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栏栏目提供文章与程序复现思路,具体已有的论文与论文源程序可翻阅本博主免费的专栏栏目《论文与完整程序》
论文与完整源程序_电网论文源程序的博客-CSDN博客https://blog.csdn.net/liang674027206/category_12531414.html
本文是关于《基于氢能固态运输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双层调度模型》的研究论文,作者为谭洪、王宇炜、王秋杰、李辉和李振兴。文章发表在《电工技术学报》上,探讨了在中短距离氢能运输需求下,如何通过固态运输提高氢能运输效率和系统经济性。以下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概述:
背景与问题: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零碳的能源,具有多种来源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但气态氢的储氢密度低,液态氢的液化能耗高,存在安全隐患。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氢能固态运输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EHIES)双层调度模型,旨在提升氢能运输效率和系统经济性。
研究方法:
- 分析金属固态储氢机理,构建氢能固态运载车(HSTV)的装卸模型。
- 采用改进的含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构建HSTV的运输模型。
- 基于隶属度的信息间隙决策理论(M-IGDT)建立EHIES日前双层调度模型,并转换成单层模型求解。
模型构建:
- 上层模型:优化EHIES的运行成本,包括HSTV运氢成本和电力系统运行成本。
- 下层模型:根据上层模型的调节信号,选择风险寻求策略或风险规避策略,优化EHIES成本和风光出力的波动范围。
仿真验证:采用改进的IEEE 118和IEEE 300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氢能固态运输能有效提升运输效率和系统经济性。
关键词:电-氢综合能源系统、氢能固态运输、信息间隙决策理论、双层调度。
研究结论:所提出的EHIES调度策略能耦合电力、氢能、交通网络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电力系统和氢能系统的协同优化。HSTV相较于传统长管拖车具有更大的载氢容量和更低的运输成本。M-IGDT策略能够从经济性和鲁棒性两个角度量化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对EHIES的经济和可靠运行具有积极作用。
未来研究方向:考虑市场环境下加氢站的交易策略和最优运行方案。
这篇文章为电-氢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特别是在氢能固态运输方面的研究,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和工业深度脱碳具有重要意义。
复现仿真的基本思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环境搭建:确保所使用的编程环境已经安装了必要的库和工具,例如MATLAB、Python等,以及优化工具箱如GUROBI。
数据准备:根据论文中的描述,准备所需的数据,包括电力系统和氢能系统的参数,如发电机参数、氢能存储和运输设备参数、可再生能源预测出力等。
模型建立:根据论文中的模型描述,建立双层调度模型。上层模型关注于EHIES的运行成本最小化,下层模型则关注于风险策略的选择和不确定变量的波动范围优化。
求解算法实现:实现M-IGDT算法,将双层调度模型转换为单层模型,并使用适当的优化求解器进行求解。
仿真运行:运行模型,输入数据,调用求解器,获取优化结果。
结果分析:分析优化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与论文中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以下是使用Python语言结合GUROBI求解器实现上述步骤的伪代码:
# 导入所需的库
import gurobipy as gp
from gurobipy import GRB
# 定义优化模型类
class EHIES_Dispatch_Model: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model = gp.Model("EHIES_Dispatch_Model")
self.data = data # 包含所有系统参数和数据
self.variables = {}
self.objective = None
self.constraints = []
def build_model(self):
# 定义决策变量
# 例如:氢能产量、氢能储量、HSTV装氢量等
for key, value in self.data.items():
self.variables[key] = self.model.addVar(vtype=value['type'], name=key)
# 定义目标函数
self.objective = self.model.setObjective(
# 例如:总成本最小化
sum(self.variables['hydrogen_production_cost'] * self.data['cost_coefficients']),
GRB.MINIMIZE
)
# 定义约束条件
for constraint in self.data['constraints']:
# 根据论文中的约束条件添加到模型中
self.constraints.append(self.model.addConstr(
lhs=sum(self.variables[constraint['lhs']] for _ in constraint['indices']),
sense=constraint['sense'],
rhs=constraint['rhs']
))
def optimize(self):
self.model.optimize()
def get_results(self):
# 获取优化结果
results = {key: var.X for key, var in self.variables.items()}
return results
# 准备数据
# 包括电力系统参数、氢能系统参数、风光出力预测等
data = {
# 示例参数
'parameters': {
# ...
},
'constraints': [
# ...
],
# 其他所需数据
}
# 创建模型实例
model = EHIES_Dispatch_Model(data)
# 构建模型
model.build_model()
# 运行优化
model.optimize()
# 获取结果
results = model.get_results()
# 结果分析
# 打印结果或进行进一步分析
print(results)
请注意,上述代码仅为伪代码,实际实现时需要根据论文中的具体模型和参数进行详细编码。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求解器和编程语言调整代码实现。
本专栏栏目提供文章与程序复现思路,具体已有的论文与论文源程序可翻阅本博主免费的专栏栏目《论文与完整程序》
论文与完整源程序_电网论文源程序的博客-CSDN博客https://blog.csdn.net/liang674027206/category_1253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