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通信协议之MODBUS、主从设备、TCP/IP协议

发布于:2024-10-10 ⋅ 阅读:(14) ⋅ 点赞:(0)

MODBUS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协议,由 Modicon 公司在 1979 年开发。它主要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变频器、仪器仪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MODBUS 协议因为其简单、易于实现,成为工业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MODBUS 的基本特性

  1. 主从架构

    • MODBUS 使用主从(Master-Slave)架构。主设备(通常是控制器或计算机)发出请求,从设备(如传感器、驱动器)回应请求。
    • 一个主设备可以控制多个从设备。
  2. 传输模式
    MODBUS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最常见的有:

    • MODBUS RTU(Remote Terminal Unit):采用二进制格式,具有高效的通信数据量和较低的传输开销,通常通过串行通信(RS-232 或 RS-485)传输。
    • MODBUS ASCII:使用 ASCII 编码传输数据,适合需要更长距离传输的场景,但效率较 RTU 模式低。
    • MODBUS TCP/IP:将 MODBUS 协议封装在 TCP/IP 协议中,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它用于现代工业系统中,以便将数据传输到更远的网络中。
  3. 数据模型

    • MODBUS 定义了一系列寄存器用于存储和交换数据:
      • 线圈(Coils):用于存储单个位的开关量。
      • 离散输入(Discrete Inputs):只读的开关量输入。
      • 保持寄存器(Holding Registers):用于存储 16 位的可读写数据。 [常见]
      • 输入寄存器(Input Registers):只读的 16 位数据。 [常见]
  4. 功能码(Function Codes)
    功能码是 MODBUS 协议中用于定义操作的核心部分。常见的功能码包括:

    • 0x01:读取线圈状态
    • 0x03:读取保持寄存器
    • 0x05:写单个线圈
    • 0x06:写单个保持寄存器
    • 0x0F:写多个线圈
    • 0x10:写多个保持寄存器

工作原理

在 MODBUS 通信中,主设备会发送带有功能码的请求到从设备,包含查询的类型、寄存器地址、要读取或写入的数据长度等信息。从设备接收该请求后执行相应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主设备。传输的数据可以是位(Coils 和 Discrete Inputs)或字(Registers)。

应用场景

MODBUS 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场景中,如:

  • 工厂自动化
  • 能源管理系统
  • 楼宇控制系统
  • 数据采集系统(SCADA)

由于 MODBUS 的简单性和开放性,它被许多设备厂商采用,也被用作设备互联的标准协议。它可以跨设备厂商,方便集成不同品牌和类型的设备。

优点

  • 简单易用:协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调试。
  • 兼容性好:广泛的工业设备支持 MODBUS,设备之间的通信容易实现。
  • 开放标准:MODBUS 是开放的协议,开发人员无需许可证即可实现。

缺点

  • 安全性:MODBUS 缺乏内置的加密和安全机制,通信数据可能被截获或篡改。
  • 速度限制:在 RTU 模式下,通信速度有限,尤其是在使用 RS-232 时。
  • 无标准化的数据模型:虽然寄存器定义简单,但不同厂商在实现上可能存在不一致性。

小结

MODBUS 作为一种经典的工业通信协议,具有广泛的应用。它结构简单,支持各种传输模式,使得设备间的数据通信高效便捷。不过,在现代网络安全需求下,它的安全性问题需要通过额外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通过 VPN 或 TLS 加密来保护通信。

主从设备

主从架构(Master-Slave Architecture) 是一种经典的计算和通信架构,主要用于分布式系统中。其核心思想是将系统中的角色分为主设备(Master)和从设备(Slave),由主设备发起指令和控制,从设备则负责执行和响应。

主从架构的工作原理

  1. 主设备(Master):主设备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它负责发送命令、管理数据流以及协调从设备的工作。主设备通常会向从设备发出操作请求,例如读取或写入数据、启动或停止某些功能等。

  2. 从设备(Slave):从设备仅在接收到主设备的命令时才进行响应。它被动地执行主设备的请求,例如提供数据或执行某项操作。从设备通常不能主动与主设备通信,只能在接收到指令后作出回应。

主从架构的特点

  • 集中控制:主设备对整个系统有绝对的控制权,管理所有从设备的行为。
  • 简单易实现:从设备只需要处理主设备的指令,逻辑简单,易于实现。
  • 可扩展性:主设备可以控制多个从设备,扩展系统时只需添加更多的从设备。

主从架构的应用

  • 工业通信协议:如 MODBUS 协议,主设备可以是中央控制系统,而从设备是现场的传感器、执行器等。
  • 数据库复制:在数据库系统中,主数据库负责处理写请求和协调操作,而从数据库用于读取请求,实现负载分担。
  • 多线程编程:在某些多线程架构中,主线程负责调度和分配任务,从线程负责处理分配到的任务。

优缺点

  • 优点

    • 结构清晰,容易理解和实现。
    • 主设备可以完全控制系统行为。
  • 缺点

    • 单点故障:如果主设备故障,整个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 扩展性受限:随着从设备数量增加,主设备的性能可能成为瓶颈。

举例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主设备可以是中央控制器,它根据系统状态发送指令,控制从设备(如传感器、机器臂等)执行任务;在数据库系统中,主数据库负责写操作,而多个从数据库负责读取,以分担负载。

主从架构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系统中,是一种高效且简单的设计模式。

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现代网络通信的基础,它是一组允许计算设备在网络上相互通信的协议集。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定义了如何将数据分解成包、如何通过网络发送这些包以及如何重新组装和确认这些包。

TCP/IP协议的四层模型

TCP/IP协议由四个层次组成,每层负责不同的任务:

  1. 应用层

    • 为应用程序提供通信接口,常见协议包括HTTP(用于网页浏览)、FTP(文件传输协议)和SMTP(邮件传输协议)。
  2. 传输层

    • 负责在网络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端到端通信。最常用的传输层协议是:
      •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包按序到达,并且没有丢失。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不保证可靠性的传输,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视频流或语音通信)。
  3. 网络层(IP层)

    • 负责逻辑寻址和路由选择,确定数据包通过网络从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的最佳路径。IP协议在这一层工作,最常见的版本是IPv4和IPv6。
  4. 数据链路层

    • 负责物理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它处理将数据封装到帧中,并控制如何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帧。常见协议包括以太网(Ethernet)和Wi-Fi。

关键协议

  1.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面向连接:在发送数据前建立连接(握手过程),并确保数据完整、按序到达。
    • 错误检测:使用校验和和确认机制检测和重传丢失的包。
  2. IP(Internet Protocol)

    • 路由与寻址:IP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每个设备通过IP地址来识别。
    • 无连接:IP本身不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障。

TCP/IP 的工作流程

  1. 数据分割与封装:应用层生成数据,通过传输层分割成数据包,并封装TCP或UDP头部。
  2. 路由与传输:网络层为数据包添加IP头,定义源地址和目标地址,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传递到目标网络。
  3. 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如以太网或Wi-Fi)实际传输数据包。
  4. 接收与重组:目标设备接收数据包,传输层根据TCP协议进行包的重组、检查和确认。

TCP/IP 的优势

  • 跨平台:TCP/IP 是一种开放标准,能在各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运行。
  • 高效的网络传输:TCP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而UDP可以快速发送实时数据。
  • 可扩展性:能够随着互联网的规模扩展,支持全球范围的通信。

小结

TCP/IP协议是支撑互联网和局域网通信的核心,它定义了数据如何从一台设备传输到另一台设备,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几乎所有网络服务(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