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数据结构-线性表(2024-04-16)

发布于:2024-04-24 ⋅ 阅读:(32) ⋅ 点赞:(0)

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单链表中元素是否是递增的。

设计思想:双指针操作
变量说明
head表示链表头指针
pq表示两个用来遍历链表的指针节点,且q始终在p之后

bool IsIncrease(LinkList *head)
{
	// 代码优先判空,若为空链表,或者只有一个节点,一定是递增的
	if(head==NULL || head->next==NULL)
	{
		return true;
	}
	// 使用两个指针p和q遍历链表,p始终在q前面一个节点
	for(p=head,q=head->next;q!=NULL;p=q,q=q->next)
	{
		// 比较当前节点p和下一个节点q的值
		if(p->data > q->data)
		{
			// 如果当前节点p的值大于下一个节点q的值,则链表不是递增的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重点代码详细说明
bool IsIncrease(LinkList *head)
IsIncrease是函数名,表示这个函数的目标是判断一个链表的排序顺序是否是非递减(即递增或相等)的。
LinkList是自定义的数据类型,通常表示一个链表节点的结构。在这里,它表示链表中的每个元素。
*head是一个指针,指向链表的第一个节点,也就是链表的头节点。它是函数的输入参数,提供了链表的起点。
在算法中,head是遍历的起始点,用于访问链表中的数据。
for(p=head,q=head->next;q!=NULL;p=q,q=q->next)
for循环用来遍历链表中的每个节点。
p是一个遍历指针,初始化为指向头节点head,这个变量在每次循环中表示当前节点。
q是p后面的节点,它总是指向p的下一个节点,初始化为head->next。
q!=NULL是循环的继续条件,只要q不是空指针,循环就会继续,意味着链表还没有遍历完。
这里p和q的命名相对简短,但可以命名为current和next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if(p->data > q->data)
p->data和q->data是链表节点中的数据字段。
这行代码比较了当前节点p和下一个节点q的值。
如果p节点的值大于q节点的值,这违反了递增的定义。

设计一个算法将所有奇数移到所有偶数之前。

设计思想:双指针操作
变量说明
a[] 表示一个整型数组,待处理的数据组
start表示一个指针,数组将被处理的起始位下标
end表示一个指针,数组将被处理的结束位下标
start~end是表示数组将被遍历的范围
temp 临时变量用于存储数组元素
(为了不让你把这里的指针和C语言里的指针搞混,下面注释统一叫做指向标)

void quick_move(int a[],int start,int end)
{
	int temp;
	// 外层循环,确保start指针在end指针左侧,用于控制整个数组的遍历范围
	while(start < end)
	{
		// 从数组的末尾向前移动end指向标直至找到一个奇数
		while(end>=0 && a[end]%2==0)
		{
			end--; // 向前移动end指向标
		}
		// 从数组的起始位置向后移动start指向标直至找到一个偶数
		while(start < end && a[start]%2!=0)
		{
			start++; // 向后移动start指向标
		}
		// 如果start仍然在end的左侧,意味着找到了一对需要交换的奇数和偶数,并进行交换
		if(start<end) 
		{
			temp=a[start];
			a[start]=a[end];
			a[end]=temp;
		}
	}
}

设计一个最优的算法实现输出链表中倒数第k个节点,定义链表结构如下:

struct ListNode
{
	int value;
	ListNode * next;
}

代码思想:双指针操作(快慢指针),利用p、q两个指针实现,p先走k-1步,然后p和q再同时出发,当p指向最后一个节点时,正好q指向了链表中倒数第k个节点。

ListNode * FindKthToTail(ListNode *head,int k)
{
	// 声明并初始化两个用于遍历链表的指针
	ListNode *p,*q;
	p=head;
	q=head;
	// 循环,目的是将p移动到正向数第k个节点的位置
	for(i=1;i<k;i++)
	{
		if(p==NULL) return NULL; // 如果p节点为空了,说明链表长度根本没到k,直接返回NULL
		p=p->next;
	}
	// 持续遍历直到p指向成最后一个节点
	while(p->next)
	{
		// p q 两个指针都向下一个节点移动
		p=p->next;
		q=q->next;
	}
	return q;
}

这段代码核心的部分是基于一个快慢指针的策略来确定链表中的倒数第k个节点。重点代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快指针p的初始化移动

for(int i=1; i<k; i++)
{
   if(p==NULL) return NULL;
   p = p->next;
}

在这个循环中,我们首先检查p是否为NULL。这是一个关键的边界条件检查:如果p已经是NULL,这表明链表中的节点数少于k,因此不存在倒数第k个节点,此时函数应当返回NULL
如果p不是NULL,p将沿着链表移动,直到它完成了k-1次移动。这意味着快指针p现在比慢指针q(仍然指向头节点)前进了k-1个节点。这样一来,指针p和指针q之间就正好相隔k个节点(包括p所指向的节点)。
快指针p和慢指针q的同步移动

while(p->next)
{
   p = p->next;
   q = q->next;
}

在这个循环中,只要快指针p的下一个节点不是NULL(这意味着p不是指向最后一个节点),快慢指针就会同步向前移动。
每当快指针p移动到下一个节点,慢指针q也跟随移动到它的下一个节点。因为快慢指针之间始终保持k-1个节点的距离,所以当快指针p到达链表的末尾时(p->nextNULL),慢指针q正好指向倒数第k个节点。
最后,当快指针p到达链表的末尾时,慢指针q所指向的节点就是我们要找的倒数第k个节点,此时返回q即可。
需要注意,这个算法假设k的值是有效的,即1 <= k <= 链表长度。如果k小于1或者大于链表的长度,算法的行为将是未定义的。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首先检查k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