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发明机器以来,人们就对人机之间的功能分配非常感兴趣,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过更多的概括梳理,却愈发复杂起来,其实,平心静气,蓦然回首,人、机的边界应该就是复、杂吧!人负责处理“杂”乱无章、无法数学建模、不能统计概率的事实或价值性事物,机器负责可以数学建模或统计概率、重“复”出现的事实性事物,环境就是把人类的“杂”与机器的“复”整合起来处理的“复杂”性平台,进而形成人机环境生态智能系统。
人机环境系统与智能都是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所以其本质也是超科技的……
一、人与机
1、人类负责“杂”
人类在面对复杂多变、缺乏明确规律的事物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们能够凭借灵感、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创作出各种风格迥异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难以用数学模型来精准描述其创作过程和艺术价值,每个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都是独特的,充满了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杂”赋予了艺术作品丰富的内涵和魅力;在社会关系处理方面,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情境灵活应对,运用同理心、道德观念等去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实与价值融合的人际矛盾和竞合事宜,这些也无法简单地用数学或概率来建模。
2、机器处理“复”
机器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处理那些具有重复性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或统计概率来把握的事实性事物。在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任务中,如分析海量的销售数据、气象数据等,机器可以通过预设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快速地进行数据的分类、整理、分析和预测,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参数,反复地执行相同的生产操作,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这些重复性的工作适合机器来承担。
二、环境的作用
环境作为人机交互、混合、融合的平台,需要能够将人类的创造力、情感、直觉等“杂”的因素与机器的高效计算、精确执行等“复”的能力有机结合。比如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机环境生态。在这个系统中,人类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反应等“杂”的因素,与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车辆自动驾驶系统的“复”的计算能力相互作用。交通信号灯系统根据实时的车流量等数据按照预设的数学模型进行智能调控,而人类驾驶员则在复杂的路况中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一些灵活的操作,两者通过道路这一环境平台相互配合,共同保障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环境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需要能够动态适应人和机器的不断进步。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处理的事物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相应地,环境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更好地发挥人机协同的优势。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环境不断升级,各种智能设备能够与人类用户进行更自然、更深入的交互。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电设备,而设备则根据用户的指令和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响应,这种环境的动态适应性使得人机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和高效。
三、人机环境生态智能系统的优势
通过人机分工合作,将人类和机器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医疗领域,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医疗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相结合,可以更快速、更精准地完成手术等医疗操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恢复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治疗效率。
人类的创造力算计与机器的强大计算能力相结合,能够催生出更多新的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谋划与机器的配合,进行大量的数据模拟和计算,从而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推动科学的进步;在产品设计领域,设计师可以利用机器的辅助设计工具,快速生成各种设计方案,并结合自己的创意进行优化和完善,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产品。同时,人机环境生态智能系统通过将人类的监督、决策与机器的自动运行相结合,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一些关键的工业生产系统或基础设施系统中,机器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稳定运行,而人类操作人员则实时监控系统的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突发故障,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结论
尽管当前AI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依然需要人类的方向把控,而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作为未来智能发展的重要趋势,可以将人类的谋划智慧、情感与创造力,机器的高效计算、精准执行能力,以及环境的整合与动态适应性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实现复杂事实与价值融合任务的更高效处理与协同优化。通过对人与机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合理分工以及环境的有效整合,这种系统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分配、推动科技进步,还能创造出更加智能、便捷和人性化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变革,使人类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挑战时更具适应性和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