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底座+智能应用,重构城市治理未来

发布于:2025-05-10 ⋅ 阅读:(11) ⋅ 点赞:(0)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引领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浪潮。2024年《“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明确提出以“CIM+”(城市信息模型)为核心,构建城市三维数字底座,推动住建行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城市管理模式,更催生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范式。

图片

一、CIM+:数字住建的“超级底座”

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通过整合地理空间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感知数据等,构建起城市三维数字孪生体,成为住建领域数字化治理的“基础设施”。例如,中山翠亨新区通过CIM平台一期建设,已实现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座的搭建,并拓展了地下空间、智慧文旅等“CIM+”应用场景,为城市管理提供“一图统管”的能力。

核心价值‌

  • ‌数据融合

    :打破住建、交通、环保等部门的数据孤岛,实现跨领域协同(如武汉东湖高新区将规划数据、企业数据与实时感知数据融合);

  • 动态决策

    :通过实时监测与分析,提升应急指挥、交通调度等场景的响应效率;

  • 全生命周期管理

    :覆盖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支持“智慧工地”“智慧社区”等场景落地。


二、CIM+如何重构住建与城市管理?‌

‌1. 数字住建: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在住房领域,CIM+技术正推动居住品质的全面提升:

  • 智慧住区

    :通过CIM平台整合社区安防、能源管理、物业服务等系统,实现停车智能化、垃圾分类监测等精细化治理;

  • 数字家庭

    :结合AI与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家居联动场景,如广州通过“CIM+智慧社区”实现远程设备控制与能耗优化;

  • 建筑安全监管

    :利用CIM+AI技术对施工质量、既有房屋安全进行智能监测,降低隐患风险。

2. 城市管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CIM+为城市治理注入“智慧基因”:

  • 智慧交通

    :通过实时路况模拟与信号灯优化,缓解拥堵(如中山翠亨新区“CIM+智慧交通”试点);

  • 应急指挥

    :在洪涝、火灾等场景中,CIM平台可快速定位隐患点并模拟疏散路径;

  • 生态治理

    :结合遥感与传感器数据,实现空气质量、绿地覆盖率的动态监测。

典型案例‌

  • ‌广州

    :全国首个CIM基础平台已支撑“CIM+工改”“CIM+城市更新”等六大应用体系,城市治理效率提升30%;

  • 武汉东湖高新区

    :通过CIM+智慧园区管理,实现企业数据与楼宇运营的深度联动,降低能耗成本15%。


三、核心技术突破:破解“卡脖子”难题

CIM+的落地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攻坚:

  1. BIM三维图形引擎

    :国产化BIM引擎的研发大幅降低对国外软件的依赖,支撑大规模三维建模;

    地图数据的下载、转换、浏览、编辑(基于 AutoCAD),可使用GeoSaaS(.COM)的相关工具

    图片

  2. AI与大数据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CIM+AI技术已实现工厂制造与现场施工的全流程智能化;

  3. 区块链与物联网

    :广州公建项目利用“CIM+区块链”确保工程数据不可篡改,提升监管透明度;

  4. 北斗时空定位

    :结合北斗系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高精度定位与动态监测。


四、未来展望:CIM+的“万亿级产业蓝图”

根据《“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2027年,全国将建成部、省、市三级CIM平台体系,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而CIM+的产业潜力更不容小觑:

图片

  • 产业生态

    :广州已培育CIM核心软件、硬件支撑、数据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带动国产化信息技术产业链升级;

  • 双碳目标

    :CIM+超低能耗技术体系助力建筑节能减碳,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 民生服务

    :未来,CIM+将深入医疗、教育等领域,例如“CIM+智慧医疗”优化急救路线规划。


结语:数字化浪潮下的城市新使命

CIM+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它让城市从“钢筋水泥的集合体”进化为“可感知、会思考的有机生命体”。随着各地试点经验的推广(如重庆、浙江等地的数字化实践),一个更智慧、更韧性、更宜居的城市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未来已来,CIM+正在书写城市文明的下一章。


参考文献
[1]中山翠亨新区CIM平台建设;[2] CIM+AI与区块链技术应用;[3]数字住建核心技术;[4]武汉东湖高新区案例;[5]广州CIM平台;[6]跨部门数据协同;[7] CIM产业生态;[8]三级CIM平台体系规划。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