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L/TLS加密

发布于:2025-08-04 ⋅ 阅读:(13) ⋅ 点赞:(0)

SSL (Secure Sockets Layer) 及其继任者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不是链路层加密,而是工作在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的安全协议。以下是关键解析。

一、协议栈位置与对比

协议示例 SSL/TLS的位置 链路层加密示例
应用层 HTTP, FTP, SMTP ✅ 在应用层下加密数据 ❌ 不涉及
表示层 - 🔼 TLS可视为在此工作
会话层 - 🔼 管理加密会话
传输层 TCP, UDP ⬇️ 基于传输层建立连接
网络层 IP ✅ IPSec(部分模式)
数据链路层 Ethernet, PPP, Wi-Fi ✅ MACsec, WPA2, PPTP
物理层 光纤, 电缆

 二、SSL/TLS 核心特性

 

  1. 端到端加密

    • 保护特定应用流量(如浏览器↔网站)
    • 数据离开主机时已加密,中间路由器只能看到加密负载
  2. 独立于物理链路

    • 同一物理链路上可同时传输加密/未加密流量
    • 是否加密取决于应用程序是否使用SSL/TLS
  3. 应用层代理友好

    • 可通过代理服务器转发加密流量
    • 代理无需解密即可传递数据(如CDN的SSL透传)

三、链路层加密特点

  1. 设备到设备加密

    • 保护整个物理链路(如路由器↔路由器)
    • 所有通过该链路的数据都被强制加密
  2. 链路依赖性

    • 加密绑定于特定物理介质(如某段光纤/无线信道)
    • 更换链路需重新建立加密
  3. 网络设备控制

    • 由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实施
    • 终端设备无感知(如MACsec加密的以太网帧)

四、典型场景对比 

场景:用户访问HTTPS网站

  • SSL/TLS作用

    graph LR
      A[浏览器] -- TLS加密HTTP请求 --> B[Web服务器]
      B -- TLS加密响应 --> A
      路由器 -->|转发加密数据| 防火墙
    
    • 路由器/防火墙只能看到加密的TCP负载
  • 若使用链路层加密(如WPA2)

    graph LR
      A[笔记本] -- WPA2加密所有流量 --> B[WiFi AP]
      B -- 解密后转发 --> C[互联网]
    
    • AP解密后流量以明文进入互联网,后续链路无保护

 五、协同工作场景

 现代系统常用分层加密

graph TB
    subgraph 办公室LAN
        A[员工电脑] -- WPA3链路加密 --> B[企业路由器]
    end
    
    B -- IPSec隧道加密 --> C[云服务器]
    
    subgraph 云环境
        C -- TLS解密 --> D[应用服务器]
        D -- TLS加密 --> E[数据库]
    end
  • 第1层:WPA3(链路层,保护WiFi)
  • 第2层:IPSec(网络层,保护公网传输)
  • 第3层:TLS(传输层+,保护应用数据)

六、结论

  • ✅ SSL/TLS = 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的端到端加密
  • ❌ 链路层加密 = 网络设备间的物理信道加密
  • 互补关系:实际系统中常多层叠加(如WPA3 + TLS),分别防御不同攻击面。TCPx协议的Payload加密应归入端到端的应用层加密范畴。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