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利说明书写法





专利文件:(五书)
权利要求书
说明书
说明书附图(发明专利可以没有)
说明书摘要
摘要附图 (发明可以没有)
写专利之前列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和现有方案的区别点(那个步骤不同)
区别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区别点达到的技术效果。
写专利的顺序
说明书摘要 →→ 权利要求书 →→ 说明书 →
2.专利与学术文章异同点
学术文章或学术论文与专利都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二者在创新基础、成果呈现等方面存在一定关联,但核心目的、法律属性、内容要求等差异显著。以下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具体分析:
一、相同点
均以创新为基础
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专利,都要求基于一定的创新性成果:论文需体现新的研究发现、理论突破或方法改进;专利需包含新颖的技术方案(产品、方法等),二者均排斥对现有成果的简单重复。均为智力成果的载体
二者都是创作者(研究者或发明人)智力劳动的结晶,需通过文字、图表等形式系统呈现研究过程或技术方案,体现专业性和逻辑性。均需经过一定审查流程
学术论文需通过期刊的 “同行评审”(Peer Review),确保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学术价值;专利需通过专利局的审查(形式审查或实质审查),验证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授权条件(如新颖性、创造性等)。均具有公开性
学术论文发表后进入公共学术领域,供同行查阅、引用和验证;专利申请授权后,其技术方案会被专利局公开(即使未授权,部分国家也会在申请一定时间后公开),目的是促进技术传播。
二、不同点
维度 |
学术论文(文章) |
专利 |
---|---|---|
核心目的 |
传播学术成果、交流研究思想,推动学科发展;用于学术评价(如职称、学位)。 |
获得法律独占权,垄断技术的实施权(制造、使用、销售等),保护技术成果的商业价值;用于市场竞争、许可转让或融资。 |
内容重点 |
强调研究的完整性和可重复性,需详细阐述背景、方法、数据、结果、讨论等,公开全部核心技术细节,供同行验证。 |
核心是界定保护范围:1. 权利要求书需明确界定保护的技术范围、具体内容及实现方法(如产品结构、步骤流程等),划定法律保护边界;2. 说明书需公开 “足以实施的技术方案”,并通过背景技术对比体现新颖性,通过与现有技术差异分析体现创造性,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实用性(如举例场景:某节水灌溉装置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自动调节阀门开关,解决传统灌溉水资源浪费问题,实际应用中可节水 30% 以上,体现其能制造使用并产生积极效果)。可保留非必要细节(如最优参数)。 |
创新性要求 |
侧重 “学术创新性”,如提出新理论、发现新现象、改进方法等,不要求技术必须具备商业应用价值。 |
需满足法定 “三性”:新颖性(现有技术中无相同方案)、创造性(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非显而易见)、实用性(能制造 / 使用并产生积极效果),缺一不可。 |
保护机制 |
受著作权法保护,自动产生(作品完成即享有),保护 “表达形式”(文字、图表等),他人可自由引用但不得抄袭。 |
受专利法保护,需主动申请并经授权,保护 “技术方案本身”,未经许可实施(如生产、销售)即构成侵权,需承担法律责任。 |
保护期限 |
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死后 50 年(法人作品为发表后 50 年),无续展。 |
发明专利权 20 年,实用新型 / 外观设计专利权 10 年(均自申请日起算),期限届满后技术进入公共领域,无续展。 |
审查标准 |
经同行评审,重点验证科学性、逻辑性、数据真实性,无统一 “新颖性” 对比标准(可能与已发表成果部分重叠)。 |
由专利局审查员依据 “现有技术”(全球范围内公开的技术)严格审查,需排除与现有技术相同或显而易见的方案,未通过则无法授权。 |
公开与保密 |
发表后立即完全公开,进入公共领域,无法撤回。 |
申请后 18 个月自动公开(或申请人提前公开),但授权前技术方案可能处于保密状态;未授权的申请最终也会公开(部分国家)。 |
权利性质 |
权利具有 “人身属性”(如署名权)和 “财产属性”(如稿酬),但他人使用技术本身无需经作者许可。 |
权利纯 “财产属性”,专利权人可通过许可、转让获得收益,他人使用技术必须经许可(除非符合 “合理使用” 例外)。 |
格式结构 |
通常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 |
必须包含权利要求书(核心)、说明书(含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具体实施方式)、摘要、附图(如需要)。 |
三、注意事项
同一创新技术在发表学术文章与申请发明专利时,需兼顾学术传播与法律保护的平衡,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专利失效或学术成果受限。以下是核心注意事项:
(一)、严格把控时间顺序,优先保障专利新颖性
- “专利申请在先,文章发表在后” 是核心原则
专利要求 “新颖性”(申请日前未在全球范围内公开),而学术文章一旦发表(包括在线预发表、会议摘要、公开报告等),会成为 “现有技术”,可能导致专利因丧失新颖性被驳回。
- 正确流程:先提交专利申请(获得申请日),再发表文章,确保文章发表日晚于专利申请日。
- 特殊情况:若文章需提前发表(如毕业、会议截稿),需在专利申请中明确要求 “优先权”(如通过 PCT 国际申请享受 12 个月优先权期限),或在文章发表前完成专利申请,避免时间差导致新颖性丧失。
- 警惕 “隐性公开” 风险
除正式发表外,技术内容在学术会议、讲座、海报、实验室开放日等场合的公开,也可能破坏专利新颖性。需在公开前完成专利申请,或与相关方签署保密协议。
(二)、精准控制内容公开尺度,避免相互冲突
- 文章公开内容需为专利 “留有余地”
学术文章需详细公开研究细节(如实验数据、最优参数、完整流程)以体现科学性,但专利仅需公开 “足以实施的技术方案”,无需暴露核心创新点的全部细节(如未公开的改进版本、关键参数范围)。
- 操作建议:文章可侧重原理验证和学术价值,对可能影响专利保护范围的 “非必要技术细节”(如独家优化算法、核心部件尺寸公差)适当简化,将其保留在专利说明书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中。
- 专利文件需覆盖文章公开的技术内容
若文章已公开部分技术细节,专利申请文件(尤其是权利要求书)需明确将这些内容纳入保护范围,或通过 “从属权利要求” 进一步限定,避免因专利未涵盖文章内容导致保护漏洞(他人可能依据文章公开内容规避专利)。
(三)、确保权利归属清晰,避免权属纠纷
- 明确发明人 / 作者与权利人的一致性
- 专利的 “发明人” 需为对技术方案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文章的 “作者” 需符合学术署名规范(如参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等),两者可能重叠但未必完全一致,需提前约定。
- 权利归属需统一:若技术属于职务成果(如受雇单位或科研项目资助),专利申请权和文章著作权通常归单位所有,需在申请和发表前完成权属确认,避免个人与单位的权属争议。
- 合作场景下的保密与授权
若涉及多单位合作,需在研究初期签订协议,明确专利申请权、文章发表权的归属及使用规则,避免因分工不明导致后续纠纷(如一方擅自发表文章破坏另一方专利申请)。
(四)、针对性应对审查要求,强化协同效应
- 专利文件需主动回应文章可能引发的审查风险
专利审查中,审查员可能将已发表的同团队文章作为 “现有技术” 质疑新颖性或创造性。因此,专利说明书需:
- 明确区分文章公开内容与专利技术的差异(如文章仅提出原理,专利提供可产业化的具体方案);
- 强调专利技术在文章基础上的改进点(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广适用场景),以支撑创造性。
- 文章引用需规避专利保护范围的不当限定
文章中对技术效果的描述(如 “仅适用于某场景”“效率提升 XX%”)可能被竞争对手用于缩小专利保护范围。需在文章中避免绝对化表述,同时在专利权利要求书中采用 “上位概念”(如 “一种设备,包括 A 和 B” 而非 “仅包括 A 和 B 的设备”)扩大保护范围。
(五)、注意格式与表述的一致性,降低冲突风险
- 核心技术术语保持统一
专利文件与文章中对同一技术特征的命名(如装置部件、方法步骤)需一致,避免因术语混淆导致审查员或公众误解技术方案,影响专利授权或权利稳定性。
- 技术效果描述相互支撑
文章中的实验数据、效果验证(如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可作为专利 “实用性” 的佐证,专利申请时可引用文章结论增强说服力;反之,专利中公开的技术细节也可补充文章的学术严谨性。
(六)、国际场景下的特殊考量
若计划申请国际专利(如通过 PCT 途径)或在境外发表文章,需注意:
- 部分国家对 “新颖性宽限期” 的规定不同(如中国对 “申请人自己在申请日前 6 个月内的公开” 给予宽限期,但需满足特定条件),需提前了解目标国法律;
- 国际专利申请的公开时间(自优先权日起 18 个月)可能早于文章在境外期刊的发表时间,需协调两者的公开节奏,避免专利因文章提前公开在他国丧失新颖性。
3.专利要求书
专利里面最核心的东西
注意: 权利要求书中涉及到的所有技术方案不能太具体,专利保护的是思想,而不是具体的实现方法,比如:不能写出具体算法是那个,具体步骤是那个,这个是写到具体实施例中才用到的。
- 权利要求书是法律性文件,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是你整个的技术方案,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主体方案及对现有技术做出的贡献必须记载在独立权利要求当中,从属权利要求中的内容作为对所引用的独立权利要求或从属权利要求的进一步限定。
- 此外,要记住权利要求书中的记载不得超出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 简单的语言表述步骤方法;权利要求不能出现 “等” “大约”、“优选” “可以” “比如” “不限于” 等不确定的词汇·
- 开始的每个序号表示权利要求几,一个权利要求书可以有无限个权利要求,但是10个以上就需要给专利局缴纳额外的费用,所以通常情况下限定在10个之内。
- 每一个权利要求只有结尾一个句号,中间文字不能用句号
- 权2的特征 = 权1 + 附加的特征〈其特征在于后面那一部分)。
- 这个引用其他权利要求的时候,序号是不做限制的,但是要注意,有没有引用基础的问题。比如:其特征在于,所属的卷积步骤…引用的权利要求就必须有卷积步骤。
- 名称和权1一致,不要加一种
- 对权1的每一个部分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 根据权利要求1或2:多项从属权利要求
- 根据权利要求1:单项从属权利要求
-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多项从属权利要求
- 专利法规定:一个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不能引用另外一个多项从属权利要求;单项从属权利要求可以引用多项从属权利要求
实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