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市公司预判的EPS增速分析

发布于:2024-07-27 ⋅ 阅读:(42) ⋅ 点赞:(0)

EPS增速对二级市场投资和估值有着很显著的影响,上市公司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对于想要做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来说,调节EPS增速比调节EPS更加有效。因此《穿透财报:读懂财报中的逻辑与陷阱》中的作者在第四章正式提出了二级市场财务分析中的额动态博弈逻辑。《虚高的EPS藏在哪里?走向何方?》里提到的调高EPS的方法都可以用来调节EPS增速,现在本年度调低EPS,然后在下一年度调高EPS,就可以使EPS增速发生很大的变化。

合法的收入调节也可以用来调节EPS增速。根据会计准则,销售返利在销售确认是计入预提费用,如果在下一年度预提费用没有发生,则可以计入营业收入。比如,消费满100元送50元券,下次消费可用,计营业收入100元,同时计预提费用50元,如果消费者过期没有使用消费券,冲销50元预提费用,计入营业收入。只需要在销售政策上对返利进行一点点设计,就可以把本期利润挪到下一期,形成陡峭的EPS增长曲线。预计保修费用计提后冲减下一期销售费用是类似的情况。

由于冲销预提费用,计入营业收入时不需要计提营业成本,大规模跨期挪动营业收入时,毛利率可能会有比较大幅度的变化,可以通过这个指标来进行筛选。当然也可以关注预提费用的变化,不过在财务科目上,它可能计入预提费用、预计负债、其他流动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等科目。预计保修费用要看预计负债明细。

如果想通过毛利率来进行筛选,有一种情况需要关注。由于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产能扩大时,试生产形成的销售计入营业收入,但此时扩大的产能刚转完固定资产,还不需要折旧,利息支出也会资本化处理而不是进入利润表计为利息费用,毛利也会出现陡峭上升。

此外,递延所得税资产也是一个筛选指标。“无论是计提销售费用还是冲减营业收入,税法都不认可,税法不认可一切预计负债、预提费用、或有负债。会计报表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在销售时点冲减利润、确认或有负债,税法在兑现返利时点视同正常销售。因此,无论会计报表中冲减多少利润,税务报表都要还原回去,导致税务报表中的利润更高,实际交的所得税高于会计报表中确认的所得税,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最后,财务报表附注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服务交换/互换协议需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BOT项目下的利润表没有意义,只有项目的IRR才有意义;研发费用资本化后降低了本期费用,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来识别;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法与权益法的转变会带来很大的投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