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关 数组

发布于:2023-01-15 ⋅ 阅读:(378) ⋅ 点赞:(0)

目录

1. 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1.1数组的创建

1.2 数组的初始化

1.3 一维数组的使用

1.4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2. 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2.1 二维数组的创建

2.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2.3 二维数组的使用

2.4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3. 数组越界

4.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4.1 冒泡排序函数的设计

4.2 数组名是什么?


1. 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1.1数组的创建

数组是一组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

数组的创建方式:

type_t   arr_name   [const_n];

//type_t 是指数组的元素类型

//const_n 是一个常量表达式,用来指定数组的大小

如下:

	int arr[10];
	char arr2[10];
	double arr3[4];
	double arr4[2 + 3];

1.2 数组的初始化

数组的初始化是指,在创建数组的同时给数组的内容一些合理初始值(初始化)。

如下代码

int main()
{
	int n = 0;//初始化

	int m;
	m = 20;//赋值

	int arr[10] = { 1 };//不完全初始化,第一个元素初始化为1;其余为0;

	int arr1[3] = { 1,2,3 };//初始化用大括号

	char ch1[10] = { 'a','b','c' };//a b c 0 0 0 0 0 0 0 没有\0
	char ch2[10] = "abc";//a b c 0 0 0 0 0 0 0 默认有0

	int arr4[] = { 1,2,3,4 };//可以不指定大小,但必须初始化

	char ch3[] = "abc";//a,b,c,\0
	char ch4[] = { 'a','b','c'};//a,b,c
	char ch5[5] = "abc";//a,b,c,0,\0

	return 0;
}

数组在创建的时候如果想不指定数组的确定的大小就得初始化。

数组的元素个数根据初始化的内容来确定。

1.3 一维数组的使用

对于数组的使用,有一个操作符: [  ] ,下标引用操作符。

它其实就数组访问的操作符。

数组的特点:

元素:1 2 3 4 5

下标:0 1 2 3 4

对于数组:int arr[5]={1,2,3,4,5};
每个数字都有对应下标,下标从0开始记
通过下标来访问数组;
1. 数组是使用下标来访问的,下标是从0开始。
2. 数组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se=sizeof(arr)\sizeof(arr[0])

在数组中存放的元素地址是连续的

int main()
{
    int arr[10] = { 1,2,3,4,5 };
    //0~4
    int i = 0;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计算数组的元素个数
    for (i = 0;i < sz;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结果:1 2 3 4 5 0 0 0 0 0

总结:

1. 数组是使用下标来访问的,下标是从0开始。

2. 数组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sizeof(数组名))

1.4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组  arr[ ]  的地址是连续的,每个地址之间间隔4,因为 int 的大小为4字节

2. 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2.1 二维数组的创建

//数组创建
int arr[3][4];
char arr[3][5];
double arr[2][4];

2.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数组初始化
int arr[3][4] = {1,2,3,4};//1,2,3,4在一行,5在一行
int arr[4][4] = {{1,2},{3,4},5};//1,2在第一行,3,4在第二行,5在第三行
int arr[][4] = {{2,3},{4,5}};

//二维数组如果有初始化,行可以省略,列不能省略
int arr[][5] = {1,2,3,4,5,6}

2.3 二维数组的使用

二维数组的使用也是通过下标的方式。

int main()
{
	//1 2 0 0
	//3 4 0 0
	//5 0 0 0
	int i = 0;
	for (i = 0; i < 3; i++)
	{
		int j = 0;
		for (j = 0; j < 4; j++)
		{
			printf("%d ", arr[i][j]);
		}
	    printf("\n");
	}

	return 0;
}

2.4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也是连续存储的。并且地址由低到高

3. 数组越界

上图中当i=10时就已经越界访问了。

 数组的下标是有范围限制的。

数组的下规定是从0开始的,如果数组有n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就是n-1。

所以数组的下标如果小于0,或者大于n-1,就是数组越界访问了,超出了数组合法空间的访问。

C语言本身是不做数组下标的越界检查,编译器也不一定报错,但是编译器不报错,并不意味着程序就 是正确的, 所以在写代码时,最好自己做越界的检查。

二维数组也会越界,如下:

 有3行4列;但要访问第 1 行第 5 列的时候,会直接将下一行的数字拿来用;

所以5和9会重复出现

4.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往往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会将数组作为参数传个函数,

4.1 冒泡排序函数的设计

比如:我要实现一个冒泡排序

用函数将一个整形数组排序。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
//相当于void bubble_sort(int *arr,int sz)
{
	//求数组的元素个数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应该在main函数中求出,传递给函数
	//因为数组给函数传的时地址,所以在函数里面计算不了sz

	//冒泡排序的趟数
	int i = 0;
	for (i = 0; i < sz-1; i++)
	{
		//一趟冒泡排序
		int j = 0;
		for (j = 0; j < sz-1-i;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10] = {1,3,5,7,9,2,4,6,8,0};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数组传参的时候
	//写的是数组名
	//数组名本质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传参的时候,传递的就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那么数组的形参就应该是指针变量来接收
	//数组名的降级

	bubble_sort(arr, sz);
	//打印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注:数组在传参的时候传的时首元素的地址

4.2 数组名是什么?

 可以有上述代码看出:使用数组名时,一般都在用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但是有两个列外:
1> sizeof(数组名),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计算的是整个数组的大小,单位是字节
2> &数组名,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取出是整个数组的地址

除此之外,遇到的数组名都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对&数组名的代码演示:

 由上图可看出当用 &arr 时  &arr 和 &arr+1 中间差了40个字节的大小,刚好是arr[10]的数组大小。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