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Figma!Pixso与墨刀双擎引领AI设计协作新时代

发布于:2025-08-03 ⋅ 阅读:(27) ⋅ 点赞:(0)

2025年7月31日晚,设计协作平台Figma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33美元,首日股价一度飙升至115.5美元,市值突破560亿美元,成为当年科技股中最引人关注的IPO之一。Figma的这次成功不仅是自身的里程碑,也标志着“AI+设计协作”赛道迎来新的爆发点。过去被视为简单设计工具的软件,正被资本市场重新定义为AI时代的“组织操作系统”——它不再只是绘图的工具,而是连接人机协同、跨部门协作的核心平台。

投资人眼中,Figma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优异的设计体验和实时协作能力上,更在于它作为新一代协作中枢,通过组件共享、开放API与生成式AI技术,推动设计、开发、运营等多个团队高效协同,开启了“人+AI”共创的生产方式。这也是Figma能够获得高达560亿美元估值的关键所在,资本市场已经提前认可了其未来作为AI协作核心枢纽的潜力。

中国赛道:Pixso与墨刀双线突破

Figma上市后,国内市场的目光也聚焦于本土设计协作平台:谁能成为“中国版Figma”?

目前来看,Pixso与墨刀正分别凭借自身特色,在设计协作领域稳步推进,形成互补而多元的发展态势。Pixso以全流程整合和深度AI融合著称,快速布局B端市场;而墨刀则凭借轻量高效的原型设计与协作能力,深耕中小团队和垂直场景。两者虽路径不同,却共同推动着中国设计协作生态的不断壮大。

Pixso:AIGC生态里的设计中台

Pixso是万兴科技(300624.SZ)重点孵化的一体化设计平台,由博思云创研发运营。自2021年成立以来,Pixso始终聚焦于“产品设计协同一体化”,定位清晰,节奏快速。尤其是在AIGC领域的推进上,Pixso近两年持续迭代AI能力,表现亮眼。

今年发布的Pixso 2.0,首次实现了AI生成设计稿、D2C设计稿转代码、变量系统等多个重磅功能,并打通了设计到开发的全链路。其AI能力不只是“自动出图”,而是嵌入到设计全流程,真正服务协作效率与交付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Pixso已完成两轮重要融资。2022年由中金鑫智领投,百度风投与涌铧资本跟投;2023年再获深高新投、复星创富、金蝶、集富亚洲联合投资。这不仅代表资金支持,更反映了其在B端与产业级场景的战略布局能力。

另外,Pixso也在逐步展现“平台性”:它不仅是设计工具,更成为万兴科技AIGC生态在ToB场景中的重要支点,承担起从创意到交付的协同基础设施角色。

墨刀:高效原型设计与协作专家

相比之下,墨刀更像是一位“老将”。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以在线原型设计工具起家,深耕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群体,拥有庞大且稳定的用户基础。墨刀专注于“效率优先”,通过低保真原型快速起草、高保真动态交互以及丰富的素材组件复用,助力团队高效完成从概念到可视化的设计验证。

进入AI时代后,墨刀积极推进产品升级,融合AI技术实现AI生成原型图、识别图片页面逻辑、白板协作、流程图等功能,逐步从“原型工具”向“一站式产品设计协作平台”转型。

相比Pixso,墨刀的优势在于更广泛的用户覆盖、低门槛的上手体验和强大的垂直场景适配能力,特别在创业团队、中小型企业和教学培训领域保持着稳固的市场地位和良好口碑。墨刀致力于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协作体验,满足多样化的设计需求,成为推动中国设计协作生态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Pixso与墨刀:两种模式协同共进

Pixso和墨刀代表了中国设计协作平台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Pixso侧重于打通设计到开发的完整流程,深入融合各种智能技术,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和复杂的业务场景。而墨刀则更注重轻便高效,专注快速制作原型和团队间的协作,特别适合创业团队、中小企业以及需要灵活调整的项目。虽然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并不互相排斥,反而形成了互补的关系。

Pixso适合需要精细管理和深度定制的项目,墨刀则帮助团队快速验证创意和进行迭代。随着设计协作工具不断升级,正如Figma通过打破传统设计工具的边界,连接了更多角色和环节,Pixso和墨刀也在用各自的方式,推动中国设计协作走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作生态。

写在最后

Figma的上市是个重要信号,告诉我们设计工具不再只是简单画图的工具,协作平台的价值也被资本市场重新认可了。国内的设计平台正在紧跟步伐,从Pixso到墨刀,它们各有特色和优势,虽然不是Figma的简单复制,但更适合中国的实际需求,有望成为本土市场真正用得上的设计协作平台。

AI不仅改变了设计的方法,也在深刻影响着团队协作的各个环节。未来的工作方式会越来越依赖这些智能工具,而这只是刚刚开始,后面的变化还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