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

发布于:2023-10-25 ⋅ 阅读:(99) ⋅ 点赞:(0)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现代计算机是由古老的计算工具逐步发展而来的,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使用。ENIAC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功率为150kW,占地面积150m²,总重量达30t,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300次乘法运算。
自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经历了70年的发展,依据计算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的变化,我们将计算机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它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目前正朝着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年)

第一代计算机大都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逻辑元件,普遍体积较大,运算速度慢,耗电多,价格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形容。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机器有ENIAC、EDVACEDSAC、UNIVAC等。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9—1964年)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全部采用晶体管,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后,计算机的体积减小,耗电减少,运行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此时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及工业控制等方面。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5—1970年)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主要逻辑元件,计算机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这一代计算机中开始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1年至今)

第四代计算机依然采用集成电路作为主要逻辑元件,但这种集成电路包含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一时期,操作系统不断完善,数据库系统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普及,微型计算机异军突起,计算机的应用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领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5.第五代电子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等功能。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