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总结下汽车的四大工艺(从网上找了一张图,感觉挺全面的)。

冲压工艺
将金属板材通过模具冲压成车身部件(如车门、翼子板、顶盖),是整车制造的起点
核心流程
- 钢卷裁剪为板材,经冲压机成型;
- 需2000+套模具支持,标准化程度高
关键技术
冲压三要素:设备(如2500吨冲压机)、模具(单工序/复合模)、板材(低碳钢/镀锌钢)
焊接工艺
将冲压件焊接为白车身(冲压好的车身钣金件会送到焊装车间,通过机器夹具工装固定后,利用焊机将不同的冲压件焊接在一起,形成汽车白车身),直接影响车身强度与安全性
核心流程
- 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操作占比90%+),减少人工干预;
- 采用电阻点焊(钢车身)、激光焊(薄板材)或MIG焊(铝车身)
涂装工艺
为白车身提供防锈保护与外观装饰,满足防腐和个性化需求
核心流程
- 前处理:除锈、磷化增强涂层附着力;
- 多层喷涂:电泳底漆(防锈)→中涂(填充)→色漆(外观)→清漆(光泽保护)
- 烘烤固化:高温烘烤确保漆面硬度与耐久性
总装工艺
将经过冲压焊装涂装车间的车身与整辆车的其他各零件装配起来生产出整车的过程,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仪表板、车灯、车门,座椅等所有的内外装饰品都会被安装在车身上
核心流程
- 分装线:仪表台、动力总成等模块化预装
- 主线装配:由内向外安装线束、座椅、轮胎等
- 自动化应用:机器人紧固螺栓、涂胶
终检与测试
静态检查
定义: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对机械、电子及外观部件进行目视或仪器检测。
核心内容:
外观检查:车漆划痕、钣金接缝均匀性、灯光是否破损;
结构检查:底盘锈蚀、悬挂部件(如摆臂、减震器)是否变形;
油液检查:机油、刹车油、冷却液液位及泄漏痕迹。
动态检查
在车辆运行状态下测试动力、操控及系统协同性
核心内容:
动力性能:加速响应、变速箱换挡平顺性;
NVH(噪声振动):发动机异响、底盘共振;
电子系统:ABS/ESP介入逻辑、仪表报警灯是否异常。
四轮定位
调整车轮与底盘之间的几何角度参数,确保轮胎接地均匀和行驶稳定性
核心参数:
前束角(Toe):车轮前进方向与车辆中轴线的夹角,影响直线稳定性;
外倾角(Camber):车轮垂直倾斜角度,防止轮胎偏磨;
主销后倾角(Caster):转向轴后倾角度,增强回正能力。
制动转鼓测试
通过转鼓试验台模拟车辆制动过程,量化刹车性能
测试内容:
制动力分配:前后轮制动力比例是否符合法规(如ECE R13标准);
ABS效能:测试轮速差控制是否防止抱死;
热衰退:连续制动后摩擦片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淋雨测试
通过高压喷淋模拟极端降雨,检测车辆密封性
评估指标:
漏水点:仪表台下方、座椅导轨处是否渗水;
排水设计:车门排水孔是否通畅,避免积水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