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的socket编程

发布于:2025-07-09 ⋅ 阅读:(20) ⋅ 点赞:(0)

socket接口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domain 协议族(地址族),如 AF_INET(IPv4)、AF_INET6(IPv6)
type 套接字类型,UDP 使用 SOCK_DGRAM(数据报)
protocol 通常设为 0(自动选择),或 IPPROTO_UDP

socket() 的前两个参数 domain(地址族)和 type(套接字类型)已经分别指定了​​网络层协议​​(如 IPv4/IPv6)和​​传输层协议​​(如 TCP/UDP),第三个参数是历史原因被留了下来,现在一般设为0

底层原理

socket系统调用会创建struct file,struct socket,struct sock等结构体,最终返回该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struct sock 

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底层实现

struct sock {
    struct sk_buff_head  sk_receive_queue; // 传输层接收缓冲区
    struct sk_buff_head  sk_write_queue;   // 传输层发送缓冲区
    struct proto       *sk_prot;           // 纯粹的传输层协议的操作集
    union {
        struct inet_sock  inet;            // IPv4的底层结构体
        struct ipv6_sock  ipv6;            // IPv6的底层结构体
    };
    // ...(定时器、拥塞控制、状态等)
};


struct socket

对struct sock进行封装,主要是封装出了用户级的系统调用操作集

struct socket {
    struct sock     *sk;       
    const struct proto_ops *ops; //协议相关的系统调用​​(如 bind、connect、sendmsg)
    struct file     *file;     
};

操作集辨析

 1.file_operations(struct file)​

​​文件的通用操作接口​​(如 readwritepoll

2.proto_ops(struct socket)

实现协议相关的系统调用​​(如 bindconnectsendmsg

3. struct proto(struct sock)

传输层协议的底层操作集

recvfrom 函数声明​

ssize_t recvfrom(
    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src_addr,
    socklen_t *addrlen
);

参数详解​

​参数​ ​类型​ ​说明​
sockfd int 接受数据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由 socket() 创建)。
buf void * 接收数据的缓冲区地址,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数据。
len size_t 缓冲区的最大长度(字节数),防止缓冲区溢出。
flags int 控制接收行为的标志位(如 MSG_DONTWAITMSG_PEEK),通常设为 0
src_addr struct sockaddr * 接收发送方套接字地址结构体​​的缓冲区
addrlen socklen_t * 传入缓冲区的大小,返回套接字地址结构体大小。

返回值​

​返回值​ ​说明​
> 0 成功接收到的字节数。
0 ​仅对 TCP 有效​​,表示连接已关闭(UDP 不会返回 0)。
-1 (失败) 出错,可通过 errno 获取错误码(如 EAGAIN 表示非阻塞模式下无数据)。

sendto函数

ssize_t sendto(
    int sockfd,                  // 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const void *buf,            // 待发送数据的缓冲区
    size_t len,                 // 数据长度(字节数)
    int flags,                  // 发送方式控制标志(通常设为 0)
    const struct sockaddr *dest_addr,  // 目标地址结构体
    socklen_t addrlen           // 目标地址结构体长度
);

​参数解释​

​参数​ ​类型​ ​说明​
sockfd int 套接字文件描述符(由 socket() 创建)。
buf const void * 待发送数据的缓冲区地址。
len size_t 数据的长度(字节数)。
flags int 控制发送行为的标志位(如 MSG_DONTWAITMSG_MORE),通常设为 0
dest_addr const struct sockaddr * ​目标地址结构体​​(如 struct sockaddr_in)。
addrlen socklen_t dest_addr 结构体的实际长度(如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返回值​

​返回值​ ​说明​
> 0 成功发送的字节数。
-1 (失败) 出错,可通过 errno 获取错误码(如 EAGAIN 表示非阻塞模式下无法立即发送)。

udp服务器逻辑

1.利用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传参地址族和套接字类型,第三个参数是历史遗留不用管,比如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说明套接字网络层是ipv4,传输层是tcp,其底层就是创建struct file还有对应的struct socket和struct sock,然后返回套接字描述符

2.接下来要将套接字绑定端口,创建ipv4对应的套接字地址结构体struct sockaddr_in,然后填写地址族AF_INET,再填写端口号和ip地址,一般端口号是靠命令行参数来给出,IP地址则是INADDR_ANY,该套接字绑定的ip是任意的,也就是通过任何一个网卡接收都可以。

3.然后服务器死循环调用recvfrom,recvfrom(_sockfd, buffer, sizeof(buffer) - 1, 0, (struct sockaddr *)&peer, &len);,没有数据则在套接字接收缓冲区等待队列上阻塞等待

udp客户端逻辑

1.命令行参数指明服务器端主机的任意一个网卡的ip地址,然后再指明端口,创建套接字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2.用命令行参数准备好服务器通信套接字的地址结构体struct sockaddr_in,然后sendto发消息

udp发送消息过程分析

udp是没有发送缓冲区的,只有接收缓冲区,客户端调用sendto,会自动给套接字绑定端口,然后直接开始封装udp报文,然后交给IP层(其实就是调用ip协议的接口),传的参数就是udp报文和目标ip地址,ip层查路由表确定下一跳ip和发送网卡接口,封装IP报头,交给数据链路层处理(本质是调用以太网协议接口),传参IP报文和下一跳ip和发送网卡接口,网卡驱动会先查arp缓存,得到下一跳ip的mac地址,然后给报文加上mac头和crc校验,写进发送网卡对应的发送缓冲区,写网卡的TDT寄存器通知,然后网卡会DMA将数据读出,HVY转换信号,接口发送出去,咱们假设客户端是内网的一个主机,服务器部署在外网主机上,那这个下一跳很明显是路由器,路由器的网卡接口收到信号后,HVY信号转换,DMA写进网卡的接收缓冲区,触发硬件中断,cpu陷入内核,执行中断向量表中的中断方法,网卡驱动将数据读出,检查mac地址,然后看帧类型是IP帧,于是进行crc校验,没有问题就去掉mac头和crc校验,交给ip层,然后IP头的TTL减一,更改源ip为路由器的WAN口ip,并根据ip头中的首部长度,总长度,上层协议类型这些字段将udp头中的源port也改了(路由器除了维护路由表,还会维护地址转换表来辅助NAT,地址转换表里的对应关系是{源ip,源port,目的ip,目的port}和{改过的源ip,改过的源port,目的ip,目的端口}),改完后去查路由表确定下一跳ip和发送网卡,然后和之前一样发出去,这次发到公网了,服务器收到后不断解包到传输层(此时的底层应该是调用了udp协议的接口,将udp报文传过去),然后udp层会根据udp头里的端口拼出三元组{协议,目的ip,目的端口},然后根据OS维护的hash表找到对应udp套接字,将udp报文整个写进该套接字的接收缓冲区,然后唤醒接收缓冲区等待队列上的进程,recvfrom系统调用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出一个完整的udp报文,然后去掉报头,将有效载荷写进recvfrom函数参数传来的的应用层缓冲区里,并填充参数传来的套接字地址和其大小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