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
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点1 :计算机组成结构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名为ENIAC的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考点2 :冯诺依曼概念
冯诺依曼理论的要点是:
①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
②采用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能够快速、自动、准确地按照人们地
意图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
1.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
部分组成。
2.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存
放位置由地址确定。
3.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地指令序列(程序)进行工作,并
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地执行。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能根据计算
结果选择不同的工作流程。
考点3 :程序设计语言
自20世纪60 年代以来,世界上公布的程序设计语言已有上千种之多,但是只有很小一部分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从发展历程来看,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为3 代。
第一代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由二进制0、1 代码指令构成,不同的CPU 具有不同的指令系统。机器语言程序难编
写、难修改、难维护,需要用户直接对存储空间进行分配,编程效率极低。这种语言已经被渐渐淘
汰了。计算机唯一可以直接执行的语言,执行效率最高
第二代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指令是机器指令的符号化,与机器指令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所以汇编语言同样存在着
难学难用、容易出错、维护困难等缺点。但是汇编语言也有自己的优点:可直接访问系统接口,汇
编程序翻译成的机器语言程序的效率高。从软件工程角度来看,只有在高级语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或不具备支持某种特定功能的技术性能(如特殊的输入输出)时,汇编语言才被使用。
第三代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面向用户的、基本上独立于计算机种类和结构的语言。其最大的优点是:形式上接近于
算术语言和自然语言,概念上接近于人们通常使用的概念。高级语言的一个命令可以代替几条、几
十条甚至几百条汇编语言的指令。因此,高级语言易学易用,通用性强,应用广泛。高级语言种类
繁多,可以从应用特点和对客观系统的描述两个方面对其进一步分类。
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称为编译程序,高级语言程序要经过编译链接后才能执行,执
行效率低,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考点4 :存储器容量
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bit ,又称比特);存
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称之为位(bit ,又称比特
)
存储器中所包含存储单元的数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量基
本单位是字节(Byte 。简称B ),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
节,此外还有KB 、MB 、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TB=1024GB。
考点5:进制转换
考点5:进制转换
考点5:进制转换
考点6:汉字国标GB2312-80
每个汉字有个二进制编码,叫汉字国标码。
在我国汉字代码标准GB2312-80 中有6763个常用汉字规定了二进制
编码。
每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GB2312-80 GB2312将代码表分为94个区(1-94 ),对应第一字节;
每个区94个位,对应第二字节,两个字节的值分别为区号值和位号值
加32 (20H ),因此也称为区位码。01-09区为符号、数字区,16-87
区为汉字区,10-15区、88-94区是有待进一步标准化的空白区。
GB2312将收录的汉字分成两级:第一级是常用汉字计3755个,置于
16-55区,按汉语拼音字母/笔形顺序排列;第二级汉字是次常用汉字
计3008个,置于56-87区,按部首/笔画顺序排列。故而GB2312最多
能表示6763个汉字。
考点6:汉字国标GB2312-80
国标码并不等于区位码,其转换方法为:先将十进制区码和位码转换为十六
进制的区码和位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