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RISC-V中国峰会 主要内容

发布于:2025-07-28 ⋅ 阅读:(18) ⋅ 点赞:(0)

2025年RISC-V中国峰会于7月16日至19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聚焦高性能计算、EDA工具链、生态标准化等前沿领域,展现了RISC-V技术从嵌入式向高性能场景的突破性进展。以下是峰会核心内容梳理:


一、高性能计算突破:从"能用"到"好用"

  1. 旗舰处理器发布

    • 晶心科技AX66:支持RVA23标准,13级流水线、8-wide乱序执行,SPECint2006达9.5-10/GHz,逼近ARM Cortex-A78性能,瞄准数据中心与边缘AI服务器市场。

    • 阿里玄铁C930:集成512-bit向量引擎与8 TOPS矩阵加速器,强化AI推理能力。

    • 香山处理器昆明湖V2:单核性能达15/GHz,V3版本目标锁定22分,剑指Intel Ice Lake水平。

  2. 异构计算创新

    • Tenstorrent的Blackhole AI芯片采用“16大核+752小核”架构,算力745TOPS,超越英伟达A100。

    • 算能科技SG2042通过64核RISC-V实现数据中心级算力,验证RISC-V在高性能场景的可行性。


二、EDA与工具链自主化突破

  1. 西门子EDA
    推出Tessent UltraSight-V调试方案,解决2.5D/3D芯片的“海森BUG”追踪难题,支持多核协同与UVM验证环境,显著降低复杂系统开发成本。

  2. 国产工具链进展

    • 芯来科技发布Near Cycle Model仿真技术,基于SystemC提升时序精度,弥补QEMU/Gem5对自定义指令支持不足的缺陷。

    • 晶心科技ACE框架实现指令硬件化自动生成,开发者仅需定义功能即可输出Verilog代码,字节跳动案例显示视频编解码指令提速4.5%。


三、生态整合与标准化

  1. RVA23规范落地

    • 统一向量计算、浮点运算与安全扩展,强制兼容性要求,解决指令集碎片化问题。晶心AX66、芯来UX1030H等均已适配该标准。

    • RISC-V之父Krste Asanović预测,RVA23将成为未来几年主流配置,RVA30预计2030年推出,期间通过小版本迭代(如RVA23.1)逐步完善功能。

  2. 英伟达CUDA生态移植
    英伟达宣布将CUDA全面移植至RISC-V架构,包括Toolkit、驱动程序及900多个垂直库(如PyTorch、cuDNN),技术挑战包括统一虚拟内存模型和中断控制器成熟度提升。


四、垂直行业应用落地

  1. 汽车电子
    芯来科技推出全球首个通过ISO26262 ASIL-B/D认证的汽车级IP核NA900,已搭载东风车型;先楫半导体MCU支持μs级多关节控制,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与车载实时系统。

  2. AI与数据中心

    • 英伟达披露其GPU年出货超10亿颗RISC-V微控制器,未来将深化RISC-V与GPU协同运算架构。

    • 奕行智能展示虚拟指令技术,通过RISC-V指令扩展平衡AI计算效率与编程灵活性。

  3. 太空与工业领域
    RISC-V凭借安全性与可靠性,已应用于欧洲卫星计划及中国工业控制场景,瑞典研讨会披露多项太空项目采用RISC-V芯片。


五、中国生态建设与政策支持

  1. 工信部倡议
    史惠康副司长提出三点方向:协同共建生态(如RISC-V工委会)、加速商业化转化(覆盖物联网至AI服务器)、深化国际协作(参与标准制定)。

  2. 企业实践

    • 沁恒青稞RISC-V芯片出货量过亿,通过自研“核技术+接口PHY”全栈模式,实现MCU领域规模化应用。

    • 开源芯片研究院推动“香山”等项目的产教融合,培养处理器设计人才。


总结与趋势

  • 技术方向:长指令集研发启动(如RISC-V R-extension),聚焦边缘DNN处理与能效优化。

  • 生态挑战:需平衡多样化与碎片化,通过统一指令扩展和工具链降低迁移成本。

  • 全球定位:中国成为RISC-V生态核心引擎,2031年全球出货量预计突破200亿颗。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