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_tracker

发布于:2024-08-08 ⋅ 阅读:(170) ⋅ 点赞:(0)
特征

VGG是第一个提出使用块的想法,通过使用循环和子程序,可以很容易地在任何现代深度学习框架的代码中实现这些重复的架构。

原始VGG网络有5个卷积块,其中前两个块各有一个卷积层,后三个块各包含两个卷积层。 第一个模块有64个输出通道,每个后续模块将输出通道数量翻倍,直到该数字达到512。由于该网络使用8个卷积层和3个全连接层,因此它通常被称为VGG-11。VGG-11比AlexNet计算量更大。

在VGG论文中,发现深层且窄的卷积(即3×3)比较浅层且宽的卷积更有效。


1. 总体架构

整个系统是一个用于人体跟踪和重识别的系统,主要模块包括:

  • 检测模块(Detector):用于检测图像中的人脸和身体。
  • 跟踪模块(Tracker):用于跟踪检测到的人脸和身体位置。
  • 重识别模块(ReID):用于在丢失目标后重新识别目标。
  • 特征提取模块(Feature Extractor):用于提取图像特征,辅助跟踪和重识别。
  • 关键点检测模块(Keypoints):用于检测人体关键点。
  • 分类器模块(Classifier):用于对目标进行分类,比如姿态分类。

2. 数据流

数据主要是图像数据,从摄像头捕获,然后经过以下处理流程:

  1. 图像捕获:从摄像头捕获图像。
  2. 图像预处理:对图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比如缩放。
  3. 目标检测:使用检测模块检测图像中的人脸和身体位置。
  4. 特征提取:提取检测到的目标的图像特征。
  5. 跟踪:初始化跟踪器,开始跟踪目标。
    W/Wo 深度信息
  6. 重识别:在目标丢失时,使用重识别模块重新识别目标。

    设置 ReID 条件:通过设置 ReidCondition 对象的各个属性来为 ReID 提供条件,包括之前的边界框、跟踪状态、匹配模式和丢失帧数。

    执行 ReID 匹配:调用 ReID 模块的 match 方法,根据设置的条件和当前的输入图像进行 ReID 匹配,返回匹配结果。

    重置跟踪状态:在处理匹配结果之前,先将面部和身体的边界框和状态重置为默认值,以确保之后的更新是基于最新的匹配结果。

    处理 ReID 结果:根据匹配结果更新面部和身体的边界框和状态。如果匹配成功,则更新对应的边界框和状态。如果身体匹配成功,但深度差异过大,则认为匹配不成功。

  7. 结果输出:输出跟踪结果和重识别结果。

3. 模块间交互

检测模块和跟踪模块

检测模块检测到目标后,将目标的位置传递给跟踪模块,跟踪模块初始化跟踪器,开始跟踪目标。

跟踪模块和重识别模块

在跟踪过程中,如果目标丢失,跟踪模块会调用重识别模块进行目标的重新识别。重识别模块根据图像特征和先前的跟踪信息进行匹配,找到最符合的目标位置。

特征提取模块

特征提取模块在检测和重识别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它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用于目标的识别和跟踪。


  • EcoTracker:这个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目标跟踪和管理样本。
  • FeatureFactory:特征提取工厂,负责从图像中提取特征。
  • ReID(重识别):负责在目标丢失后重新识别目标。
  • ScaleFilter:负责处理目标的尺度变化。

Mono2Depth_Mat转换矩阵,代表了mono和depth的相对关系,depth有深度信息,3d空间;mono是2d图像,通过转换矩阵可以将3d空间投影到2d空间,也就是图像中的物体有了深度信息。

物体在空间中的姿态可以理解为坐标+方向,一个向量(6个数),那么一个四维的转换矩阵参数是够用的。

  1. 位姿矩阵 (Pose Matrix):

位姿矩阵描述了一个物体在3D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它通常是一个4x4的矩阵,包含了旋转和平移信息。

结构:

[R R R Tx]
[R R R Ty]
[R R R Tz]
[0 0 0  1]

其中:

  • R 是一个3x3的旋转矩阵
  • [Tx, Ty, Tz] 是平移向量

位姿矩阵可以将一个点从物体的局部坐标系转换到世界坐标系。

        2.转换矩阵 (Transformation Matrix):

转换矩阵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可以表示各种线性变换,包括但不限于:

  • 平移
  • 旋转
  • 缩放
  • 错切

对于3D空间中的点,转换矩阵通常也是4x4的。

一般形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特殊情况:

  • 当表示纯旋转和平移时,转换矩阵与位姿矩阵形式相同。
  • 当包含缩放时,旋转部分的矩阵不再是正交的。

        3.位姿矩阵 vs 转换矩阵:

  • 所有的位姿矩阵都是转换矩阵,但并非所有转换矩阵都是位姿矩阵。
  • 位姿矩阵专门用于描述刚体变换(旋转+平移),而转换矩阵可以描述更广泛的线性变换。
  • 位姿矩阵的旋转部分(3x3)是正交矩阵,而一般的转换矩阵则不一定。

        4.使用:

  • 位姿矩阵常用于描述相机或物体在世界中的位置和方向。
  • 转换矩阵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使用,可以实现各种几何变换。

        5.重要性质:

  • 位姿矩阵的逆矩阵表示相反的变换。
  • 多个位姿矩阵或转换矩阵可以通过矩阵乘法组合,得到复合变换。

  1. 内参矩阵(Intrinsic Matrix):

内参矩阵描述的是相机的内部光学特性,它将相机坐标系中的3D点转换为图像平面上的2D点。

import numpy as np

# 相机内参矩阵
fx = 500  # x方向焦距
fy = 500  # y方向焦距
cx = 320  # 主点x坐标
cy = 240  # 主点y坐标

K = np.array([
    [fx, 0,  cx],
    [0,  fy, cy],
    [0,  0,  1 ]
])

print("相机内参矩阵:")
print(K)

# 相机坐标系中的3D点
X, Y, Z = 1, 2, 5

# 投影到图像平面
x = X / Z
y = Y / Z
pixel_coords = K @ np.array([x, y, 1])

# 归一化坐标
u, v = pixel_coords[:2] / pixel_coords[2]

print(f"\n相机坐标系中的3D点 ({X}, {Y}, {Z}) 投影到图像坐标: ({u}, {v})")

内参矩阵包含:

  • 焦距(fx, fy):描述了相机的放大倍数
  • 主点坐标(cx, cy):通常接近图像中心,代表光轴与图像平面的交点
  1. 外参矩阵(Extrinsic Matrix):

外参矩阵描述了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它由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组成,通常表示为:

import numpy as np

# 旋转矩阵(这里假设相机没有旋转)
R = np.eye(3)

# 平移向量(假设相机在世界坐标系原点向x轴平移了100单位)
t = np.array([100, 0, 0])

# 构建4x4的外参矩阵
extrinsic_matrix = np.eye(4)
extrinsic_matrix[:3, :3] = R
extrinsic_matrix[:3, 3] = t

print("相机外参矩阵:")
print(extrinsic_matrix)

# 世界坐标系中的点
world_point = np.array([10, 20, 30, 1])

# 转换到相机坐标系
camera_point = extrinsic_matrix @ world_point

print(f"\n世界坐标系中的点 {world_point[:3]} 转换到相机坐标系: {camera_point[:3]}")

外参矩阵用于将世界坐标系中的点转换到相机坐标系。

  1. Mono2Depth_Mat的本质:

现在回到您的问题,Mono2Depth_Mat实际上是一个外参矩阵。它描述了单目相机(Mono)相对于深度相机(Depth)的位置和方向。

在代码中:

Mono2Depth_Mat << 0.00410335, 0.999976, 0.00550878, -0.00025098,
    -0.910026, 0.00145053, 0.414548, -0.0455342,
    0.41453, -0.00671417, 0.910011, 0.0103787,
    0, 0, 0, 1;

这个矩阵的结构是:

  • 左上3x3部分是旋转矩阵R
  • 右上3x1部分是平移向量t
  • 最后一行[0, 0, 0, 1]使其成为一个齐次变换矩阵

Mono2Depth_Mat用于将深度相机坐标系中的点转换到单目相机坐标系。这是必要的,因为两个相机可能有微小的位置和方向差异。

  1. 综合应用:

在代码中,全局变换矩阵的计算:

All_Mat = MONO_Mat * Mono2Depth_Mat * DEPTH_Mat.inverse();

这个计算综合了:

  • DEPTH_Mat.inverse():将深度图像坐标转换为深度相机3D坐标
  • Mono2Depth_Mat:将深度相机3D坐标转换为单目相机3D坐标
  • MONO_Mat:将单目相机3D坐标投影到单目图像平面

这样,All_Mat就能直接将深度图像的点映射到单目图像上,实现了深度图到彩色图的对齐。

总结:

  • 内参矩阵描述相机的光学特性,用于3D到2D的投影
  • 外参矩阵描述相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用于坐标系转换
  • Mono2Depth_Mat是一个外参矩阵,描述了两个相机之间的空间关系

详细解释一下内参矩阵和外参矩阵的特性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1. 内参矩阵(Intrinsic Matrix)

特性:

  • 通常是固定的,对于特定相机来说是唯一的。
  • 描述相机的内部光学特性。
  • 在相机不改变焦距(如使用定焦镜头)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计算方法: 内参矩阵通常通过相机标定(Camera Calibration)过程获得。标定过程如下: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准备标定板的3D点
objp = np.zeros((6*7,3), np.float32)
objp[:,:2] = np.mgrid[0:7,0:6].T.reshape(-1,2)

# 存储所有图像的点
objpoints = [] # 3D点
imgpoints = [] # 2D点

# 假设我们有多张棋盘格图片
images = ['chessboard1.jpg', 'chessboard2.jpg', ...]

for fname in images:
    img = cv2.imread(fname)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 找到棋盘格角点
    ret, corners = cv2.findChessboardCorners(gray, (7,6), None)

    if ret == True:
        objpoints.append(objp)
        imgpoints.append(corners)

# 相机标定
ret, mtx, dist, rvecs, tvecs = cv2.calibrateCamera(objpoints, imgpoints, gray.shape[::-1], None, None)

print("Camera matrix : \n")
print(mtx)
print("dist : \n")
print(dist)

这个过程包括:

  1. 拍摄已知尺寸的标定物(通常是棋盘格)的多张图片。
  2. 在图像中检测标定物的特征点。
  3. 使用优化算法计算内参矩阵,使得重投影误差最小。

        2.外参矩阵(Extrinsic Matrix)

特性:

  • 是变化的,描述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
  • 每次相机移动或旋转时都会改变。
  • 对于静态场景中的固定相机,外参矩阵可以保持不变。

计算方法: 外参矩阵的计算通常涉及到以下几种方法:

a. 通过已知3D-2D对应点: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我们有一些3D点和它们对应的2D图像点
object_points = np.array([(0,0,0), (0,1,0), (1,1,0), (1,0,0)], dtype=np.float32)
image_points = np.array([(100,100), (100,200), (200,200), (200,100)], dtype=np.float32)

# 相机内参(假设我们已经通过标定得到)
camera_matrix = np.array([[fx, 0, cx], [0, fy, cy], [0, 0, 1]], dtype=np.float32)
dist_coeffs = np.zeros((4,1))  # 假设没有畸变

# 使用PnP算法求解外参
_, rvec, tvec = cv2.solvePnP(object_points, image_points, camera_matrix, dist_coeffs)

# 将旋转向量转换为旋转矩阵
R, _ = cv2.Rodrigues(rvec)

# 构建外参矩阵
extrinsic_matrix = np.hstack((R, tvec))

print("Extrinsic Matrix:")
print(extrinsic_matrix)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

  • 增强现实应用
  • 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
  • 相机位姿估计

b. 通过传感器融合: 在一些应用中,外参矩阵可以通过结合其他传感器的数据来计算或优化,如:

  • IMU(惯性测量单元)数据
  • GPS数据
  • 轮式里程计数据

c. 通过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在动态环境中,SLAM算法可以同时估计相机的运动(外参)和环境的3D结构。

        3.总结

  • 内参矩阵:
    • 通常是固定的
    • 通过相机标定过程获得
    • 描述相机的内部光学特性
  • 外参矩阵:
    • 是变化的,随相机运动而改变
    •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计算,如PnP算法、传感器融合或SLAM
    • 描述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

理解这两种矩阵的特性和计算方法对于进行3D重建、增强现实、机器人视觉等应用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先进行相机标定以获得准确的内参,然后在使用过程中实时估计外参。


深入探讨位姿矩阵(Pose Matrix)及其与内参矩阵和外参矩阵的关系。

位姿矩阵:

位姿矩阵通常指的是描述物体或相机在3D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矩阵。它实际上与外参矩阵非常相似,但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和特定的用途。

import numpy as np

# 旋转矩阵(3x3)
R = np.array([
    [0.866, -0.5, 0],
    [0.5, 0.866, 0],
    [0, 0, 1]
])

# 平移向量(3x1)
t = np.array([[1], [2], [3]])

# 构建位姿矩阵(4x4)
pose_matrix = np.eye(4)
pose_matrix[:3, :3] = R
pose_matrix[:3, 3:] = t

print("位姿矩阵:")
print(pose_matrix)

# 使用位姿矩阵变换一个点
point = np.array([[1], [1], [1], [1]])  # 齐次坐标
transformed_point = pose_matrix @ point

print("\n变换后的点:")
print(transformed_point)

位姿矩阵的作用和关系:

  1. 与外参矩阵的关系:
  • 位姿矩阵本质上是外参矩阵的逆。
  • 外参矩阵将点从世界坐标系转换到相机坐标系。
  • 位姿矩阵将点从相机坐标系转换到世界坐标系。

        2. 在相机系统中的作用:

  • 描述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
  • 用于相机运动的跟踪和估计。
  • 在多相机系统中,用于描述不同相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3. 在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

  • 机器人运动学:描述机器人各关节和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方向。
  • 物体跟踪:描述被跟踪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 AR/VR:用于放置虚拟对象在真实世界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

        4. 与内参矩阵和外参矩阵的组合使用:

import numpy as np

# 内参矩阵
K = np.array([
    [500, 0, 320],
    [0, 500, 240],
    [0, 0, 1]
])

# 位姿矩阵(简化为只有平移的情况)
pose = np.eye(4)
pose[:3, 3] = [1, 2, 3]  # 平移

# 外参矩阵(位姿矩阵的逆)
extrinsic = np.linalg.inv(pose)

# 3D点(世界坐标系)
point_3d = np.array([10, 20, 30, 1])

# 将点从世界坐标系转换到相机坐标系
point_camera = extrinsic @ point_3d

# 投影到图像平面
point_2d = K @ point_camera[:3]
point_2d /= point_2d[2]  # 归一化

print("2D 图像点:")
print(point_2d[:2])

在这个例子中:

  • 位姿矩阵描述了相机在世界中的位置。
  • 外参矩阵(位姿矩阵的逆)用于将世界点转换到相机坐标系。
  • 内参矩阵用于将相机坐标系中的点投影到图像平面。

        5. 位姿矩阵在SLAM和视觉里程计中的重要性:

  • 在SLAM中,我们不断估计相机的位姿,同时构建环境的地图。
  • 在视觉里程计中,我们通过连续帧之间的位姿变化来估计相机的运动。

总结:

  • 位姿矩阵描述了物体或相机在3D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 它与外参矩阵密切相关,实际上是外参矩阵的逆。
  • 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应用中,位姿矩阵常与内参矩阵结合使用,以实现3D到2D的投影或2D到3D的重建。
  • 理解和正确使用位姿矩阵对于实现精确的3D视觉和机器人定位至关重要。

通过这种方式,位姿矩阵成为连接3D世界和2D图像,以及连接不同坐标系统的关键工具。


Mono2Depth_Mat的本质:

  1. 类型: Mono2Depth_Mat实际上是一个变换矩阵,更具体地说,它是一个位姿矩阵(Pose Matrix)。
  2. 作用: 它描述了单目相机(Mono)相对于深度相机(Depth)的位置和方向。换句话说,它定义了如何将点从深度相机的坐标系转换到单目相机的坐标系。
  3. 结构: 它是一个4x4的矩阵,通常具有以下形式:
     
    [ R  | t ]
    [----+---]
    [ 0  | 1 ]

    其中R是3x3的旋转矩阵,t是3x1的平移向量。

计算方法:

Mono2Depth_Mat通常通过一个称为"立体相机标定"(Stereo Camera Calibration)的过程获得。这个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准备标定板的3D点
objp = np.zeros((6*7,3), np.float32)
objp[:,:2] = np.mgrid[0:7,0:6].T.reshape(-1,2)

# 存储所有图像的点
objpoints = [] # 3D点
imgpoints_mono = [] # 单目相机的2D点
imgpoints_depth = [] # 深度相机的2D点

# 假设我们有多对单目和深度图像
mono_images = ['mono1.jpg', 'mono2.jpg', ...]
depth_images = ['depth1.jpg', 'depth2.jpg', ...]

for mono_img, depth_img in zip(mono_images, depth_images):
    mono = cv2.imread(mono_img)
    depth = cv2.imread(depth_img)
    
    gray_mono = cv2.cvtColor(mono, cv2.COLOR_BGR2GRAY)
    gray_depth = cv2.cvtColor(depth, cv2.COLOR_BGR2GRAY)

    # 找到棋盘格角点
    ret_mono, corners_mono = cv2.findChessboardCorners(gray_mono, (7,6), None)
    ret_depth, corners_depth = cv2.findChessboardCorners(gray_depth, (7,6), None)

    if ret_mono and ret_depth:
        objpoints.append(objp)
        imgpoints_mono.append(corners_mono)
        imgpoints_depth.append(corners_depth)

# 立体相机标定
ret, mtx1, dist1, mtx2, dist2, R, T, E, F = cv2.stereoCalibrate(
    objpoints, imgpoints_mono, imgpoints_depth, 
    mtx1, dist1, mtx2, dist2, gray_mono.shape[::-1])

# 构建Mono2Depth_Mat
Mono2Depth_Mat = np.eye(4)
Mono2Depth_Mat[:3, :3] = R
Mono2Depth_Mat[:3, 3] = T.ravel()

print("Mono2Depth_Mat:")
print(Mono2Depth_Mat)

这个过程包括:

  1. 同时使用单目相机和深度相机拍摄多张标定板(通常是棋盘格)的图像。
  2. 在两个相机的图像中检测标定板的角点。
  3. 使用这些对应点执行立体标定算法。
  4. 算法输出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这两个组合起来就形成了Mono2Depth_Mat。

重要说明:

  1. 精确性:Mono2Depth_Mat的精确度直接影响深度图像到彩色图像的对齐质量。不准确的标定会导致深度信息和颜色信息的错位。
  2. 稳定性:一旦相机setup固定,Mono2Depth_Mat通常保持不变。但如果相机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标定。
  3. 应用:在代码中,Mono2Depth_Mat被用于将深度相机坐标系中的点转换到单目相机坐标系,这是实现深度图像到彩色图像精确对齐的关键步骤。
  4. 逆转换:如果需要从单目相机坐标系转换到深度相机坐标系,可以使用Mono2Depth_Mat的逆矩阵。

总结: Mono2Depth_Mat是一个位姿矩阵,描述了深度相机相对于单目相机的空间关系。它通过立体相机标定过程获得,在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对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矩阵对于实现高质量的RGB-D(彩色+深度)图像融合至关重要。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