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学》——考研抉择篇

发布于:2023-02-03 ⋅ 阅读:(498) ⋅ 点赞:(0)

回想自己十多年求学生涯,某日百无聊赖,扣脚之余灵感忽至,深感如今考研考博火热朝天,但大部分人做出如此决定时并非完全了解这座围城。从大的方面来说,大部分选择深造的人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 高考失利,心情不平,试图证明自己。

2. 毕业之后生活不如意,看到学历的客观差距,决定改变现状。

3. 单纯的学术热情,有超然的天赋,决定深造探究科学本质。

4. 赶鸭子上架,父母老师游说。

5. 百无聊赖,考着玩玩。(不简单局限于家里有钱等原因)

6. 为了和另一个人身份相配,孜孜不倦。(不简单局限于情侣)

可以说,不管你是哪种原因,都应该涵盖在这6个方面之中。这里需要分析一下目前的考研市场,从最初的十几万人到如今的几百万人,经济与考研同时通胀,这反映了大家的客观需求,毕竟谁都想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随着人数一次又一次扩招,大部分参与考研的人真的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了么?事实证明,考研人数的激增让更多的顶层学校意识到了巨大的操作空间,不知道何时开始,读研究生需要参加夏令营,宿舍有人跳楼,保研成了封嘴筹码,甚至考研成功率都成了衡量学校学习风气的重要指标 。作为大疫情期间的有志青年,你更应该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被考研想法拿捏之前先拿捏住考研的本质。下面将会介绍在选择走向考研考博之路之前需要考虑的相关问题:

1. 家境

此项为最重要的选项,通常来说,家境越好的人越建议你考研,因为你的考研成本远低于普通人,家境越不好的人越不建议考研或者读研,我知道这里会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等巴拉巴拉,但是就业市场的客观现状注定了,对家境不好的同学来说,除非你能去头部双一流,不然读研不如早日积累工作经验,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注意进厂时间。再退一步说,有钱人可以选择英国一年硕或者美国一年半硕士,从国际排名或者就业来说也比大部分中下学校的普通研究生更具竞争力。

2. 年龄

本人对象27选择读博,我问她是不是有着极高的学术热情,她反手给了一巴掌,问我她为啥读博我心里没逼数么,还不是我去读博,没钱没房,只能跟着读博一起奋斗。一个人最宝贵的就是青春,如果读研的时间成本超过工作三年的经验成本,那不如趁早就业(公司的委培或者体制内升职需求的人自动忽略),毕竟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懂得都懂,手里有钱才能心中不慌,逃避年龄问题只会白白的增加读研成本。

3. 个人天赋

个人天赋主要就是学(1)学术能力(说白点就是能不能写文章)。(2)解决问题能力(简单的来说就是能不能把老师的项目做出来或者将老师吹的牛逼贯彻到底)。可能有人觉得你这不是搞笑么,读研读博难道不是认真研究,实验总结,然后发表论文,成为学术之星,拿到奖学金,登上学院表彰墙,成为这个社会的人上人么?别逗了,大部分学校的科研传统就是拉项目赚钱,上课基本ppt,下课基本跑路不见,申请基金靠山头,拉项目靠人情,做科研靠脑热,写论文靠东拼西凑,大把人在毕业前被老师告知需要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留给下一届,如果你听不懂我在说什么,那你的确不适合读研读博。这里尤其提醒有心理洁癖,狂躁抑郁,孤僻固执等具有明显心理弱点的人远离科研,珍惜生命。如果你已经上船,现在悔悟,建议每一天看一遍二舅,减少心理内耗。这里需要提一句,如果你是一个天才,属于随便找一家饭店吃饭都能赶上免单活动的人,你完全可以选择读研读博,毕竟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里肯定有人要说,你是不是漏了工资薪水,找对象等等因素,这三点是不是太片面了,天真,如果不考虑这三点,你都毕业不了,还考虑这些,别逗了。说起来我能读到今天,一方面是运气好,另一方面是运气好,还有一方面是运气好,所以那些问我个人读研读博如何选择的人,就别费劲了,我自己都没想到能一路读到现在,说不定哪天压力过大就回家找我的二舅团聚了。但是你可以仔细考虑自己的人生,读研读博不易,且行且珍惜。

新人博客,不定时更新,详细介绍拿捏学相关内容,下一章是《拿捏学》——考研考博备考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