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ICT & HCIA & eNSP 习题汇总】——题目集23

发布于:2025-09-04 ⋅ 阅读:(24) ⋅ 点赞:(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VRRP 优先级手工设置的范围是()。
A、0~127
B、0~255
C、1~127
D、1~255

考点:网络层
解析:(B
VRRP 中根据优先级来决定哪台路由器充当 Master 路由器,VRRP 优先级的取值范围是 0~255,其中0和255不能直接配置。当原 Master 设备发生故障后,VRRP 备份组中的 Backup 设备将会重新选举新的 Master ,选举的依据是各个设备的 VRRP 优先级值,优先级值越高,被选举为Master设备的可能性越大。所以,选项B正确。

2、在路由器命令行执行此命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路由优先级为 20
B、该路由的 NextHop 为 10.0.12.2
C、该路由可以指导源 IP 地址为 10.0.12.2 的数据包转发
D、该路由可以指导目的 IP 地址为 10.0.2.2 的数据包转发

[Huawei] ip route-static 10.0.2.2 255.255.255.255 10.0.12.2 preference 20

考点:网络层
解析:(C
静态路由(route-static)的功能是:告诉路由器 “当收到目的 IP 地址属于某网络的数据包时,应该转发到哪个下一跳”。该命令是配置一条目的网络为 10.0.2.2/32(主机路由)的静态路由,下一跳为 10.0.12.2,优先级为 20。所以,该路由的目的网络是 10.0.2.2/32(精确匹配单个 IP),专门用于指导目的地址为 10.0.2.2 的数据包进行转发,与 “源 IP 地址为 10.0.12.2 的数据包” 无关,选项D错误。

3、在VRRP 热备份中,用display hsb-service查看 HSB 通道状态,若显示( ),表示链路未连接。
A、Connected
B、Disconnected
C、Up
D、Down

考点:网络层
解析:(B
VRRP 热备份中 HSB,即热备份服务,该题考察通道状态的显示状态。Disconnected 表示 “未连接”,是直接对应 HSB 链路未建立的状态,符合题目描述。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是 “已连接” ,选项C是 “运行中”,选项D是 “不可用”。

4、在无线局域网(WLAN)的规划与设计方面,不属于基本流程的是()。
A、需求分析
B、现场勘查
C、方案设计
D、流量抓包分析

考点:无线局域网
解析:(D
WLAN 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五方面:需求分析(收集):明确网络覆盖范围、用户量、带宽要求等业务需求;现场勘查:评估部署环境(如建筑结构、干扰源、障碍物等);方案设计:制定 AP 部署位置、信道规划、功率配置等技术方案;安装施工:按设计安装设备并配置参数;验收优化:测试覆盖效果、调整参数以优化性能。所以,流量抓包分析是属于网络部署后的故障排查或性能优化手段,并非规划设计阶段的基本流程,选项D错误。

5、交换机 SWA 的端口 Ethernet 0/0/1 已经配置成为 Trunk 端口类型。如果要使此端口允许 VLAN 2 和 VLAN 3 通过,则需要使用下列哪个命令?
A、[SWA-Ethernet0/0/1] vlan permit 2 3
B、[SWA-Ethernet0/0/1]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3
C、[SWA-Ethernet0/0/1] undo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3
D、[SWA-Ethernet0/0/1] trunk port Ethernet 0/0/1 vlan 2 3

考点:交换技术原理
解析:(B
在交换机配置中,对于已设置为 Trunk 类型的端口,允许特定 VLAN 通过的标准命令格式为:

[SWA-Ethernet0/0/1]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vlan-id]

所以,选项A是正确。而若要取消该配置(即不允许 VLAN 2 3 通过),可使用 undo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3实现,选项C错误。选项D中,进入端口视图后,可以直接命令针对当前端口,无需再重复写端口名称Ethernet 0/0/1,选项D错误。

6、源主机 ping 目的设备时,若网络正常,目的设备接收报文后会向源主机回应()报文?
A、Echo Request
B、Echo Reply
C、Time Exceeded
D、Address Mask Reply

考点:网络层
解析:(B
源主机发送 Echo Request(回显请求) 报文来探测与目的设备的连通性,选项A错误。若网络正常且目的设备可达,目的设备会返回 Echo Reply(回显应答) 报文作为回应,选项B正确。Time Exceeded是“超时” ,也是 ICMP 差错报文,不过通常在报文 TTL 耗尽或分片重组超时时发送,选项C错误。另外,Address Mask Reply 用于响应主机对子网掩码的查询请求,与 ping 过程没有关联,选项D错误。

7、在 Linux 系统中,管理员执行了以下操作序列:
(1)使用 ifconfig eth0:0 192.168.1.100 netmask 255.255.255.0 配置网络
(2)执行 route add -net 10.0.0.0 netmask 255.255.255.0 gw 192.168.1.1 添加路由
(3)运行 traceroute www.example.com 时显示 "* * * "
(4)使用 nslookup www.example.com 能正常解析到 IP 地址
以下关于该操作序列的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 1 配置了 eth0 的虚拟接口,IP 为 192.168.1.100
B、步骤 2 添加了到 10.0.0.0/24 网段的静态路由,网关为 192.168.1.1
C、步骤 3 中 “* * *” 表示目标主机不可达,原因一定是路由配置错误
D、步骤 4 说明 DNS 解析功能正常,排除域名解析导致的通信故障

考点:Linux网络配置命令
解析:(C
Linux中的ifconfig 命令除了用于查看、配置、启用或禁用网络接口,显示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还可以配置网络接口的IP地址、掩码、广播地址、网关等。这里的ifconfig eth0:0是创建虚拟网络接口的标准方式,此处成功配置了 IP 和子网掩码,选项A正确。route add -net明确指定了目标网段、子网掩码和网关,符合静态路由配置规范,选项B 正确。(这里的gw代表指定路由使用的网关,即网关为192.168.1.1)。Linux中的traceroute 命令与Windows的tracert命令类似,用于确定IP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数据包从源主机到达目的主机的中间路径),这里traceroute显示 "* * * " 表示中间节点未返回 ICMP 超时报文,可能原因包括:防火墙过滤 ICMP 报文、目标网络存在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路由环路等,并非一定是路由配置错误。所以,选项C错误。nslookup 命令用于查询域名信息,诊断域名系统(在网络故障时诊断网络问题),nslookup能解析到 IP,说明 DNS 服务器工作正常,可排除域名解析问题,选项D正确。

8、下列关于 HTTP 请求报文及对应命令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使用 GET 请求访问网页时,请求参数会附加在 URL 后
B、POST 请求可向服务器提交表单数据,数据通过请求体传输
C、DELETE 请求的作用是删除 URL 所指定的资源
D、向目标 URL 发送 HEAD 请求,会获取该 URL 对应的完整网页内容

考点:应用层
解析:(D
HTTP 报文分为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前者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报文,而后者是服务器应答客户端的报文。这里考察的知识点是请求报文。GET 请求的参数会以 “URL?参数名=值” 的形式附加在 URL 后(例如https://editor.csdn.net/md?not_checkout=1&spm=100.25.31.4503&articleId=15194),这是GET 请求的典型特征。所以,选项A正确。POST 请求用于向服务器提交数据(如表单、文件),数据会封装在 “请求体(Body)” 中,不会暴露在 URL 里,数据通过请求体传输,安全性和数据容量上限优于 GET,选项 B 正确。DELETE 请求是用于删除URL所指定的资源,所以,选项C正确。HEAD 请求与GET 请求类似,但仅会获取 URL 对应的 “响应头信息”(如内容长度、服务器类型),不会返回完整网页内容(GET才会获取完整内容),选项D错误。

9、路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来划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对应静态路由
B、静态路由较简单
C、动态路由适用于大小型网络
D、自适应路由选择对应动态路由

考点:路由技术原理
解析:(C
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的核心特征是 “路由策略固定,不随网络变化调整”,这与静态路由(需人工配置、路由表不会自动更新)的定义完全匹配,配置逻辑简单,无复杂的路由协议计算过程,所以选项A、B正确。自适应路由选择的核心特征是 “能根据网络拓扑变化(如链路故障)或通信量波动,自动调整路由路径”,这与动态路由(通过 OSPF、RIP 等协议实时交换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的定义完全匹配,所以选项D正确。动态路由虽能自适应网络变化,但需路由器间频繁交互路由协议报文(如 OSPF 的 Hello 包、LSA 更新包),会占用一定的网络带宽和设备算力。因此,动态路由更适用于大型网络(拓扑复杂、变化频繁,人工维护静态路由成本高);而小型网络(拓扑简单、变化少)更适合用静态路由(减少协议开销,降低设备负担),并非 “适用于大小型网络”。所以,选项C错误。

10、某企业存储系统配置如下:2 个独立 RAID 组(RAID5-1 含 6 块 4TB 磁盘,RAID5-2 含 8 块 4TB 磁盘),同时配置 1 块全局热备盘和 1 块针对 RAID5-1 的特定热备盘。下列关于该存储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 RAID5-1 中 1 块磁盘故障,特定热备盘会优先替代故障盘完成恢复
B、若 RAID5-2 中 1 块磁盘故障,全局热备盘会自动替代故障盘完成恢复
C、RAID5-1 的实际可用容量为 5×4TB=20TB,RAID5-2 的实际可用容量为 7×4TB=28TB
D、若 RAID5-1 同时故障 2 块磁盘,特定热备盘与全局热备盘会共同替代故障盘,确保数据不丢失

考点:磁盘存储技术
解析:(D
实现 RAID5 至少需要3块磁盘,因为 RAID5 中有一块硬盘作为校验盘。由于配置了 1 块全局热备盘和 1 块针对 RAID5-1 的特定热备盘,所以 RAID5-1 或 RAID5-2 中1块硬盘故障,符合选项A、B描述,正确。根据RAID5 的特性可知,总磁盘数量为 n,RAID5 需要 1 块磁盘的空间存储校验信息,因此实际可用的 “有效空间占比” 为(n-1)/n,目前已知RAID5-1 含 6 块 4TB 磁盘以及RAID5-2 含 8 块 4TB 磁盘,所以(6-1)×4TB=20TB,(8-1)×4TB=28TB,分别是RAID5 两个组的可用容量。所以,选项C正确。由于RAID5 的限制是 “仅支持单盘容错”—— 即使配置了多块热备盘,若同一 RAID 组同时故障 2 块磁盘(超出单盘容错能力),热备盘无法完成数据恢复(因缺少 2 块磁盘的数据,校验信息无法反向计算完整数据),数据会丢失,所以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