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规划的步骤
系统规划工作的步骤为:
(1)对现有系统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从类似企业和本企业内部收集各种信息,站在管理层的高度观察企业的现状,分析现有系统的运行状况。
(2)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系统目标应包括服务的质量和范围、政策、组织和人员等,它不仅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还要反映整个企业的目标。
(3)分析子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划分,并且详细说明各个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4)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可以对子系统的优先级进行设定,以便确定子系统的开发顺序。
(5)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召开可行性论证会。
(6)制订系统建设方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落实各项假设的前提条件,制订系统建设方案,并根据该方案及其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系统设计任务书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正式作为系统建设的依据
二、项目的机会选择过程
三、可行性分析【案例】
1、可行性分析过程概述
(i)复查系统目标和规模
(ii)分析现有系统
(iii)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iv)用户复核
(v)提出并评价解决方案(候选系统方案矩阵,可行性分析矩阵,由此确定最终方案)
(vi)确定最终推荐的解决方案
(vii)草拟开发计划
(viii)编制和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引言,引用文件,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可选的方案,所建议的系统,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用户使用可行性,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问题,注解,附录)
2、可行性分类
- 经济可行性:成本收益分析,包括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项目建设后可能的经济收益。
- 技术可行性:技术风险分析,现有的技术能否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现有资源(员工,技术积累,构件库,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支持项目的实施。
- 法律可行性(社会可行性):不能与国家法律或政策相抵触。
- 用户使用可行性:执行可行性,从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评估系统的可行性。
- 管理可行性:系统与现有管理机制的一致性,改革的可能性。
- 运行可行性:用户方便使用的程度。
四、成本效益分析(计算)【案例】
1、成本分类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员工培训费、广告费、技术开发经费等。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外包费用、开发奖金等。
混合成本:水电费、电话费、质量保证人员的工资、设备动力费等。
直接成本:直接投入在项目上。项目组人员工资,材料费用。
间接成本:分摊到项目上。水电费,员工培训费。
2、收益分类
有形收益:也称之为经济收益,可以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率等指标进行度量。有形收益又可分为一次性经济收益和非一次性经济收益。
无形收益:也称为不可定量的收益,主要是从性质上、心理上进行衡量,很难直接进行量上的比较。如:客户满意度提高。
3、盈亏临界分析
销售额=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利润 (正常情况下)
销售额=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盈亏平衡时)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 总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总固定成本/(1-总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4、净现值分析
静态与动态的问题:动态分析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通常需要考虑折现率。
现值:若n年后能收入F元,那么这些钱现在的价值即限制P为:
其中1/(1+i)n称为折现系数(折现因子)或贴现系数(贴现因子)。
净现值(NPV)是指项目在生命周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相同的折现率折现到初时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率(NPVR)作为净现值的辅助指标考查资金的利用效率。净现值率是项目净现值与投资总额现值P之比,是一种效率型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单位投资现值所能带来的净现值。
5、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
动态投资回收期(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
投资回收率=1/投资回收期*100%
投资回报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总额*100%
年均投资收益率=运营期年均净收益/投资总额*100%
现值指数=投资净收益/投资成本*100%=净现值率+100%
内含报酬率=净现值等于0时的折现率
注:综合题\案例题\论文题都有涉及,不再单独标注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