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图传的通讯距离可达到2km以上,最高可支持720P视频传输,在通讯距离和延时上比较差,并且抗干扰能力差,大都在入门级的无人机上使用。LightBridge图传技术相比wifi图传,通讯距离最远可以达到7km,最高支持1080P视频传输。OcuSync图传有着更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无人机厂家产品型号介绍
- 道通
EVO II行业版V3采用Autel SkyLink 2.0图传技术,支持2.4GHz/5.8GHz频段的传输,带来远至15公里的图传距离,1公里内图传画质可达到2.7K;并可根据实际环境自适应切换传输频段,保障信号传输稳定流畅,为拍摄作业保驾护航。
Autel lite采用 Autel SkyLink 图传技术,1路发射信号,2路接收信号,传输距离达12公里。支持2.4GHz / 5.8GHz自适应跳频传输,根据电磁干扰情况自动选择更优信道。
2. 准确识别大疆、道通、昊翔、WIFI、穿越机、模拟图传、数字图传等多种机型
- RID
无人机Remote ID技术实时追踪位置、速度与操控者信息,让每架飞行器“持证上岗”。华御创新融合频谱侦测与报文解析,精准破解加密信号,构建从身份识别到非法飞行反制的全链路防御体系,护航全球空域安全。
什么是RID解析?
无人机Remote ID(远程识别)是一种用于实时识别和追踪无人机的技术标准,类似于传统航空器中的应答机。它通过广播无人机的关键信息(如位置、高度、速度、遥控器位置等),使监管部门、无人机侦测设备能够获取无人机的基本信息,从而提升空域安全和监管效率。
Remote ID的核心功能有:
1. 身份识别
每架无人机需广播唯一标识码,例如:机器序列号或注册号,便于关联到注册的无人机或操控者。
2. 实时定位
传输无人机的实时位置、高度、速度和方向,便于监管。
3. 遥控器位置
部分法规要求同时广播操控者的地面位置,便于追责。
4. 飞行状态
提供起飞时间、飞行模式(自动/手动)等信息。
工作原理
广播式(类似蓝牙和Wi-Fi)
无人机通过无线信号(如蓝牙、Wi-Fi)直接向附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
法规要求
美国(FAA)
2023年9月起,所有符合要求的无人机必须内置Remote ID模块(部分轻型无人机可豁免)。
欧盟(EASA)
根据无人机分类(C0-C4)要求不同级别的Remote ID功能,2024年起逐步实施。
中国(CAAC)
已在部分试点城市推进无人机云系统,要求实时数据回传。
国际民航组织(ICAO)
推动全球统一标准,协调各国Remote ID技术框架。
应用场景
1. 城市空域管理
避免无人机与载人航空器(如直升机、急救飞机)冲突。
2. 安全监控
无人机防御要求,识别非法飞行(如禁飞区、敏感设施附近),辅助执法。
什么是报文解析?
无人机侦测中的报文解析是指对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无线电信号(如遥控信号、图传信号、导航信号或远程识别信号)发送的数据包(报文)进行捕获、解码、分析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这是无人机侦测与反制的核心技术环节,目的是识别无人机身份、追踪其位置、判断飞行意图,甚至反向控制或干扰其通信。
报文解析的核心流程
1. 信号捕获
使用无线电侦测设备(如频谱分析仪、SDR软件无线电)扫描特定频段(如2.4GHz、5.8GHz、900MHz等),捕获无人机与遥控器、卫星(如GPS/北斗)或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信号。
2. 协议识别
确定信号使用的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DJI OcuSync、LoRa等),不同厂商的无人机可能采用私有协议或标准协议。
3. 解码数据包
根据协议格式解析二进制数据流,提取报文中的结构化信息。例如:
Remote ID报文:包含无人机ID、经纬度、高度、速度等(符合ASTM F3411或欧盟标准)。
遥控指令:包含油门、方向、摄像头控制等指令。
导航数据:如GPS坐标、航点信息、返航逻辑等。
4. 信息提取与分析
将解析后的数据转换为可读信息(如地图位置、飞行轨迹),并结合上下文判断无人机行为(如是否侵入禁飞区、是否执行非法任务)。
报文解析的关键技术细节
1. 协议逆向工程
针对未公开的私有协议(如大疆的OcuSync),需通过抓包工具(如Wireshark)捕获大量数据样本,结合动态调试或硬件分析,推测协议字段含义和加密方式。
2. Remote ID报文解析
广播式Remote ID(如蓝牙或Wi-Fi):报文通常符合国际标准(如FAA的ASTM F3411),结构固定,可直接按字段解析。
网络式Remote ID(如4G传输):需通过API接入云端服务器获取数据,解析JSON或Protobuf格式的报文。
3. 加密与对抗
部分无人机通信采用加密(如AES)或动态跳频技术,需破解密钥或同步跳频模式才能解析。
反制手段可能包括干扰信号或伪造指令注入(如发送虚假GPS坐标诱导无人机降落)。
应用场景
1. 空域安全监控
解析Remote ID报文,实时显示禁飞区内的无人机位置,触发警报或自动驱离。
2. 反制“黑飞”无人机
通过解析遥控信号定位飞手位置,或破解导航协议迫使无人机返航。
无人机防御系统中的**频谱侦测**是指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无线电频谱信号,识别无人机及其遥控器、图传设备等发射的特定电磁波特征,从而快速发现、追踪并预警无人机威胁的技术手段。它是无人机防御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尤其适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主动侦测。
什么是频谱侦测?
频谱侦测的核心原理
1. 信号捕获
利用宽频段接收设备(如软件定义无线电SDR、频谱分析仪)扫描无人机常用频段(如2.4GHz、5.8GHz、900MHz等),捕获电磁环境中的异常信号。
2. 特征提取
分析信号的频率、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