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华三模拟器HCL搭建双核心网络架构(M-LAG)实现

发布于:2025-07-26 ⋅ 阅读:(30) ⋅ 点赞:(0)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将一台设备与另外两台设备进行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组成双清系统。

常见的双核心网络架构有三种:

1. 传统STP/RSTP/MSTP架构

2. 堆叠(Stacking)架构

3. 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架构

三种双核心架构对比总表

对比维度 传统STP/RSTP/MSTP 堆叠(Stacking) 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
核心原理 阻塞冗余链路防环路 多设备虚拟为单台逻辑交换机 独立设备通过Peer-Link实现逻辑链路聚合
使用场景 ◼️ 中小型传统网络
◼️ 预算有限项目
◼️ 低实时性业务
◼️ 接入层/中小核心
◼️ 追求极简管理
◼️ 同型号设备部署
◼️ 数据中心/企业核心
◼️ 高可用+高性能需求
◼️ 零中断升级场景
设备要求 ◼️ 支持STP协议的交换机
◼️ 无特殊硬件
◼️ 同品牌+同型号
◼️ 专用堆叠模块/线缆
◼️ 堆叠授权许可
◼️ 同厂商支持M-LAG功能
◼️ 高速Peer-Link(多链路聚合)
◼️ 独立Keepalive链路(带外管理)
****优点优点 ✅ 成本极低
✅ 通用性强(全网兼容)
✅ 配置简单(基础防环)
✅ 单一IP管理
✅ 毫秒级切换(≤50ms)
✅ 跨设备链路聚合(带宽叠加)
✅ 真双活负载均衡(100%带宽利用)
✅ 独立升级(零丢包)
✅ 故障域隔离(单设备故障局部影响)
缺点 ❌ 链路利用率≤50%(备份链路闲置)
❌ 收敛慢(1-50秒)
❌ 需手动优化防次优路径
❌ 强耦合风险:堆叠分裂导致全网瘫痪
❌ 升级需整组重启
❌ 扩展受限(固定成员数)
❌ 配置复杂(Peer-Link/Keepalive/DAD)
❌ Peer-Link故障易引发双主
❌ 硬件成本高(需高速互联端口)
典型技术代表 IEEE 802.1D (STP)
802.1w (RSTP)
802.1s (MSTP)
Cisco VSS
Huawei CSS/iStack
H3C IRF
Cisco vPC
Huawei M-LAG
H3C DRNI
Arista MLAG

关键维度深度解析

1. 链路利用率与收敛时间
架构 链路利用率 收敛时间 原因
STP ≤50%(半双工) 1-50秒 阻塞冗余链路,依赖协议计算
堆叠 100%(全双工) ≤50毫秒 硬件级主备切换
M-LAG 100%(全双工) ≤50毫秒 链路聚合组无缝切换
2. 运维复杂度对比
操作 STP 堆叠 M-LAG
日常配置 中(防环优化) 极简(单IP管理) 高(Peer-Link配置)
设备升级 单台无影响 整组重启 单台零中断
故障排查 易(STP日志) 难(堆叠分裂) 中(DAD检测)
3. 风险对比
风险类型 STP 堆叠 M-LAG
单点故障 影响局部 全网瘫痪(主控故障) 影响单设备下行流量
分裂风险 堆叠分裂引发广播风暴 Peer-Link故障触发双主检测
升级影响 业务中断 业务无感知

总结建议

  • 选STP:预算有限 + 非实时业务(如学校机房、小型办公室)。

  • 选堆叠:统一管理优先 + 设备同源(如企业分支机构接入层)。

  • 选M-LAG金融/数据中心核心,追求零中断升级与最大化带宽利用。

本次实验的为M-LAG架构方式:

拓扑图如下,是一个基本的三层架构网络: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①核心层通过两台核心交换机配置M-LAG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达到毫秒级的切换。

②核心交换机为网关设备并提供DHCP服务

③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通过创建汇聚端口互联

(一)配置核心交换机

1、配置核心交换机1:XIAN_CORE_SW_01

①添加VLAN、配置m-lag

<H3C>sys

[H3C]sys XIAN_CORE_SW_01

[XIAN_CORE_SW_01] dhcp enable

[XIAN_CORE_SW_01] vlan 11 to 13

[XIAN_CORE_SW_01] vlan 21 to 23

[XIAN_CORE_SW_01] vlan 31 to 33

关闭m-lag一致性检查(模拟器bug

[XIAN_CORE_SW_01] m-lag consistency-check disable

[XIAN_CORE_SW_01] m-lag consistency-check mode loose

配置m-lag(修改系统MAC、编号、优先级)

[XIAN_CORE_SW_01] m-lag system-mac 1-1-1

[XIAN_CORE_SW_01] y

[XIAN_CORE_SW_01] m-lag system-number 1

[XIAN_CORE_SW_01] y

[XIAN_CORE_SW_01] m-lag system-priority 4096

[XIAN_CORE_SW_01] y

配置keepalive接口,本端地址为1.1.1.1/,对端地址为1.1.1.2

[XIAN_CORE_SW_01] m-lag keepalive ip destination 1.1.1.2 source 1.1.1.1
[XIAN_CORE_SW_01]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1/0/50
[XIAN_CORE_SW_01] port link-mode route

[XIAN_CORE_SW_01] y
[XIAN_CORE_SW_01] ip add 1.1.1.1 24

在MAD中排除Keepalive接口
[XIAN_CORE_SW_01] m-lag mad exclud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1/0/50
[XIAN_CORE_SW_01] quit

<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