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磁盘挂载

发布于:2022-12-19 ⋅ 阅读:(425) ⋅ 点赞:(0)

磁盘管理主要分为三步:

磁盘分区(fdisk)---->格式化(mkfs -t)---->挂载((u)mount)

磁盘分区

命令

创建分区

fdisk <对应磁盘的目录>      //进入磁盘分区的界面,对硬盘进行分区

n      创建一个分区 ----->>主分区(p),扩展分区(e),逻辑分区(l),并给该区配一个编号

d      删除硬盘分区 ------->>依据创建时的编号删除对应的分区

p      列出硬盘分区表,主要用于查看硬盘的分区状况(检查是否分区成功)

w      保存退出

q       不保存退出

查看分区

fdisk -l                 等同于在fdisk命令里使用P

磁盘目录

每一块磁盘都存储在对应的目录下面

第一块磁盘存储在 /dev/sda

第二块磁盘存储在 /dev/sdb

第三块磁盘存储在 /dev/sdc

规律如以上样例,未另外添加硬盘的时候,只有第一块硬盘,存储在/dev/sda

注意事项

  1. 磁盘合并:即删掉两个磁盘,重新创建一个磁盘(内存是两个磁盘的内存总和)

2.只有创建了扩展分区才可以创建逻辑分区

3.创建的扩展分区(最多一个)的个数加上主分区个数小于等于4,逻辑分区可以创建任意多个(前提是扩展分区的内存足够大)

4.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是1-4之前的编号选一个,逻辑分区从编号5开始

5.扩展分区(0~1)  主分区(1~4)  逻辑分区(多个)

格式化

命令

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 <磁盘目录>     //给分区完的磁盘建立系统文件,会冲掉分区上的原始数据

例:mkfs -t vfat /dev/sdb6     //磁盘目录可以使用fdisk -l查看

文件系统类型

文件系统概念:

文件系统是磁盘上有特定格式的一片区域,操作系统利用文件系统保存和管理文件

常见的几种文件系统:

ext3

ext4 大容量文件系统(1EB),读写速率高,提供日校验和,提高了可靠性

vfat 小容量的文件系统(fat16只支持2G磁盘分区2G最大单文件,fat3 只支持128G磁盘分区4G最大单文件)

xfs 宕机后可以快速的恢复被破坏的文件,大容量文件系统(最大18EB)

swap 是Linux交换分区所采用的文件系统,用以提供虚拟内存

NFS 用于Unix系统通过网络共享文件

ISO 9660 光盘使用的标准文件系统h

注意事项:

1.修改格式化,不需要删除,可以直接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 <磁盘目录>覆盖之前的格式化

挂载

命令。

手动挂载

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 <磁盘目录> <文件夹名>   //文件系统类型不清楚可以使用auto,使用Linux自带的自动识别该磁盘的文件类型功能,文件夹自己创建,也可以指定已经有的

例:mount -t auto /dev/sdb1 t1 //mount -t vfat /dev/sdb1 t1

查看挂载信息

  1. mount -l     //挂载信息包含:磁盘目录,文件系统类型,挂载的文件目录
  2. df -T      //比mount -l命令多一个磁盘当前已经占用多少内存的参数

删除挂载

umount <磁盘位置>      //卸载挂载,只需要输入其磁盘位置

例:umount /dev/sdb1

挂载

概念:

在磁盘上建立好文件系统以后,把新建的文件系统挂载到系统的目录下(文件夹上面)才可以使用,这个过程称为挂载

简单理解:把一个磁盘放到一个文件夹里面,以后访问磁盘内容就直接查看对应的文件夹

注意事项:

  1. 修改挂载需要先卸载挂载,然后重新挂载
  2. 若要修改挂载里的文件类型信息,只需要删除要修改的磁盘挂载,重新磁盘挂载即可
  3. 若修改任何涉及到分区的信息(如,调整磁盘大小,合并磁盘),需要卸载该硬盘的所有挂载,修改完磁盘分区后,重新格式化需要被改的分区,重新磁盘挂载

注:磁盘与硬盘的区别:一个硬盘可以分成多个磁盘,磁盘可以是主分区,扩展分区...

例子:两个主分区调整为一个,大小为3G,合并后的主分区挂载到/t1*下,文件系统为ext4,过程注意查看结果。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