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
本题考查音频文件大小计算。
声音文件大小(B)=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8。
而本题需要将公式变形为:采样频率=声音文件大小(KB)×1024÷(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间÷8),代入数值后可得采样频率约等于44.1KHz。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来源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信息技术》题第5题
解析
本题考查音频文件的计算。
音频文件大小(字节)= 采样频率 × 量化精度 × 声道数 × 时间 ÷8,将题干中的数值代入,求得该音频文件的大小=44.1×1000×16×2×4÷8÷1024≈689KB。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题第10题
解析
本题考查ADC的功能。
ADC的功能是将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DAC的功能是将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来源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题第13题
- 采样频率:44.1kHz
- 位深度:16bit
- 声道数:单声道
- 时长:5秒
解析
本题考查音频文件大小的计算。
音频文件存储容量(字节)=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位)×声道数×时间(秒)÷8,存储比例=处理前存储容量∶处理后存储容量。将题目中的参数代入,可得(44.1×1000×24×2×10÷8)∶(44.1×1000×16×1×5÷8),求得结果为6∶1。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来源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信息技术》题(考生回忆版)第9题

解析
本题考查GoldWave中的基本操作。
B项:图中可以看出只选择了左声道,不改变其它参数,仅将当前选中部分“裁剪”选中部分后,只会对左声道产生影响,右声道不会发生变化。
A项:执行“裁剪”操作后,只会保留左声道选中部分,左声道其余部分为静音,右声道没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执行“静音”操作后,按原参数进行保存,该音频的文件存储容量不会发生变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将左声道全部选中,单击“删除”按钮后直接保存,则该文件中左声道全部静音,但依然为双声道文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来源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信息技术》题第6题

解析
本题考查GoldWave。
D项,由题图可知,表明选中部分从49.913到 1:22.465,总计32.552秒。描述错误。
A项,由题图可知,五星红旗.mp3是单声道音频。描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由题图可知,五星红旗.mp3的采样频率是44100Hz。描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由题图可知,五星红旗.mp3的音频总长度为2:47.1,约为2:47。描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来源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信息技术》题第13题

解析
本题考查GoldWave相关知识。
C项:因图中只选中了右声道,此时执行“剪裁”操作,左声道不发生变化,右声道选中部分保留,未选中部分删除(裁剪)即静音。因此,C项正确。
A项:从图中属性栏可以看出,该音频采样频率为44100Hz。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通过图中标题栏或属性栏可以看出,进行加工处理的音频为wav格式,wav是微软公司开发的无压缩的音频格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图中选中的是右声道,且选中音频为第20~50秒,共计30秒,此时执行“剪切”操作,后续音频会向前移动,右声道音频最后的30秒为静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来源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信息技术》题第9题
解析
A项:由音频数字化处理可知,录音的过程就是把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需要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故①正确。播放声音的过程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声音信号,故②正确。未经压缩的音频文件所需的存储空间的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字节)=(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声道数)/8×时间,采样频率越大,得到的声音文件就越大,故③正确。音频数字化的采样频率和量化精度越高、声道数越多,则音质越好。故④错误。A项正确。
B项:由未经压缩的音频文件所需的存储空间的计算公式可知,③正确。由音频数字化的采样频率和量化精度越高、声道数越多,则音质越好,可知④错误。
C项:由音频数字化处理可知,录音的过程就是把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需要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可知①正确。由音频数字化的采样频率和量化精度越高、声道数越多,则音质越好,可知④错误。
D项:由音频数字化的采样频率和量化精度越高、声道数越多,则音质越好,可知④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解析
剪裁的音频时长为选中的音频,而图中选中了45秒到1分45秒,共1分钟。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来源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信息技术》模拟题7第3题

解析
A项:由图可知该音频的采样频率为44.1kHz,比特率为1411kbps,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该音频是双声道,当前编辑的是左声道,插入10秒“静音”,音频时长从30变为40,故音频文件容量将增加1/3,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该音频是双声道,对左声道操作,不影响文件大小,C项错误,当选;
D项:该音频是双声道,当前编辑的是左声道,执行“裁剪”操作,文件总时长不变,该文件类型为wav,文件大小=采样频率*量化位*声道数*时长/8=44.1*16*2*30/8≈5M,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来源
教资模拟-多媒体技术第12题
解析
①要尊重别人制作的劳动成果,不得随意截取别人的内容,因此①不正确。②学校资源素材库是免费公开的资料,可以选用合适的素材。③和④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加工后可以成为视频素材。因此,本题正确的应为②③④。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A项:量化,就是将采样后的声音幅度划分成多个幅度区间,将落入同一区间的采样样本量化为同一个值。量化实现了对模拟信号在幅度上的离散化处理。故先采样,后量化。
B项: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需要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采样,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抽取模拟音频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样本,实现对模拟音频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处理。量化,就是将采样后的声音幅度划分成多个幅度区间,将落入同一区间的采样样本量化为同一个值。量化实现了对模拟信号在幅度上的离散化处理。编码,就是将采样和量化之后的音频信号转换为“1”和“0”代表的数字信号。因此B选项正确,当选。
C项:编码,就是将采样和量化之后的音频信号转换为“1”和“0”代表的数字信号。故量化在编码之前。
D项:编码,就是将采样和量化之后的音频信号转换为“1”和“0”代表的数字信号。故采样和量化在编码之前。
故正确答案为B。

解析
从图中获知音频的大小为430KB,采样频率为44kHz=44000Hz,采样精度为16,声道是单声道,已知音频存储容量公式为:(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声道数)×时间/8(字节)。经过转换,带入数值求播放时长=430*1024/(44000*16*1/8),时长为5s。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44x1000x1x16x播放时长 / (8x1024) = 430

解析
在视频轨中,两段不同素材之间可以设置转场效果,使得两段素材播放更加自然。仅有2是指在两段素材之间,符合转场要求。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来源
教资模拟-多媒体技术第2题

解析
A选项,音频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选项,剪裁后,音频时长为1秒。C选项,更改音量后,量化位数不变。D选项,静音后,音频文件大小不变。故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来源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信息技术》模拟题6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