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型管理者》读书笔记-第1篇 【教练原则】

发布于:2022-12-26 ⋅ 阅读:(880) ⋅ 点赞:(0)

请添加图片描述

前言

管理的好坏于管理者的好坏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取得优异的业绩,企业就必须让它的每个团队都拥有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我们对于教练的定义是:基于对话技术,赋能个人达成绩效目标的持续过程。也就是说,教练技术的本质是对话。对话至少包含3个方面,即听、问、说。教练的三项核心技术:倾听技术、提问技术、反馈技术

就想练武功一样,真正的高手在于内功心法的修为,这就是教练的原则。所以,“最少教练装备”包括1套心法(教练原则)、3项基本功(3项核心计划)和1个套路(教练流程)。

绩能教练方向之轮(用练武来做类比):

“绩”:绩效、业绩,代表结果和目标;“能”:赋能,通过赋能给他人达成目标,代表过程;同时绩能二字说明了在“事”和“人”两方面的统一性,即通过赋能他人达成事的结果。

  • 教练原则就是武功的心法,在方向之轮轴心的位置;
  • 教练3项核心技术就是基本功,是方向之轮的轮辐,起到支撑和连接轴心及轮框的作用;
  • 教练的对话流程就是武功套路,是方向之轮的轮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1 篇 教练原则

掌握教练心法,塑造教练心智模式,原则就如同灯塔,是不动摇的自然法则 ——史蒂芬·柯维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做人的标准,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标准形成了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不同的心智模式又衍生出不同的思维和行为,这些思维和行为又把我们变成截然不同的人。这个标准就是操纵“人”的最底层的代码 ——原则。

**教练的原则同样代表着教练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模式,这是教练的“道”。**只有心智模式升级和成长,教练才能拥有高级的智慧,才能激发本质的改变,也才能更好地学习“术”层面上的技能和流程,正确指引人们的言语和行动。

第1章 非教练式对话与教练式对话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把事情做成”。这与教练特别相似:教练永远不会替运动员上场,而是通过激发运动员去拿到冠军(绩效);教练比运动员强的不是运动能力,而是通过赋能使运动员的专业能力更强!

许多管理者虽然顶着管理者的头衔,但是充当了顾问设置执行者的角色,他们直接代替员工组去解决本该属于员工责任范围内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背猴子”现象。

1、非教练式对话与教练式对话对比分析:

1.1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非教练式的场景:

  • 紧急的事情
  • 能力较弱的下属(比如:新员工)

3、忙、盲、茫的的管理“迷思”

很多管理者会说:“我每天都很忙,忙得连救火的时间也没有,哪还有时间教人啊?”

  • 因为忙,所以没有时间教下属;
  • 常常用非教练式方式
  • 自己“背猴子”,结果让自己更忙(回到忙的状态)

以上就是一个让自己更忙的恶性循环,并且无法解脱。因为自己忙于“背猴子”,所以时间管理失控,对事务的优先级不加区分,盲目处理,此为“盲”。由于盲目,时间都被紧急、重要的事务占据了,你就无法对目标、战略等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务进行提前思考和决策了,于是你就面临“茫”,即茫然。

怎么办?摆脱之道就是从根源入手,即 将非教练式转变为教练式!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教练式方式;⑤下属“背猴子”;⑥下属忙。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教下属,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直接下达命令,一开始看起来似乎更高效,但无法提升员工的能力,也无法激发员工的能动性,管理者永远摆脱不了救火队长的角色,也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更长远的规划。

我们要知道,“忙”其实是症状,不是根源。根源就是管理者总是以直接下达命令、给予现成答案或自己出马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既没有成长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领导才会那么忙、盲、茫。

第2章 教练与教练原则

非教练式对话中的“时常打断、质问、责问”反映的是上司不相信下属的能力(思考与执行的能力),因此上司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教练式对话中的“耐心”、“启发”、“引导”反映上司耿相信下属完全有能力、有潜能自主完成工作,所以上司不是主动代替下属完成工作,而是引导和支持下属完成工作,上司只是一个支持者和陪伴者。

1、教练原则—ONE原则

绩能教练的3项原则:相信(OK)、赋能(Nurture)、期望(Expect)

相信:相信对方是可行的,即完全有能力、有潜能、有资源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相信是教练所秉持的基本信念,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相信,就是要相信对方拥有巨大的潜能。一个人的表现不佳,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潜能,而是因为有干扰存在,从而影响了他的表现。

赋能:赋能下属,即关注下属的成长与发展,鼓励下属并使其具备更大的能力和意愿去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事情,这是教练的过程。

赋能就是要帮助对方消除干扰。干扰除了环境干扰外,主要来自于内心,来自个人内心深处的信念系统。

期望:期望持有问题的人去解决问题并拿到结果,这体现出教练是以成果为导向的。

一个人会深受他人看法和态度的影响,所以要想排除干扰,就要通过期望来影响对方的信念和心智,让其相信自己。注意此时不仅仅是教练相信他,而且他通过感受到教练的期望而使自己相信自己。

绩能教练的ONE原则就如同武功的心法,是绩能教练方向的之轮的核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教练的定义

教练的英文 Coach,这个词原先的意思是 “马车”。

马车与教练之间的关系:

  • 马车一般是一对一的,教练也是这样,通常是一对一的
  • 马车去哪儿是由坐车人决定的

马车的目的地是目标,因此对应到教练中,教练的直接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升能力(教练的直接目的是要解决教练对象的问题,需要通过赋能让教练对象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练对象的能力自然就被提升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火车的英文是 Train,它还有一个意思是 “培训”。

火车与培训之间的关系:

  • 火车是一对多的;
  • 决定火车去哪的是轨道。

火车的轨道就是共同的路径,意思是火车无法做到将每一位乘客送至目的地,只能按照统一的路径将乘客送至火车站,乘客到站后,想要去目的地,则需要再步行或者乘坐其它交通工具达到真正的目的地。

培训是一对多的,参加培训的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培训解决问题,但培训只能做到帮助大家提升相同的能力,能力提升后需要学习者自己应用培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马车与火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绩能教练给出教练定义:教练是基于对话技术,赋能个人达成绩效目标的持续过程。

上述教练定义中4个关键词:

  • 对话:意味着教练技术的本质就是对话;
  • 赋能:表示教练的过程就是赋能;
  • 个人:说明教练是一对一的;
  • 绩效目标:代表教练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是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的。

3、教练的价值

绩能教练可以为员工、管理者已经组织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 员工层面:可以快速激发员工的工作意愿和能力,让员工实现从不愿意到愿意、从不会到会的转变,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并伟企业培养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
  • 管理者层面:提升自身管理者能力使自己成为教练型管理者,从而促进团队协作,达到高绩效团队。
  • 组织层面:提升组织绩效,建设互信互赖、积极正向的组织文化。

4、体育教练、一般管理者和教练型管理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含有隐藏内容,请 开通VIP 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