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加剧了中国企业的经营压力,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与利润下滑成为普遍挑战。
8月5日,亚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1675.HK)发布的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也印证了这一态势。受通信行业持续降本增效影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25.98亿元,同比下降13.2%,整体经营承压明显。
同时,得益于在AI技术浪潮的强力驱动和较早的战略布局,亚信科技的新兴业务板块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成为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引擎。其中,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5G专网与应用业务稳步推进,同时通过持续优化数智运营业务结构,亚信科技亦成功拓展了非通信行业市场。
对此,亚信科技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高念书表示,下半年公司将延续“稳中求进”策略:一方面持续夯实通信行业根基,推动ICT支撑业务基本盘稳步回升;另一方面聚焦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5G专网与应用、数智运营三大增长引擎,加快签单节奏,预计下半年净利润将持续回升,全年利润表现将优于上年。
01.
AI大模型交付:
增长爆发,四重优势筑壁垒
今年以来,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持续突破及其向产业纵深加速渗透,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变革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这场变革不仅将AI创新延伸至社会经济末梢,更在深刻重构千行百业的底层逻辑,重塑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法则。
在此背景下,亚信科技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表现亮眼,新签合同金额约人民币7000万元,同比激增78倍;实现收入约人民币0.26亿元,同比飙升76倍。其增长势头之迅猛,令人瞩目。
不仅如此,在中国信通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大模型应用交付供应商名录》中,亚信科技也凭借在咨询规划、基础设施、大模型平台、应用、部署、服务及运营管理等七大维度的突出表现及跨行业实践,与华为云、百度、阿里通义、中国电信共同位列全国前六强。
可以看到,2025年是该业务正式发展的元年,虽然当前收入基数尚小,但增长动能强劲。更为关键的是,该业务订单储备充足,预计下半年将迎来大幅增长,全年目标锁定2-3亿元订单。
那么,面对竞争激烈的AI大模型应用交付市场,亚信科技缘何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呢?亚信科技副总裁、云事业部总经理傅葳将其核心竞争力提炼为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一是,行业理解深度。亚信科技在政企服务市场超30年的经验积累,构建了不可复制的场景认知壁垒。例如,在电网领域,其大模型解决方案可联动19个智能体,将电网故障处理周期从18个月大幅压缩至3个月;在石油勘探场景,通过时序大模型优化地质分析,显著提升油井定位成功率,单项目可避免数亿元损失。这种对行业核心痛点的精准把控,源自长期服务头部客户积累的“原子级”流程解构能力,实现了AI大模型解决方案与业务场景的深度契合。
二是,生态协同优势。亚信科技通过绑定头部技术生态,构建了不可替代的产业节点价值。目前,通过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英伟达、亚信安全等公司的合作,亚信科技已构建覆盖能源电力、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智能零售及其他大型企业的行业大模型端到端解决方案。此外,作为阿里云AI大模型星河计划核心合作伙伴,双方累计共同建设近百个项目,打造出众多大模型交付标杆案例,有力推进了AI大模型的产业化落地。
三是,自主技术创新。亚信科技通过体系化的工具链建设,实现了规模化交付的降本增效。目前,已打造面向千行百业、标准化、通用化的“本草”工具生态,包括:针对数据与模型基础平台的龙骨大模型开发工具;面向模型开发与服务层及AI应用开发层的灵芝大模型应用工具;以及针对大模型运营领域的石斛大模型运营工具,该生态实现了对AIP、Foundry、Apollo等国际主流平台的完整兼容与对标。
四是,强大交付能力。在AI大模型应用交付领域,亚信科技也具备超大规模项目管理和交付经验,其拥有一支400人的专职团队专注于工具迭代,能将项目经验沉淀为标准化模块。与此同时,其交付体系经运营商亿级项目验证,具备协调大规模跨企业专业团队的能力,奠定了高效管理与交付超大型项目的基础。
正是凭借这四大优势,亚信科技得以在通信、政务、能源、交通、金融、工业制造、石油石化、电气工程等行业沉淀出30多个标准场景及行业场景,成功完成众多应用交付项目,并打造出一系列标杆案例,持续巩固其在大模型交付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当然,在严酷的竞争面前,亚信科技也保持着清醒。高念书表示,大模型交付的时间窗口会聚集在未来的3-5年时间,而目前亚信科技大模型交付的业务量基数还比较小,公司也会在技术、人员、组织结构等方面加快积累,尤其要加快打造行业成功案例,树立行业标杆,为未来的爆发筑好基。
02.
数智运营业务:
结构优化,智能体重构运营
与AI大模型交付的爆发式增长相呼应,亚信科技的数智运营业务也在积极转型。尽管受到运营商降本增效策略的影响,该业务2025年上半年整体收入同比下滑8.8%,实现收入约人民币4.08亿元,但整体的业务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尤其是按效果付费及分成模式的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33.4%,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这也标志着该业务正加速从传统项目制向效果导向型服务转型。
其中,非通信行业拓展成为关键驱动力,该领域整体订单量上半年同比增长18.2%,尤其是金融行业表现尤为亮眼,增速高达48.3%。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为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及保险机构提供的“AI+数据工具链”服务,在风控建模、客户运营等场景有效释放价值。
高念书指出:“金融数据是黄金数据,其高质量和丰富性为AI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过去数据利用深度不足,如今通过AI技术的结合显著提升了效能。”
此外,汽车行业在激烈竞争中仍实现5.3%的增长,依托二手车线索智能评估、新能源汽车AI客服等效果付费服务构建了竞争壁垒;消费领域也实现4.4的增长,主要是借助“数据要素+智能体”模式,在文旅导览、零售推荐等场景取得突破。
而在通信行业,亚信科技也积极运用“场景+AI智能体”策略重构价值。公司与运营商联合创新,部署家庭客户营销服务助手、政企客户AI方案助手、AI一线营销助手等项目,助力提升运营效能和收入。与此同时,整合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权益资源与技术能力,联合运营商在家庭、商企客户领域开展创新合作,成功落地如AI智能营销、权益运营等项目,帮助客户开拓新收入来源。
展望未来,亚信科技计划将金融等行业的成功实践复制至更多行业领域,目标是显著提升非通信行业的收入占比,力争几年内形成通信与非通信业务“50:50”的健康平衡结构,降低对单一行业的依赖风险。
可以预期的是, 随着按效果付费模式在更多场景落地,以及智能体技术持续替代传统方案并释放潜力,亚信科技的数智运营业务也将日益成为驱动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另一引擎,这不仅为公司应对市场变化开辟了更具韧性的新通道,也将持续强化其核心竞争力,为亚信科技长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3.
5G专网与应用:
优势巩固,能源领域获突破
在5G专网这一重要增长阵地,亚信科技也持续为电力、矿山等关键行业构建新型通信基础设施,通过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产品、领先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和“交钥匙”工程,亚信科技也构筑了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稳固了其作为5G专网领域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5G专网与应用业务已签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0.82亿元,同比增长51.7%。受核电部分订单延迟、收入确认滞后影响,5G专网收入约为人民币0.47亿元,同比下降26.3%。下半年,亚信科技将加速推动订单转化,业绩将实现高速增长,全年目标锁定4亿元以上订单。
具体来看,在核电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在继续保持中核集团市场引领的基础上,成功突破华能集团,签约海南昌江核电厂3、4号机组5G专网项目。至此,公司服务的核电5G专网项目已覆盖全国7个核电基地29台机组,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2025年上半年,国家新批核电领域投资超人民币2,000亿元,预计公司核电5G专网业务将持续增长。
在新能源领域,面对超5000个风电场和约1.2万个光伏场站的巨大市场机遇,亚信科技也积极把握“窗口期”,目前已覆盖超210个新能源场站,并实现多个能源集团客户的项目突破。
在矿山领域,公司与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组建联营公司,探索“矿山与装备制造数智运营”新模式。上半年公司获得郑煤某智慧监管平台、中煤AI管控平台、中煤平朔某露天矿智慧交通等项目。此外,公司发布本安型5G专网基站获得入网许可,并与中煤科工常州院、中煤电气等多家5G本安认证商达成合作。同时,公司与杭州蛟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署本安5G专网基站框采协议。
由此可见,亚信科技精准锚定能源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高地,并将核电、新能源、矿山等高价值场景作为战略突破口,通过这一聚焦战略,公司不仅夯实了其在5G专网领域的头雁地位,更构筑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力优势“护城河”。
04.
ICT支撑业务:
积极转型,降本增效对冲压力
作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ICT支撑业务在行业调整期也展现出积极的转型姿态。亚信科技明确自身软件服务提供商定位,正视传统运营商行业结构调整的现实,立足运营商业务的“根据地”,稳固通信行业ICT支撑业务基本盘,为公司整体业务的提升和转型夯实基础。
高念书表示,本次业务分类调整旨在“将B域、O域等运营商‘方言’改为ICT分类的‘普通话’”,此举不仅解决了跨行业客户(如能源、政务)的术语理解障碍,也更聚焦未来的行业增长趋势。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ICT支撑业务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收入约为人民币21.18亿元,但受运营商整体投资压降等因素影响,收入同比下降14.7%。公司正通过AI注智、存量客户新业务布局、新客户拓展以及政企市场联拓等举措对冲BSS业务的下行压力。
首先,在新业务拓展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加速AI在BSS和OSS业务中的应用,新签项目48个。AI工具平台部署超10省,产销品及辅助受理等数字人项目落地超10个。此外,公司稳步拓展新客户与新项目,香港电讯HKT项目第一阶段系统顺利上线。
其次,在政企市场联拓方面,亚信科技聚焦数据治理、可信数据空间、公共服务、低空经济等领域,与运营商客户携手开拓市场,相继落地某能源央企数据治理、某省能源局数联网、某省建设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某市健康服务平台、某省林业和草原局数字林业平台、某市景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项目。
最后,在公司组织转型方面,亚信科技也持续推进组织形态从“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降低交付成本,并利用AI大模型等新工具赋能内部运营,实现降本增效目的,确保ICT支撑业务全年收入降幅显著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2025上半年,亚信科技仍然持续强化云网和数智等产品技术引领力,其研发投入4.15亿元,占收比16.0%,同样也彰显了其面向未来投资的决心和信心。
毫无疑问,面对通信行业的周期性挑战,亚信科技通过一系列创新布局,其清晰的转型路径已“跃然纸上”——依托AI大模型交付业务的爆发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的数智运营业务、在能源高地取得突破的5G专网业务,以及积极应对挑战、寻求转型的ICT支撑业务,公司正合力构建驱动未来增长的新业务格局。
正如高念书最后所言:“通信行业养育了亚信科技,我们也将凭借沉淀了三十余年的能力图谱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随着下半年订单加速转化与新业务增长引擎的持续发力,亚信科技有望实现全年业绩的稳健回升,这不仅将构筑起公司的抗周期韧性,更将打开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总的来说,深厚的行业积淀、前瞻的技术布局、强大的生态协同与卓越的交付能力,正是亚信科技在经济周期波动与技术范式变革中保持韧性、实现增长的核心支撑。尤为可贵的是,在此过程中,亚信科技还始终立足实际,坚持稳健推进的转型方式,也真正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其价值可谓:“不止于眼下,更关乎未来。”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资深科技媒体人申斯基创办,20多年科技内容传播工作经验,长期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智化、ICT基础设施、汽车科技等内容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