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基础进阶:内存开辟规则、类型转换原理与 IO 流高效使用》

发布于:2025-09-11 ⋅ 阅读:(19) ⋅ 点赞:(0)

前引:在 C++ 编程中,内存管理是程序稳定性与性能的基石,而类型转换与 IO 流则是数据处理和交互的核心工具。栈与堆作为内存分配的两大核心区域,其开辟方式直接决定了变量的生命周期、访问效率及内存安全 —— 错误的分配策略可能导致内存泄漏、野指针或栈溢出等致命问题。与此同时,类型转换的合理性关乎类型系统的严谨性,不当转换易引发数据截断、逻辑错误;IO 流作为数据输入输出的桥梁,其正确使用则直接影响程序与外部设备(如控制台、文件)交互的可靠性!

目录

【一】内存完美开辟

(1)栈和堆的本质区别

(2)如何只在栈上开辟空间

(3)如何只在堆上开辟空间

【二】C++的四种类型转换

(1)static_cast

(2)reinterpret_cast

(3)const_cast

(4)dynamic_cast

【三】operator类型转换

(1)奇怪的现象

(2)类型转化的本质


【一】内存完美开辟

(1)栈和堆的本质区别

栈上开辟:比如一个函数、变量、数组等不需要明确的去malloc、new等申请动态空间

堆上开辟:需要手动去开辟指定大小的空间以及释放

特性 栈(Stack) 堆(Heap)
分配方式 编译器自动分配 / 释放 程序员手动分配(new)/ 释放(delete
生命周期 随作用域(如函数、代码块)结束而销毁 delete调用而销毁(否则内存泄漏)
大小限制 通常较小(如几 MB,由系统限制) 较大(几乎等于系统可用内存)
速度 极快(类似 “拿取 / 放回固定货架”) 较慢(类似 “找空地放东西,还要记录位置”)
使用场景 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短期存在的变量 动态大小的数据(如数组长度运行时确定)
(2)如何只在栈上开辟空间

栈上开辟不需要手动的去malloc、new动态内存,周期一般在该函数调用结束时自动销毁

我们知道动态开辟,比如C++的new形式开辟是调用operator new开辟堆空间的,因此解决如下:

禁用(私有)operator new这样用户就没法调用,那就只能在栈上开辟空间,实现如下:

template<class T>
class StackOnly 
{
public:
    StackOnly()
    { }

private:
    // 将operator new设为私有,禁止堆分配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tr);
};
(3)如何只在堆上开辟空间

堆上调用是明确的调用new开辟空间,而栈每次是调用构造函数,因此我们禁用(私有)构造函数,只放new出来就可以完成只在堆上开辟空间,实现如下:

class HeapOnly 
{
private:
    // 构造函数私有,禁止栈上创建(栈上创建需要调用构造函数)
    HeapOnly() 
    {}

public:
    // 静态函数:在堆上创建对象并返回指针
    static HeapOnly* create() 
    {
        return new HeapOnly();
    }

    ~HeapOnly() 
    {
        delete this;  // 释放当前对象
    }
};

这里为什么要用static静态修饰这个create函数?

简洁解释:若不用static修饰,这个函数就属于对象,就要调用构造函数。而用static修饰之后,这个函数就属于类本身,不需要创建对象就可以调用,就可以避免先有对象再调用函数

详细解释如下:

栈上创建对象时,需要直接调用构造函数(比如 HeapOnly obj; 会触发构造函数)。但我们为了禁止栈上创建,把构造函数设为了 private(外部无法直接调用)

此时,如果 create 不是静态函数:

  • 非静态函数属于对象(需要先有一个 HeapOnly 对象才能调用)。
  • 但构造函数私有,根本无法在外部创建第一个 HeapOnly 对象,自然也无法调用非静态的 create

而 静态成员函数属于 “类本身”,不需要先创建对象就能调用(可以直接通过 类名::函数名 调用,比如 HeapOnly::create())。这样就能绕开 “必须先有对象才能调用函数” 的限制,在 create 内部用 new (调用私有构造函数)创建堆上的对象

【二】C++的四种类型转换

介绍:在 C++ 中,类型转换是程序中常见的操作,为了使转换行为更清晰、更安全,C++ 提供了四种显式类型转换运算符(也称为 “转换的类模板”),分别是static_castdynamic_castconst_castreinterpret_cast。它们各自有明确的适用场景和特性!

(1)static_cast

static_cast一般用于相近类型的转化

比如 int 和 double,:

int a = 10;

double b = static_cast<double>(a);

比如 char 和 long:

char c = 'c';

long d = static_cast<long>(c);
(2)reinterpret_cast

reinterpret_cast一般用于不相关类型转化

比如:int *  和 double *

int* c = &a;

double* d = reinterpret_cast<double*> (c);

比如:char* 和 double*

char* c = &c;

double* d = reinterpret_cast<double*> (c);
(3)const_cast

const_cast一般用于去掉const

例如:

int x = 10;  // 本质是非const对象
const int* pc = &x;  // const指针指向非const对象(仅限制通过该指针修改)

// 需求:需要通过指针修改x的值
int* non_const_ptr = const_cast<int*>(pc);  // 移除const
(4)dynamic_cast

dynamic_cast一般用于继承上的父->子的转化

(父类的指针是可以指向子类的对象的->切片)

(子类的指针是不可以指向父类的对象的)

例如:

class A
{
public:
	virtual void f() {}

	int _x = 0;
};

class B : public A
{
public:
	int _y = 0;
};

void fun(A* pa)
{
	// pa是指向子类对象B的,转换可以成功,正常返回地址
	// pa是指向父类对象A的,转换失败,返回空指针
	B* pb = dynamic_cast<B*>(pa);
	if (pb)
	{
		cout << "转换成功" << endl;
		pb->_x++;
		pb->_y++;
	}
	else
	{
		cout << "转换失败" << endl;
	}
}

【三】operator类型转换

(1)奇怪的现象

例如现在有一个类:

class Func
{
public:
	int a = 10;

	operator bool()
	{
		return a;
	}
};

现在我们创建一个Func类类型的对象A,并进行赋值:

int main()
{
	Func A;

	bool pc = A;

	cout << pc << endl;

	return 0;
}

问:一个对象怎么赋值给一个变量呢?

但是结果是可以的,我们看下面的运行结果:

(2)类型转化的本质

运算符重载的本质是重新定义运算符的行为,让自定义类型(类)能像内置类型(如 intdouble)一样使用运算符

  1. 运算符选择:大部分 C++ 运算符都可重载(如 +-=<< 等),但少数不可重载(如 .::sizeof?: 三目运算符)

  2. 类型转换运算符(特殊的运算符重载):

    • 用于将类对象转换为其他类型(如 boolintdouble 等)
    • 语法上没有显式的返回值类型(返回值类型由 “operator 目标类型” 决定),也没有参数(因为是 “将当前对象转换为目标类型”)。
    • 示例:operator int() 表示 “将对象转换为 int 类型”,operator double() 表示 “将对象转换为 double 类型”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