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和景明的三月,一场打破常规的公益聚会在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肇清项目点温暖上演。这,便是G-Star公益行带来的「开源×AI 赋能公益」Meetup,一场技术与善意交织、创新与温暖共生的奇妙之旅。
活动现场,没有高冷的技术壁垒,也没有生硬的公益说教,而是一场充满爱与希望的交流。G-Star公益行主理人符芬菊介绍了G-Star公益行赋能计划的活动背景,希望这次活动作为G-Star公益行线下Meetup的第一站,能够照亮公益与技术融合的多元路径。
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理事傅高山,以 “技术猎手” 养成之路为主题,分享了残障自助组织的工作、残障科技产品的困境等宝贵经验。他推动残障者融入科技社会的每一个项目,都像是在为残障群体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那些帮助盲人从事呼叫中心岗位工作、推动残障者参与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的实践,是推动残障者融入科技社会最好的诠释。
这不仅为残障群体创造了更多职业可能,更是在社会的认知中种下了平等与包容的种子。他提及的残障自助组织工作、残障科技产品的挑战,还有与开源社区的合作愿景,每一个话题都直击人心,让我们看到科技为残障群体打开新大门的无限可能。
一加一融合加速器Inclusion X联合合伙人关钦,揭秘了技术公益项目的探索历程。从作为技术志愿者参与公益组织需求对接,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公益竞赛,再到以专业志愿服务形式完成科创类项目,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对技术公益的深度探索,展现了技术如何在公益领域从想法落地为切实可行的项目。他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技术公益项目在曲折中前行,却始终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小胰宝发起人Sam,讲述了面向癌症患者RAG的公益性社区的踩坑之路。小 X 宝社区作为国内首个跨癌种公益开源社区,致力于聚拢公益和技术资源。他分享的社区“双基因”模式,即公益与开源的融合,以及社区化在推动公益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攻克癌症信息差的艰难道路上,社区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开源与公益携手能创造出温暖且可持续的希望之光。
Datawhale 公益组课程负责人李雨琪,展示了 Datawhale 公益行动助力人工智能教育公平的成果。Datawhale 作为国内第一的 AI 开源学习社区,深知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状。Datawhale通过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识课、Open 1+X等项目,为欠发达地区学生和教师提供AI教育资源与培训。他们就像一群播种者,在教育的田野里播撒AI的种子,用开源的力量为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和教师送去 AI 教育的希望,努力缩小数字鸿沟,让科技之光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北京奇点公益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创始人张博,介绍了利用AI技术为低资源地区儿童及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儿童心理守护行动。如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乡村地区尤为突出。奇点公益的儿童心理守护行动,通过 AI 儿童心理疏导与干预陪伴助手、AI 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等一系列举措,为孩子们的心灵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让我们看到AI可以如此温柔且有力地守护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不再迷茫。
抖音跳跳糖星火公益理事长张妮萍演示了跳跳糖公益 AI For Good 的实践。跳跳糖员工公益秉持 “一起让好事发生” 的初心,在多个领域开展公益活动。他们利用 AI 技术助力信息无障碍,为听障群体、认知障碍群体带去关怀;用 AI 为乡村孩子们的诗配图,让孩子们的想象力绽放光芒。他们的实践让我们看到,AI 向善的本质是人心向善,技术可以成为传递温暖与善意的桥梁。
这场活动不仅有知识的传递,更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大家在一起热烈地探讨着开源和AI可以如何赋能各个公益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们,因为对公益的热爱和对技术的期待相聚于此,思维的火花在空气中肆意绽放。
G-Star公益行此次活动,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尝试。它成功搭建起了技术与公益深度融合的桥梁,让前沿技术切实地解决公益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它为多方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连接起技术人才与公益组织,为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分享的成功经验,为更多公益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它更是一颗“技术公益”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鼓励着更多人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
在这个春天,我们见证了开源与AI为公益注入的强大动力,仿佛能听见公益创新的种子在土壤里破土而出的声音。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当技术的翅膀持续为善意加速,开源为公益带来的赋能影响将如涟漪般不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