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收听极客视点。
架构设计人员需要有产品的商业意识,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开源项目,但是能回答好“为什么开源的项目不如商业产品?”这个问题的并不多,因此,DELL EMC 资深首席工程师常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供你参考。
开源的项目从产品化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项目与社区锲合
项目与社区锲合,即开源项目在社区内的锲合程度,度量指标是点赞数、fork 数、社区的技术文章阅读量,提升项目对于社区的锲合度需要通过运营推广的方式,比如参加技术大会、发布技术文章以及发布完整的项目文档等。
第二个层次:产品与市场锲合
产品与市场锲合,即开源产品在市场的锲合程度,是否满足市场的真正需求,度量指标是下载量、使用量,通常来说开源项目能做到这一步就非常成功了,比如 ceph、 Kubernetes、TensorFlow、Flink 等。
第三个层次:价值与市场锲合
价值与市场锲合,即客户愿意买单的点,度量指标是收入。它一般指的是开源项目里的增值功能以及企业级特性,即项目自身的商业价值,例如:更好的性能、更好的可用性、可靠性、更加易用的部署与升级功能,更加易用的可视化功能、安全、可观测、质量的可度量性、额外的服务支持以及解决方案化。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差异决定了开源的项目往往不如商业的产品,这是商业模式带来的差异。开源的项目若是完成了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就可以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一个项目,如果把第三层次也完成了反而是个失败的开源项目,因为这不利于项目的商业化,开发团队赚不到钱没有存活下去的可能性。但是商业化的产品必须涵盖这三个层次,开源的项目还只能算是一个项目还不是产品,它只完成了第一和第二这两个层次,因此商业化就要求我们需要把开源的项目产品化。
以上就是常平对“为什么开源的项目不如商业产品?”这个问题的解读,也欢迎你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共同探讨。
文章来源:极客时间《极客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