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频率梳 3D 测量方案革新:攻克光学扫描遮挡,130mm 深孔测量精度达 2um

发布于:2025-08-02 ⋅ 阅读:(19) ⋅ 点赞:(0)

一、深孔测量的光学遮挡难题

在精密制造领域,130mm 级深孔(如航空发动机燃油孔、模具冷却孔)的 3D 测量长期受困于光学遮挡。传统激光扫描技术依赖直射光束,当深径比超过 10:1 时,孔壁中下部形成大量扫描盲区,数据缺失率超 35%,且测量精度仅能维持在 10-20μm,无法满足高端制造对孔壁粗糙度、圆度等参数的严苛要求。激光频率梳 3D 测量方案通过技术革新,从原理层面突破光学遮挡限制,实现 130mm 深孔 2μm 级精度测量。

二、激光频率梳方案的技术原理

2.1 频率梳干涉测量机制

该方案以飞秒激光频率梳为核心光源,产生一系列等间距的相干光 “梳齿”,覆盖特定波长范围。当光束入射深孔时,不同深度的孔壁反射光与参考光形成干涉信号,通过解析信号的频率与相位特征,可精确计算反射点的三维坐标。其非接触式测量特性避免了机械探头的尺寸限制,为深入深孔内部测量提供可能。

2.2 多光束协同扫描设计

采用 8 束激光环形阵列布局,以 10°-50° 梯度入射角同步扫描深孔。通过光束角度的精准调控,使光线能够覆盖孔壁全深度区域,尤其是传统方案难以触及的中下部。配合 360° 环形探测器阵列,同步接收不同角度的反射信号,从硬件架构上消除单一光束的遮挡盲区,实现全孔无死角扫描。

三、攻克遮挡与精度提升的技术革新

3.1 动态光束适配技术

针对深孔内壁反射率不均的问题,开发实时光束功率调节系统。通过探测器反馈的反射信号强度,动态调整各束激光的输出功率,确保不同区域反射信号的一致性,信号稳定性提升 50%,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高质量原始数据,减少因信号差异导致的测量偏差。

3.2 抗干扰数据处理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深孔轮廓模型库,训练数据包含 10 万组不同类型深孔的扫描数据。算法可自动识别并过滤孔内杂质、划痕等干扰信号,提取有效轮廓信息,数据信噪比提升 45%。同时,通过多光束数据融合技术,将不同角度的测量数据精准拼接,融合误差控制在 1μm 以内,消除多光束扫描的拼接偏差。

3.3 环境误差实时补偿

集成微振动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测量环境变化。当温度波动 ±1℃或振动幅度<5μm 时,系统通过相位补偿算法动态校正测量偏差,补偿精度达 0.5μm。建立定期标定机制,使用高精度三维靶标对系统进行校准,将轴系误差控制在 0.8μm 以内,确保长期测量精度的稳定性。

四、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在 130mm 深、8mm 直径的标准深孔测试中,该方案连续 20 次测量的轮廓偏差均<2μm,全孔数据覆盖率达 100%,彻底解决传统方案的遮挡问题。在航空发动机喷嘴孔检测中,能清晰识别孔壁 0.3mm 深度范围内的微小凸起与凹陷,为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推动深孔制造质量的提升。

大视野 3D 白光干涉仪:纳米级测量全域解决方案​

突破传统局限,定义测量新范式!大视野 3D 白光干涉仪凭借创新技术,一机解锁纳米级全场景测量,重新诠释精密测量的高效精密。

三大核心技术革新​

1)智能操作革命:告别传统白光干涉仪复杂操作流程,一键智能聚焦扫描功能,轻松实现亚纳米精度测量,且重复性表现卓越,让精密测量触手可及。​

2)超大视野 + 超高精度:搭载 0.6 倍镜头,拥有 15mm 单幅超大视野,结合 0.1nm 级测量精度,既能满足纳米级微观结构的精细检测,又能无缝完成 8 寸晶圆 FULL MAPPING 扫描,实现大视野与高精度的完美融合。​

3)动态测量新维度:可集成多普勒激光测振系统,打破静态测量边界,实现 “动态” 3D 轮廓测量,为复杂工况下的测量需求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实测验证硬核实力​

1)硅片表面粗糙度检测:凭借优于 1nm 的超高分辨率,精准捕捉硅片表面微观起伏,实测粗糙度 Ra 值低至 0.7nm,为半导体制造品质把控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以上数据为新启航实测结果)

有机油膜厚度扫描:毫米级超大视野,轻松覆盖 5nm 级有机油膜,实现全区域高精度厚度检测,助力润滑材料研发与质量检测。​

高深宽比结构测量:面对深蚀刻工艺形成的深槽结构,展现强大测量能力,精准获取槽深、槽宽数据,解决行业测量难题。​

分层膜厚无损检测:采用非接触、非破坏测量方式,对多层薄膜进行 3D 形貌重构,精准分析各层膜厚分布,为薄膜材料研究提供无损检测新方案。​

新启航半导体,专业提供综合光学3D测量解决方案!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