或远程启动,对应不同灯光场景(渐亮日行灯+照地灯、呼吸灯效或全灯序列激活)。

  2. 执行与监控

  • 执行对应灯光场景后,系统实时监测电流和温度。
  • 若检测到异常(如过流/过热),立即关闭灯光并记录故障码(DTC);正常则维持当前场景。
  1. 结束阶段
    灯光场景完成后,系统自动渐暗关闭或切换至近光灯模式。

核心逻辑:多触发源→场景执行→安全监控→智能收尾,兼顾个性化和可靠性。

5.3 需求分析

5.3.1 系统需求

1. 硬件需求

模块 技术要求 验证方法
驱动芯片 多通道LED驱动(如TPS929120,12通道) AEC-Q100 Grade 1认证
投影模块 激光LOGO投影(分辨率≥100PPI) 20,000小时寿命测试
EMC设计 辐射发射<28dBμV/m(CISPR 25 Class B) 电波暗室测试

2. 软件需求

功能 实现方式 性能指标
场景引擎 基于时间轴的灯光序列控制 同步误差≤10ms
个性化配置 支持APP自定义场景(颜色/顺序/时长) 存储100组用户配置
能量管理 蓄电池电压<12V时禁用非必要照明 响应时间≤50ms

5.3.2 功能安全需求(ISO 26262 ASIL B)

1. 安全机制

故障模式 检测方法 安全响应 FTTI
场景冲突 多场景同时请求 按优先级执行(PEPS>手机>钥匙) 20ms
过热保护 温度>85℃持续10s 关闭投影模块 10s
通信劫持 CAN ID异常 激活硬件防火墙 5ms

2. FTA定量分析

顶事件:迎宾灯光非预期常亮(10^-7/h)
├─ 供电故障(30%)
│  ├─ 继电器粘连(λ=0.1 FIT)→磁保持继电器
│  └─ 线束短路(λ=0.05 FIT)→自恢复保险丝
└─ 控制故障(70%)
   ├─ 场景引擎死锁(λ=0.4 FIT)→硬件看门狗
   └─ 用户配置错误(λ=0.3 FIT)→CRC校验

5.3.3 关联功能需求

1. 与车身系统的协同

// 雨天模式联动
void rain_mode_adjust() {
    if (rain_sensor > 50%) {
        disable_logo_projector(); // 关闭投影防短路
        increase_puddle_light(150%); // 增强地面照明
    }
}

2. 多系统交互矩阵

关联系统 交互信号 控制逻辑
智能钥匙系统 用户距离RSSI值 20米内启动预迎宾
车载充电系统 充电枪插入状态 禁用迎宾灯光(防干扰)
防盗系统 非法入侵报警 触发SOS闪烁模式

3. 个性化服务接口

蓝牙/WiFi
手机APP
车联网T-Box
云端个性化配置
BCM执行场景

6 总结

以上对外灯的倒车灯、角灯、照地灯以及车外灯光迎宾的功能、实现方案以及需求进行介绍相关介绍;至此,车身域控外灯模块的基本功能以及原理已经基本上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利于后续充分认识并深入理解车身域控的功能和原理。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