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硬件篇---电源电路

发布于:2025-08-18 ⋅ 阅读:(11) ⋅ 点赞:(0)

电源电路是电子设备的 “心脏”,负责将外部电能(如市电、电池)转换为设备所需的稳定电压 / 电流。根据输入输出形式和应用场景,常用的电源电路可分为以下几类,下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

一、线性稳压器电路(LDO)

核心功能:将较高的直流电压(如 12V)稳定输出为较低的直流电压(如 5V、3.3V),输出电压纹波小、噪声低。

1. 基本结构
  • 输入:未稳压的直流电压(如电池、整流后的市电)。
  • 核心器件:线性稳压器芯片(如 7805、LM1117、XC6206 等),内部包含调整管、基准电压源和反馈电路。
  • 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固定或可调)。
2. 典型电路(以 7805 为例)
  • 输入 10-15V 直流电压,接 7805 的 “Vin” 引脚;
  • 7805 的 “GND” 引脚接地;
  • “Vout” 引脚输出稳定的 5V 电压(最大输出电流 1.5A);
  • 输入和输出端通常并联电容(如 10μF 电解电容 + 0.1μF 陶瓷电容),用于滤波和稳定电压。
3. 特点与应用
  • 优点:电路简单(几乎无需外围元件)、输出稳定、噪声小。
  • 缺点:效率低(输入输出电压差越大,发热越严重),适合小电流场景(如单片机、传感器供电)。

二、开关电源电路

核心功能:通过高频开关(晶体管)将电能转换为高频交流,再经整流滤波输出稳定直流,效率远高于线性稳压器。

1. 基本原理
  • 步骤:直流→高频交流(开关管斩波)→高频变压器变压→整流→滤波→稳定直流。
  • 核心器件:开关管(MOS 管或三极管)、高频变压器、PWM 控制器(如 UC3842)、整流二极管、电感、电容。
2. 常见类型
  • Buck 电路(降压型):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如 12V→5V),通过电感储能、二极管续流实现降压,适合大电流场景(如电机驱动)。
  • Boost 电路(升压型):输入电压低于输出电压(如 3.7V 锂电池→5V),利用电感充放电实现升压(如充电宝常用)。
  • 反激式开关电源:通过高频变压器隔离输入输出(安全隔离),适合市电转低压(如手机充电器、电脑电源)。
3. 特点与应用
  • 优点:效率高(80%-95%)、输入电压范围宽、可实现隔离。
  • 缺点:电路复杂、输出纹波稍大,适合大功率设备(如电脑、家电)或电池供电设备(延长续航)。

三、整流滤波电路(AC→DC 基础)

核心功能:将市电(220V 交流)转换为未稳压的直流电压,为后续稳压器提供输入。

1. 全波整流电路
  • 核心器件:4 个二极管组成 “整流桥”(如 KBPC3510)。
  • 原理:将交流电的正负半周都转换为单方向电流(脉动直流)。
2. 滤波电路
  • 整流后的脉动直流通过电解电容(大容量,如 1000μF)滤波,利用电容充放电特性,输出平滑的直流电压(仍有小幅波动)。
  • 示例:市电 220V→整流桥→1000μF 电容→输出约 310V 直流(给开关电源供电)。

四、电池供电与充放电电路

核心功能:为电池充电,并为设备提供稳定输出(如锂电池、铅酸电池)。

1. 锂电池充电电路
  • 核心器件:充电管理芯片(如 TP4056),支持恒流 - 恒压充电模式。
  • 电路简单:输入 5V(如 USB)→TP4056→锂电池(4.2V 满电),带过充、过放保护。
2. 电池升压 / 降压电路
  • 锂电池电压通常 3.7V(放电范围 2.75-4.2V),需通过 Boost 电路升到 5V(如充电宝),或通过 LDO 降到 3.3V(给单片机供电)。

五、总结:不同场景选哪种?

场景 推荐电路类型 典型应用
小电流、低噪声 线性稳压器(LDO) 传感器、单片机
大电流、高效率 开关电源(Buck) 电机、大功率模块
电池升压(3.7V→5V) 开关电源(Boost) 充电宝、移动设备
市电转低压(隔离) 反激式开关电源 手机充电器、电脑电源
锂电池充电 充电管理芯片(TP4056) 智能手表、蓝牙设备

电源电路的核心是 “稳定” 和 “效率”,实际设计中需根据电压、电流、成本等需求选择合适方案,同时注意散热(大功率电路)和滤波(减少噪声)。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