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智能眼镜:能源行业运维的数字化革新

发布于:2025-08-30 ⋅ 阅读:(24) ⋅ 点赞:(0)

在高温、高压、高危的能源生产环境中,AR智能眼镜正在悄然改变百年行业的运维规则。从电力巡检到煤炭开采,从风电运维到火电厂应用,AR技术不仅提升了运维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本文将探讨AR(www.teamhelper.cn)智能眼镜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场景、技术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电力巡检:三位一体的革新

2025年6月,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临平勤学开关站首次运用AR技术对一、二次保护设备进行巡视检查,成功实现浙江省内首次AR智能眼镜与电力巡检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标志着能源行业运维模式正式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系统性构建起“AR智能眼镜巡检 + 无人机巡检 + 机器人巡检”三位一体的新型电力巡检体系。该体系打破了传统单一巡检模式的局限,以多技术协同创新为核心,为电网智能化运维注入全新动能。

在近距离检测方面,AR智能眼镜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对设备的近距离精细化检测,解决了人工巡检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例如,AR眼镜可以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等,帮助巡检人员快速定位潜在问题。

二、煤炭开采:井下获认证的智能装备

2022年5月,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井下光波导AR智能眼镜获国家安标中心颁发的煤安证书。这标志着国内首个获煤安认证的井下光波导AR眼镜正式投用,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多种服务。

针对井下复杂环境,该AR眼镜在防水、防尘、防噪音、信号处理等方面表现优异。在视频数据处理、虚实结合的三维展示、实时音视频通话、在线标注分析等方面做到了低延时、高流畅度,可长时间连续使用。这些特性使得AR眼镜在井下作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三、风电运维:克服环境挑战的创新方案

风电运维多以人工为主,而风电机组大多处于环境崎岖、恶劣的偏远地区,分布间隔距离大,人工运维费时费力。通过AR + AI技术可以为风电企业有效赋能。

谷东科技H4000D高倍率、长距离摄像头,结合AI算法经验,将企业在巡查、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离散经验与数据进行整合。在风电行业,AR眼镜的远程协同能力特别有价值。由于风车机箱位置较小,无法同时容纳多人,通过AR眼镜的远程协同功能,可由二线专家对一线人员进行指导。

四、火电厂应用:复杂环境下的智能助手

在火电厂高温、高压、设备密集的复杂环境中,AR眼镜通过光波导与AI技术,实现设备故障实时识别与数据联动,提升运维效率与安全性。

显示技术是物理基础。光波导技术通过纳米级光栅或几何反射结构传输图像,将镜片厚度压缩至1-2mm,重量较传统方案降低40%以上。85%以上的透光率接近普通眼镜,确保工作人员在观察设备时,既能清晰看到叠加的数字信息,又不会丢失对真实场景的完整感知。

AI技术则是“智慧内核”。基于专业场景故障案例训练的AI大模型,如同随身携带的“资深工程师”。视觉语言模型(VLM)能实时比对设备图像与故障手册,看到管道锈迹时,会自动调取近三个月巡检记录,结合实时温度数据判断是否为腐蚀泄漏前兆。

五、未来展望: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随着AR技术涉及的硬件和软件领域不断改善,其在能源行业的应用案例也越来越丰富。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利用AR远程会诊技术进行远程建造,通过多方协同,提升建设速度和效率。

AR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渐深入,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支持。未来,随着A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随着AR技术在能源行业的不断普及,运维人员不再需要牢记繁复的操作手册和依赖多年的经验积累。智能眼镜实时识别设备,自动加载操作指南,甚至远程连接专家提供指导——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已成为能源工人的日常工具。

从电力到煤炭,从风电到火电,AR技术正在全面融入能源行业的每一个角落,为这个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效率。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再只是口号,而是通过一副小小的AR眼镜,变成了触手可得的现实。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