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并发LLM推理:动态批处理、令牌流和使用vLLM的KV缓存秘密

发布于:2025-08-06 ⋅ 阅读:(11) ⋅ 点赞:(0)

网罗开发 (小红书、快手、视频号同名)

  大家好,我是 展菲,目前在上市企业从事人工智能项目研发管理工作,平时热衷于分享各种编程领域的软硬技能知识以及前沿技术,包括iOS、前端、Harmony OS、Java、Python等方向。在移动端开发、鸿蒙开发、物联网、嵌入式、云原生、开源等领域有深厚造诣。

图书作者:《ESP32-C3 物联网工程开发实战》
图书作者:《SwiftUI 入门,进阶与实战》
超级个体:COC上海社区主理人
特约讲师:大学讲师,谷歌亚马逊分享嘉宾
科技博主:华为HDE/HDG

我的博客内容涵盖广泛,主要分享技术教程、Bug解决方案、开发工具使用、前沿科技资讯、产品评测与使用体验。我特别关注云服务产品评测、AI 产品对比、开发板性能测试以及技术报告,同时也会提供产品优缺点分析、横向对比,并分享技术沙龙与行业大会的参会体验。我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洞察与分析。

展菲:您的前沿技术领航员
👋 大家好,我是展菲!
📱 全网搜索“展菲”,即可纵览我在各大平台的知识足迹。
📣 公众号“Swift社区”,每周定时推送干货满满的技术长文,从新兴框架的剖析到运维实战的复盘,助您技术进阶之路畅通无阻。
💬 微信端添加好友“fzhanfei”,与我直接交流,不管是项目瓶颈的求助,还是行业趋势的探讨,随时畅所欲言。
📅 最新动态:2025 年 3 月 17 日
快来加入技术社区,一起挖掘技术的无限潜能,携手迈向数字化新征程!


摘要

随着 AI 应用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服务端的高效并发推理成了一道绕不开的坎。大语言模型(LLM)计算量巨大,逐个请求处理显然不现实。像 动态批量合并(Dynamic Batching)Token 流式输出(ChatGPT 式响应)KV Cache 管理 这些技术,正是让大模型推理服务化落地的关键。

vLLM 作为代表性的推理框架,把这些能力整合在一起,帮助开发者实现高吞吐、低延迟的并发推理。本文将结合实战代码,带你搭建一个能真正并发高效响应的推理服务。

引言

大家平时用 ChatGPT,看到的效果是边打字边出字,像是 AI 正在“思考”。但实际上,后台有成千上万个用户在同时发起请求,共享着有限的算力资源。

如果简单粗暴地“一人一张 GPU”,不光烧钱,连资源都撑不住。这时候,就需要 动态批量合并(Dynamic Batching)KV Cache 复用(Cache Reuse) 出马了。

vLLM 就是专门为这种高并发场景做优化的框架,它不仅能动态合批,还能在批次中灵活插入新请求、移除完成的请求,让算力利用率拉满。

本文将会详细讲解:

  1. 并发推理为什么离不开批量合并?
  2. Token 流式输出对服务架构有啥挑战?
  3. KV Cache 如何帮我们省下大把算力?
  4. vLLM + FastAPI,手把手带你搭一个并发推理服务。

而且每个环节都会配上实战代码,写出来就能跑。

用 vLLM 搭建高效并发推理服务

什么是动态批量合并?为什么它很重要?

设想下:你有 100 个用户同时发起生成请求。如果一条条慢慢跑,不光慢,还浪费 GPU 算力。

大模型是矩阵乘法专家,最擅长一锅端(批量处理)。但现实中用户请求来的时间点、需求长度都不一样,怎么凑够一个完整 batch 呢?

动态批量合并(Dynamic Batching) 就是动态凑批次,来了就塞进 batch,保证响应及时,又能吃满算力。

vLLM 在这个基础上,还做了 Token Swapping 优化:一个 batch 里,谁先跑完就被踢出去,新的请求随时能顶上,不浪费 Cache,不重新算,真正做到批次动态变化、GPU 一刻不停。

Token 流式输出:为什么不能等所有 Token 生成完再返回?

普通推理服务通常是“结果算完再发回去”,但像 ChatGPT 这种对话类应用,必须一边生成一边发回去(Token Streaming),否则体验很糟糕。

流式输出面临的挑战:

  • 用户感知的延迟必须低。
  • 服务端还要合批提高效率。
  • 每个用户生成的 token 数量不同,流式拆分难度大。

vLLM 在引擎内部实现了 连续解码(Continuous Decoding),在批量推理的同时,把每个用户的 token 单独分流回去,实现低延迟的 token 流式输出体验。

实战代码示例:用 vLLM 搭建一个并发推理服务

环境准备

pip install vllm fastapi uvicorn

Inference 服务代码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WebSocket
from vllm import LLM, SamplingParams
import asyncio

app = FastAPI()
llm_engine = LLM(model="facebook/opt-1.3b")  # 可替换为任意支持的模型

@app.websocket("/chat")
async def chat_websocket(websocket: WebSocket):
    await websocket.accept()
    user_prompt = await websocket.receive_text()

    sampling_params = SamplingParams(temperature=0.7, top_p=0.9, max_tokens=128)

    # 启动流式生成任务
    async for output in llm_engine.generate(user_prompt, sampling_params, stream=True):
        token = output.outputs[0].text
        await websocket.send_text(token)
    
    await websocket.close()

代码解读:

  • 用户通过 WebSocket 连接 /chat
  • 接收到用户 prompt 后,启动 vLLM 的流式生成。
  • 每生成一个 token,就通过 WebSocket 立即发回给用户。
  • 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时,vLLM 会自动做批量合并和 KV Cache 复用。

应用场景示例 1:实时对话平台

假设你正在做一个 Chatbot 平台,需要同时服务成千上万的用户,每个响应都要求实时流式返回。

解决方案:

  • 后端用 vLLM 部署 LLM 推理服务。
  • 前端 WebSocket 接 token 流式输出。
  • 动态批量策略根据流量自动调整 batch size。
  • KV Cache 复用减少重复计算,提升吞吐。

应用场景示例 2:文档摘要 API 服务

一个文档摘要 API 接口,用户请求不稳定,高峰低谷交替,单个请求计算量较大。

解决方案:

  • vLLM 动态批量将多个文档摘要请求合批处理。
  • 流式返回每个摘要片段,用户边看边收。
  • 监控队列延迟,根据请求密度动态调整 batch 合并策略。

QA 问答环节

Q1:vLLM 支持多大的模型?
可以支持 13B 以上的模型,但需要多卡配合,vLLM 在 KV Cache 管理上做了极致优化,可以在硬件条件允许下最大化模型载入。

Q2:KV Cache 在并发推理中有啥作用?
KV Cache 会保存模型前面 token 的注意力结果,后续生成新 token 时不用重复计算,尤其在多用户动态合批时,Cache 复用能极大提升效率。

Q3:batch 中如果有用户提前生成完成,其他用户会受影响吗?
不会。vLLM 的 Token Swapping 机制会把完成的请求踢出 batch,同时把新的请求无缝插入,batch 动态变换,后续请求不受影响。

Q4:可以自定义合批调度策略吗?
vLLM 提供了部分批量策略参数调节,如果有更复杂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修改源码实现自定义调度逻辑。

总结

做 LLM 服务,GPU 不是越堆越多就能解决问题。动态批量、流式返回、KV Cache 复用 是三大核心优化手段,真正让并发推理跑得快、跑得稳。

vLLM 把这些复杂度封装起来,让开发者用几行代码就能搭出一个高效的推理服务。无论是做 Chatbot、摘要 API,还是文档问答系统,这些优化都是必备武器。

掌握好这些技巧,才能在有限资源下跑出最好的用户体验。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