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变频器实习DAY15
- STO 板卡镇楼
一、工作内容
柔性平台常规测试
- 参数屏蔽母线欠电压阈值70.19才能测交流220V输入的功能
- 注意⚠️交流220V不是直流220V也不是交流380V缺相
柔性平台STO测试
- 板卡功能测试:
- 不接段子:基极封锁中
- 短接STOA,STOB,24V:变频器正常工作
- 如果以上前两个端子有任何一个没接上 就会报故障49并显示基极封锁中
- 如果24V断了就会直接显示基极封锁中
自己犯的一个特别离谱的错
- 要测STO板卡20号引脚的电平 结果引脚没数对 浪费了好多时间😭还麻烦别人 以后要更加仔细
- 一般的引脚都是按行排列编号的 结果这个STOB板卡竟然是按列 关键是引脚边上还标注了 被自己蠢哭了
STO的功能了解
- STO板卡本质上就是一个开关,只是把一个断路器开关改成了一个电子开关
- 它有两路24V输入,客户可以自定义这两路的输入,如果两路输入电压差比较大(大于10V)就会报故障,终止PWM的输出。其本身就是作为一个变频器输出PWM波的中继器,先接受PWM,然后再原封不动的输出出去,起到一个中间隔离开关的作用。
为什么STO的故障叫做基极已封锁
STO(Safe Torque Off,安全转矩关闭)功能中的故障被称为**“基极已封锁”,源于其核心机制——通过切断功率半导体(如IGBT)的基极/门极驱动信号**,实现电机转矩的快速安全关断。以下是具体原因:
术语来源:功率器件的控制原理
基极/门极封锁:
STO通过硬件电路直接封锁IGBT/MOSFET的门极驱动信号(对BJT称为基极),使功率器件立即截止,电流路径被物理切断。
- 技术本质:强制将门极电压拉低至0V,确保开关管处于绝对关断状态。“封锁”的强制性:
不同于软件停机,STO采用冗余的硬件通道(如安全继电器+光耦隔离),即使控制系统故障,仍能保证门极信号被锁定。
与安全标准的关系
根据IEC 61800-5-2标准,STO需满足:- 安全等级:至少SIL 2/PLe(高可靠性要求)。
- 失效安全原则:故障时默认触发封锁(Fail-Safe)。
- **“基极封锁”**的描述直接体现了该安全逻辑。
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 故障触发时:驱动器报错“基极已封锁”,同时:
- 电机自由停车(无制动转矩)。
- 需人工复位才能恢复驱动信号。
- 诊断意义:明确指示安全回路已动作,非软件保护。
- 故障触发时:驱动器报错“基极已封锁”,同时:
- 总结
“基极已封锁”这一术语:
✅ 直观反映了STO的硬件级关断机制;
✅ 强调其符合安全标准的强制性与可靠性;
✅ 区别于普通的软件故障报警(如过流、过热)。
(注:现代功率器件多称“门极”而非“基极”,但传统术语仍被沿用。)
二、学习内容
2.1 火线接断路器 vs. 接地/悬空的区别
- 火线到底怎么接???
- 居家电线电路
火线接断路器(即使无负载)
- 跳闸后完全断开:断路器内部机械结构确保火线触点物理分离,并具备灭弧能力,防止意外导通或电弧危险。
- 故障保护:一旦后续线路发生短路或漏电(如误触负载),断路器会立即跳闸切断电源,避免持续危险。
- 明确隔离:断路器分闸状态清晰可见,提供安全的检修断点。
火线直接接地
- 短路大电流:火线对地直接导通,产生极大短路电流,可能引发火灾、设备损坏或配电系统崩溃。
- 无保护跳闸:若接地路径绕过断路器(如错误接线),短路电流无法被检测,危险持续存在。
火线悬空
- 意外导通风险:绝缘破损、潮湿或触碰其他导体可能导致火线意外接地,形成隐蔽短路。
- 触电危险:人体接触悬空火线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造成电击。
关键区别:断路器不仅“断开电路”,还提供主动保护和故障隔离,而接地或悬空则依赖环境绝对安全(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