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行动意见,明确六大重点领域

发布于:2025-09-02 ⋅ 阅读:(21) ⋅ 点赞:(0)

你好,我是杰哥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和智能社会建设绘制了清晰路线图。

这份名为《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首次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行动和保障措施。

意见》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从试验探索迈向价值创造阶段,但仍存在供需对接不畅、应用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强战略引导和统筹指导。

01 总体目标:三阶段发展路径

意见》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02 六大重点行动

意见》提出了六个重点领域的“人工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排在首位,旨在加速科学发现进程,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重点是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着眼于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旨在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03 八项基础支撑

意见》还明确了8项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

在智能算力统筹方面,我国将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与使能软件生态培育,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工程落地。

同时,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充分发挥“东数西算”国家枢纽作用,加大数、算、电、网等资源协同。

04 产业影响与机遇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行动将给产业链上下游多环节带来利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表示,居民消费和工业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

前者主要以人工智能信息服务为主,后者主要以工业智能机器人为主。

三类产业链环节将重点受益:一是算力相关环节,包括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算力服务中心等。

二是数据相关环节,包括数据标注、数据清洗处理、数据仓库等。

三是算法相关环节,包括人工智能软件、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服务等。

05 保障措施与发展环境

为营造良好应用环境,我国将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应用规范、伦理规则。

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应用试错容错管理制度,推动重点场景“敢开放”“真开放”。

推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放场景等支持技术落地。

在促进产业生态发展方面,将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

同时,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

未来展望

到 2027 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将超过 70%;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0%以上。

中国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已经超过300家,相关收入占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总体规模的七成左右。

独角兽企业集中在大模型、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商业智能应用和智算芯片等领域。

最后

这份意见的实施将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中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

AI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它将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