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发布于:2025-07-03 ⋅ 阅读:(17) ⋅ 点赞:(0)
graph TD
  A[网络体系结构] --> B[分层思想]
  A --> C[协议三要素]
  B --> D[OSI七层模型]
  B --> E[TCP/IP四层模型]
  D --> F[重点层级: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E --> G[重点协议:TCP/IP/ARP/HTTP]

一、网络协议核心架构

1.1 网络协议三要素

要素 定义 实例说明(HTTP协议) 技术关联
语法 数据结构与格式规则 GET /index.html HTTP/1.1 报文头部字段定义
语义 控制信息的含义 200 OK 表示请求成功 状态码机制
时序 事件执行顺序 TCP三次握手:SYN→SYN-ACK→ACK 状态机设计

📌 协议设计原则:无完美协议,需权衡效率与可靠性(如TCP可靠但延时高,UDP高效不可靠)

1.3 国际标准机构技术贡献

机构 核心贡献 典型技术成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OSI参考模型 七层架构理论体系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局域网标准 802.3以太网、802.11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互联网标准 RFC文档体系(如RFC 793定义TCP)
国际电信联盟(ITU) 通信技术规范 V.90拨号上网标准

二、OSI七层模型深度解构

2.1 底层传输系统(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2.1.1 物理层关键技术
  • 传输介质特性
    • 双绞线:100BASE-TX(CAT5e,100Mbps)
    • 光纤:10GBASE-LR(单模,10km)
  • 奈奎斯特定理:无噪声信道最大数据速率=2Wlog₂V(W为带宽,V为信号电平数)
  • 香农定理:有噪声信道最大数据速率=Wlog₂(1+S/N)(S/N为信噪比)
2.1.2 数据链路层核心功能
功能模块 技术实现 案例说明
成帧 HDLC帧格式(标志字段+地址字段+控制字段+数据+FCS) PPP协议帧结构
物理寻址 48位MAC地址(如00-1A-2B-3C-4D-5E) ARP协议解析IP→MAC
流量控制 滑动窗口机制(发送窗口大小控制) 以太网后退重传
差错控制 CRC-32校验算法 802.3帧校验

2.2 网络层核心机制(IP层)

  • 逻辑地址寻址:32位IPv4地址(如192.168.1.1)与128位IPv6地址
  • 路由选择算法
    •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
    • 链路状态算法(OSPF协议)
  • 拥塞控制
    • 慢开始(Slow Start)
    • 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2.3 传输层端到端通信

协议 特性 端口范围 典型应用
TCP 面向连接、可靠传输 20/21(FTP)、80(HTTP) 网页浏览、文件传输
UDP 无连接、不可靠 53(DNS)、69(TFTP) 域名解析、视频流

2.4 高层应用服务(会话层-应用层)

  • 会话层
    • 断点续传(如FTP协议支持REST命令)
    • 会话同步(TCP连接保活机制)
  • 表示层
    • 数据加密(SSL/TLS协议)
    • 压缩算法(gzip格式)
  • 应用层:(提供通用接口,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 HTTP/2(二进制分帧,头部压缩)
    • SMTP(邮件传输,RFC 5321)

2.5 核心层辩证分析

层级 核心贡献 局限性
传输层 解决端到端可靠性(TCP重传机制) 握手延迟(如HTTPS建立需3RTT)
网络层 跨网络路由(IP分片与重组) IPv4地址枯竭(CIDR无类寻址缓解)
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点对点可靠传输(CSMA/CD) 广播风暴(需STP协议解决)

2.6 数据通信过程

  • 封装与拆封的过程



三、TCP/IP模型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IP:网际协议

TCP/IP协议栈深度

TCP/IP模型并非只有TCP和IP两个协议,除了网络接口层外,其他每层都有具体的协议(技术),这些协议共同构成了TCP/IP协议栈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 FTP(文件传输协议):异构网之间的传输协议
  • Telnet(远程终端协议):最危险的协议
  •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非在线式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