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平台笔记协作:cpolar 提升 Obsidian 知识库共享效率方案

发布于:2025-08-19 ⋅ 阅读:(22) ⋅ 点赞:(0)

前言

“我的 Obsidian 笔记库分散在台式机、笔记本和手机上,每次切换设备都要手动同步,经常忘记哪个版本是最新的”—— 这是许多知识工作者的共同困扰。Obsidian 作为本地优先的笔记工具,虽保障了数据安全,却难以满足多设备协作需求。传统同步方案要么需要专业技术知识,要么依赖第三方服务,普通用户往往望而却步。

知识工作者面临的典型痛点包括:多设备间笔记版本混乱,手机端无法访问电脑上的最新研究笔记,团队共享知识库需要复杂的权限配置。更令人沮丧的是,许多用户因同步困难放弃使用 Obsidian 的双向链接功能,削弱了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

cpolar 内网穿透服务为 Obsidian 用户提供了 “零门槛” 的同步解决方案。通过在主力设备上运行 cpolar 客户端,即可将本地笔记库安全暴露至公网,其他设备通过标准 WebDAV 协议访问,所有操作通过 Obsidian 插件自动完成。

这种 “私人笔记云” 模式特别适合三类用户:一是需要多设备工作的创意人士,二是注重数据隐私的学者和研究员,三是小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

1. 群晖开启Webdav服务

在群晖套件中心,搜索webdav套件进行安装,安装后打开webdav套件进行设置

image-20231227114530035

开启webdav服务的http连接,连接端口默认5005端口,开启后,webdav就设置好了

image-20231227114625224

webdav设置好后,为了方便区分Obsidian的笔记数据,需要创建一个文件夹,作为Obsidian通过webdav连接使用,打开群晖控制面板—点击共享文件夹,点击新增

image-20231227132447826

输入一个名称,名称可以自定义,然后一直点击下一步创建即可

image-20231227132544842

创建完成后,打开群晖File Station,即文件管理器,可以看到我们创建的文件夹,这个就作为Obsidian访问同步数据的文件夹,然后开始下面在群辉安装Cpolar内网穿透,实现远程访问群晖webdav服务

image-20231227132752628

2. 群晖安装Cpolar

点击下面Cpolar群晖套件下载地址,下载相应版本的群晖Cpolar套件

https://www.cpolar.com/synology-cpolar-suite,

20221222170135

打开套件中心,点击右上角的手动安装按钮。

20221117182200

选择我们本地下载好的cpolar安装包。

20221117182209

点击下一步按钮

20221117182214

点击同意按钮,然后点击下一步

20221117182222

最后点击完成即可。

image-20230613160618406

安装完成后,在外部浏览器,我们通过群晖的局域网ip地址9200端口访问Cpolar的Web管理界面,然后输入Cpolar邮箱账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image-20230612165349594

3. 配置Webdav远程地址

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创建隧道,创建一个webdav的公网地址隧道!

  • 隧道名称:可自定义命名,注意不要与已有的隧道名称重复
  • 协议:选择http
  • 本地地址:5005 (默认webdav端口)
  • 域名类型:免费选择随机域名
  • 地区:选择China vip

点击创建

image-20231227125001881

隧道创建成功后,点击左侧的状态——在线隧道列表,查看所生成的公网访问地址,有两种访问方式,一种是http 和https,我们只需要使用http地址即可,因为webdav的5005端口是http访问端口,非https

image-20231227125020945

4. Obsidian 安装Remotely Save

打开Obsidian,点击右下角 设置,我们需要安装一个外部社区插件用来连接群晖中的webdav,点击浏览,进入社区插件市场

image-20231227133158548

搜索Remotely Save这个插件进行安装

image-20231227133426662

安装后记得点击启动

image-20231227134022759

然后回到设置主界面,可以看到底部出现了Remotely Save 插件,点击按钮开启即可

image-20231227134159217

5. Obsidian远程连接Webdav

上面我们安装完成remotely save 插件后,现在进行连接,在设置界面左下角,点击remotely save

image-20231227134538740

按照下面参数,选择webdav,输入cpolar公网地址,注意,cpoalr公网地址后面需要加上我们群晖文件里面的目录名称,即我们上面在群晖创建的document文件夹,格式为:cpolar公网地址/document,例如:http://3b983796.r9.vip.cpolar.cn/document这样填写,然后输入群晖用户名,和密码,点击下面检查

image-20231227134957794

点击检查后,会提示连接成功,这样就设置好了,无论在任何设备,都可以按照上面安装方式,安装Remotely Save插件,然后通过cpolar公网地址进行连接本地webdav同步数据!

image-20231227135423843

小结

为了更好地演示,我们在前述过程中使用了cpolar生成的隧道,其公网地址是随机生成的。

这种随机地址的优势在于建立速度快,可以立即使用。然而,它的缺点是网址由随机字符生成,不太容易记忆(例如:3ad5da5.r10.cpolar.top)。另外,这个地址在24小时内会发生随机变化,更适合于临时使用。

我一般会使用固定二级子域名,原因是我希望将网址发送给同事或客户时,它是一个固定、易记的公网地址(例如:obsidian.cpolar.cn),这样更显正式,便于流交协作。

6. 固定Cpolar公网地址

由于以上使用Cpolar所创建的隧道使用的是随机公网地址,24小时内会随机变化,不利于长期远程访问。因此我们可以为其配置二级子域名,该地址为固定地址,不会随机变化【ps:cpolar.cn已备案】

注意需要将cpolar套餐升级至基础套餐或以上,且每个套餐对应的带宽不一样。【cpolar.cn已备案】

登录cpolar官网,点击左侧的预留,选择保留二级子域名,设置一个二级子域名名称,点击保留,保留成功后复制保留的二级子域名名称

image-20231227140309823

保留成功后复制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的名称

image-20231227140338925

返回登录群辉中安装的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找到所要配置的隧道,点击右侧的编辑

image-20231227140414438

修改隧道信息,将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配置到隧道中

  • 域名类型:选择二级子域名
  • Sub Domain:填写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

点击更新(注意,点击一次更新即可,不需要重复点击)

image-20231227140442209

更新完成后,打开在线隧道列表,此时可以看到公网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地址名称也变成了固定的二级子域名的名称域名

image-20231227140535077

然后我们修改上面设置的cpolar地址,改为使用我们固定的地址,修改完成点击检查

image-20231227140737801

可以看到,同样提示成功,这样我们一个固定的cpolar公网远程地址就设置好了,不用担心变化,下面我们进行同步笔记演示

image-20231227140818318

7. PC和移动端笔记同步演示

在windwos设备,我们编写一个测试笔记数据,然后点击左边同步按钮,可以看到右边会提示同步数据成功,这样我们就完成远程同步数据到群晖webdav里面了,无需公网服务器,也不用公网IP

image-20231227141608516

然后我们打开手机Obsidian软件,自行安装Remotely Save插件,进入插件设置,选择webdav连接,

image-20231227143139897

填写cpolar的公网地址,输入群辉用户名和密码

image-20231227142758166

注意记得修改这个名称,然后点击check按钮

image-20231227143348250

点击check后可以看到提示成功即可

image-20231227143812826

然后回到主界面,点击右下角

image-20231227144537480

选择点击Remotely Sava进行同步

image-20231227144624480

然后回到主界面,点击旁边试图,即可看到成功同步了我们的笔记数据,这样就完成了移动安卓端也可以远程本地群晖webdav进行数据同步,无公网IP,无云服务器!

image-20231227144817688

当跨平台笔记工具遇上内网穿透技术,Obsidian与CPolar的结合重新定义了知识管理的边界。无论是个人建立私有文档服务器,还是团队在隔离网络中协作更新,这套方案都通过安全加密通道和灵活配置能力,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兼顾自主权与可访问性的新型工作流——这正是数字时代知识工作者所需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