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_线程同步

发布于:2025-07-18 ⋅ 阅读:(13) ⋅ 点赞:(0)

在Linux系统中,多线程编程能充分利用多核资源提升程序效率,但多个线程共享进程资源时,若不加控制就可能导致数据混乱、结果不一致等问题。线程同步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技术,它通过一系列机制协调线程间的执行顺序,确保共享资源的安全访问。
 

为什么需要线程同步?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两个线程同时操作同一个银行账户,线程A要存款100元,线程B要取款100元,初始余额为200元。正常逻辑下,最终余额应为200元,但实际执行中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 线程A读取余额200元,准备计算新余额(200 + 100 = 300)

- 线程B此时也读取余额200元,计算新余额(200 - 100 = 100)

- 线程A先写入300元,随后线程B写入100元,最终余额为100元,显然错误
 
这种因多线程无序访问共享资源导致的问题,称为竞态条件。线程同步的核心目标就是避免竞态条件,保证共享资源操作的原子性(即操作要么完全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中间不被打断)。

 


Linux常用线程同步机制
 
Linux提供了多种线程同步工具,适用于不同场景,以下是最常用的几种:
 
1.互斥锁(Mutex)
 
互斥锁是最基础的同步机制,它通过"加锁 - 操作 - 解锁"的流程控制共享资源的访问:
 
- 线程访问共享资源前,必须先获取锁(lock),若锁已被其他线程持有,则当前线程阻塞等待

- 线程完成操作后,释放锁(unlock),让其他等待的线程有机会获取锁
 
特点: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线程持有锁,适合保护短时间的临界区(共享资源操作代码段)。
 
常用函数: pthread_mutex_init (初始化锁)、 pthread_mutex_lock (加锁)、 pthread_mutex_unlock (解锁)、 pthread_mutex_destroy (销毁锁)。
 
2. 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
 
定义与作用
 
条件变量用于线程间的"等待 - 通知"通信,解决线程间因特定条件未满足而需要等待的问题。它允许线程在某个条件不满足时阻塞,直到其他线程通知该条件已满足。与互斥锁不同,条件变量本身并不用于保护共享资源,而是用于线程之间的协调。
 
同步概念与竞态条件
 
在多线程环境中,当一个线程需要等待某个条件满足才能继续执行时,如果仅使用互斥锁,可能会导致竞态条件。例如,线程A需要等待某个数据准备好才能处理,若线程A在检查数据是否准备好时持有锁,而线程B负责准备数据,那么线程B在准备数据时就无法获取锁,从而无法更新数据,导致线程A一直等待。条件变量通过允许线程在等待时释放锁,避免了这种竞态条件。
 
常用函数
 
- 初始化: pthread_cond_init  函数用于初始化条件变量。它为条件变量分配必要的资源,并将其初始化为默认状态。

- 销毁: pthread_cond_destroy  函数用于销毁条件变量,释放其占用的资源。在不再使用条件变量时,应调用该函数进行清理。

- 等待: pthread_cond_wait  函数用于让线程等待条件变量被通知。当线程调用该函数时,它会自动释放关联的互斥锁,并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他线程通过  pthread_cond_signal  或  pthread_cond_broadcast  通知该条件变量。一旦收到通知,线程会重新获取互斥锁,并继续执行。- 唤醒: pthread_cond_signal  函数用于唤醒一个等待在该条件变量上的线程。如果有多个线程在等待,它会选择其中一个线程唤醒。 pthread_cond_broadcast  函数则用于唤醒所有等待在该条件变量上的线程。
 
简单案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者 - 消费者模型的案例代码,展示了条件变量的使用: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define BUFFER_SIZE 5

int buffer[BUFFER_SIZE];
int count = 0;
int in = 0;
int out = 0;

pthread_mutex_t mutex;
pthread_cond_t not_full;
pthread_cond_t not_empty;

void *producer(void *arg) {
    for (int i = 0; i < 10; i++)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while (count == BUFFER_SIZE) {
            pthread_cond_wait(&not_full, &mutex);
        }
        buffer[in] = i;
        in = (in + 1) % BUFFER_SIZE;
        count++;
        pthread_cond_signal(&not_empty);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return NULL;
}

void *consumer(void *arg) {
    for (int i = 0; i < 10; i++)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while (count == 0) {
            pthread_cond_wait(&not_empty, &mutex);
        }
        int item = buffer[out];
        out = (out + 1) % BUFFER_SIZE;
        count--;
        pthread_cond_signal(&not_full);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printf("Consumed: %d\n", item);
    }
    return 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producer_thread, consumer_thread;

    pthread_mutex_init(&mutex, NULL);
    pthread_cond_init(&not_full, NULL);
    pthread_cond_init(&not_empty, NULL);

    pthread_create(&producer_thread, NULL, producer, NULL);
    pthread_create(&consumer_thread, NULL, consumer, NULL);

    pthread_join(producer_thread, NULL);
    pthread_join(consumer_thread, NULL);

    pthread_mutex_destroy(&mutex);
    pthread_cond_destroy(&not_full);
    pthread_cond_destroy(&not_empty);

    return 0;
}
 


 
在这个案例中,生产者线程负责向缓冲区中添加数据,消费者线程负责从缓冲区中取出数据。当缓冲区满时,生产者线程会等待  not_full  条件变量;当缓冲区为空时,消费者线程会等待  not_empty  条件变量。通过条件变量和互斥锁的配合使用,实现了线程间的同步。
 
3. 信号量(Semaphore)(下篇文章见)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用于控制同时访问某资源的线程数量,本质是一种"有限等待"机制:
 
- 线程访问资源前,调用 sem_wait (信号量减1),若结果小于0则阻塞

- 线程释放资源后,调用 sem_post (信号量加1),唤醒等待的线程
 
特点:可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资源(如设置信号量为5,表示最多5个线程同时操作),适用于资源池、连接池等场景。
 
4. 读写锁(Reader - Writer Lock)
 
读写锁针对"读多写少"的场景优化,区分读操作和写操作:
 
- 多个线程可同时获取读锁(共享),不阻塞彼此

- 写锁是排他的,获取写锁时会阻塞所有读锁和其他写锁
 
特点:提高读操作的并发效率,适合日志读取、配置加载等场景,常用函数有 pthread_rwlock_rdlock (读锁)、 pthread_rwlock_wrlock (写锁)等。
 
线程同步的注意事项
 
4. 避免死锁:多个线程互相等待对方释放锁会导致死锁,需通过固定锁顺序、设置超时等方式避免。

5. 减少锁粒度:锁保护的范围越小,并发效率越高,避免将无关操作放入临界区。

6. 选择合适机制:根据场景选择工具(如读多写少用读写锁,有限资源用信号量),避免过度同步。
 
总结
 
线程同步是Linux多线程编程的核心,通过互斥锁、条件变量、信号量等机制,能有效解决竞态条件,保证共享资源的安全访问。实际开发中,需结合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同步工具,在安全性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写出高效、稳定的多线程程序。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