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升级资料,查了很多资料,豆包、Deepseek、ChatGPT都要翻烂了。此次升级主要为了使用Stable Diffusion和SkyReels-V2。进入AIGC的大门可是花了不少力气。这次升级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升级内容:
- 显卡 RTX5060ti 16G显存
- 内存条 SSD 【DDR4】 32G*2 64G
- 固态硬盘 致态 1TB M.2 NVME PCle 4.0
- 电源
需要确认自己主板、CPU,选的不合适可能就要统统换一遍了,确实走了很多弯路!!!。下面一步一步来看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显卡
显卡我选择16G的5060Ti,原因有两点:
- 16G的显存,轻轻松松带动Stable Diffusion
- 相较于4060Ti而言,较高一点的算力,加上价格比其多一两百块钱
重要参数
- 显存:16G
- 算力:4608个CUDA核心
- 电源:650W
- CPU:查一下自己的CPU是否能够搭载
- 主板:确定插槽类型PCle 4.0/3.0与显卡兼容(向下兼容,如 PCIe 4.0 显卡可插在 PCIe 3.0 插槽,反之亦然)。
RTX 5060 Ti 16G显卡
下面讲一讲5060Ti 16G的这款显卡:
- 性能表现:拥有 4608 个 CUDA 核心,比 RTX 4060 Ti 的 4352 个多出约 5.9%。在 3DMark 测试中,RTX 5060 Ti 16G 平均性能比 RTX 4060 Ti 16G 高约 20%,其中在 Speed Way(4K)测试中提升幅度达 25%,显示出其在光线追踪方面的进步。在实际游戏中,RTX 5060 Ti 平台的平均帧速比 RTX 4060 Ti 平台高 15% 左右。
- 显存规格更高:RTX 5060 Ti 16G 搭载 GDDR7 显存,位宽为 128bit,显存等效频率为 28Gbps,带宽为 448GB/s,相对 RTX 4060 Ti 的 GDDR6 显存提升了大约 56%,更大的显存容量和更高的带宽使其在处理高分辨率纹理和复杂场景时更有优势,不易出现 “爆显存” 问题。
- 架构技术更先进:RTX 5060 Ti 采用 Blackwell 架构,配备第四代 RT Core 和第五代 Tensor Core,光追性能和 AI 算力大幅提升,其有效光线追踪计算能力达到 72 TFLOPS,AI 算力高达 759 AI TOPS。同时,新架构支持 DLSS 4 等新技术,能提供更流畅的游戏体验和更高的渲染效率。
- 温度控制更佳:二者的实际功耗基本持平,但 RTX 5060 Ti 的温度更低,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时,能保持更稳定的性能输出,有利于延长显卡使用寿命,且对机箱内散热环境更友好。
由于是第一次改装电脑,发现显卡卡槽短,主板卡槽长,这种情况通常不影响使用,反而很常见。
内存条
运行内存嘛 越大越好,但是也要根据电脑实际情况来看,我就犯了几个错误,忘记看CPU支持最大的单挑内存是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重要参数:
- 内存容量: 32G * 2 = 64G
- 平台:台式机内存
- DDR:DDR4
- 内存频率:3200MHz
如何选购合适的内存:
确定内存使用平台
确认使用的内存代数
确认是DDR4还是DDR3,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查看系统信息: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按下 Win 键 + R 键,输入 “msinfo32” 并点击确定,打开系统信息窗口。在窗口的左侧导航栏中选择 “系统摘要”,然后在右侧的 “物理内存” 字段中查看内存类型,若显示为 DDR3 或 DDR4 等,即代表内存对应的类型。
- 使用命令行:在 Windows 系统中,按下 Win+R 键,输入 “cmd” 并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在命令提示符界面输入 “wmic memorychip get Speed,SMBIOSMemoryType” 并回车,其中 SMBIOSMemoryType 值为 24 对应 DDR3,值为 26 对应 DDR4。若只想筛选 DDR3 和 DDR4 的信息,可输入 “wmic memorychip get Speed,SMBIOSMemoryType | findstr “24 26””。
- 借助第三方软件:下载并安装 CPU-Z 软件,打开后切换到 “Memory” 选项卡,即可看到内存的类型、频率、大小等信息,从而确定内存是 DDR3 还是 DDR4。此外,AIDA64、Speccy 等软件也能提供类似功能,安装运行后,在 “内存” 相关选项中可查看内存类型。
- 观察内存条:如果可以打开电脑机箱,可直接观察内存条。DDR4 比 DDR3 金手指更短且针脚更多,DDR4 为 284 针,DDR3 为 240 针。同时,DDR4 的凹槽位置更偏左,通过这些外观特征可判断内存类型。另外,大多数内存条上会有标签,通常会标明内存的类型,如 “DDR3 1600” 或 “DDR4 2400”,可据此直接判断。
3、确实适用的内存频率
然而,我装上去才发现,我的speed是2400MT/s
内存条可以达到3200,性能损耗了一些。只是性能未完全释放,其他无影响,相对安全级别更高。
内存频率(单位通常为 MHz 或 MT/s)是衡量内存性能的核心参数之一,它直接反映了内存与 CPU 之间数据交换的速度。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也是越大越好,同样也有限制条件
重要参数:
- 内存容量:1TB
- 接口:M.2接口(NVMe协议)
- NVMe读速度:7000MB/s
- 写速度:6000MB/s
- NVMe协议:PCle 4.0
我的固态硬盘参数如上,但是我的主板固态硬盘插槽不支持PCle4.0,只支持3.0,读取速度比硬盘最大速度少一半。
电源
只能说,电源也得匹配,犯了一开始没有考虑主板和电源的匹配,随便买了一个650W的电源,回来一看用不了,气死了,我的主板是惠普的,比较老的主板了,2个4pin口,一个七针三线口,但是显卡需要一个8Pin的口,照着这个参数买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