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实践 | 招商局集团基于长安链的双循环航运贸易应用

发布于:2024-05-17 ⋅ 阅读:(81) ⋅ 点赞:(0)

案例名称-招商局双循环航运贸易联盟链

■ 建设单位

招商局集团

■ 用户群体

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运营商等各参与主体

■ 应用成效

已赋能产业链上下游超1.2万家中小微企业,累计提供普惠金融超830亿元

 案例背景 

作为全球贸易大国,我国约95%的货物运输量通过海上运输实现。航运贸易业务场景复杂,链条长,参与方多,货值高,往往涉及跨境多方协作,行业标准缺乏、多方间信任程度不足;物流链条上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运营商等各参与主体在数字化升级过程中面临多样化的业务发展诉求,需依托不同的数据予以支持。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链接多方、透明公开、不可篡改的特性,在多参与方、跨行业、跨境等数据交换和信息对接方面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可以提升航运贸易运作的安全和效率。建设可信互联、开放共享的航运贸易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打通物流全流程的数据链提供全程端到端的数据服务能力、实现公平对等的广泛互联、降低航运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难度和成本,支撑航运贸易各类主体协同开展数字化创新。

招商局集团2019年开始全面布局区块链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集团基于长安链建设的双循环航运贸易联盟链结合产业上下游特点,聚焦大宗商品国际供应链物流和集装箱多式联运两大场景打造面向货主的贸易运输物流联盟链。

 解决方案 

平台选择长安链作为底层链技术平台,并实现了技术路线的收敛和自主研发创新,将原本分散建设、多种区块链底层并存的各类航运贸易区块链应用进行了收敛统一。

在此基础上,平台自主研发了跨链平台、分布式数字身份平台、物流大数据平台等航运贸易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组件,已连接内外部各类区块链19个,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同海关区块链的跨链,在航运贸易行业大范围实现了同业态互联、跨业态互通、基础设施互认,与GSBN等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生态合作,互惠互利。

图片

区块链与DID、隐私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拓展了现有应用领域。区块链+云计算实现基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区块链快速开发与部署和区块链在分布式云计算中的关键应用;区块链+物联网解决数据来源可信问题,区块链助力物联网由数据采集走向场景应用深度融合;区块链+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加密计算透明化,AI模型提升链上数据加密处理能力;区块链+隐私计算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为解决贸易物流数据真实性、数据确权等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应用成效 

航运贸易区块链生态建设。在中央网信办、国务院国资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委的指导下,招商局陆续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大宗商品丝路云链平台、口岸区块链无纸化放货平台、无船承运人区块链电子提单平台、航运贸易产业供应链金融平台等一系列平台,打通了“贸易-物流-港口-口岸-航运-金融”数据壁垒,形成了航运贸易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

航运金融体系建设。招商局集团金融板块实现了“4+N”业务布局,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直投、多种金融(融资租赁、不良资产管理)等领域,打造全牌照、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招商局“航运贸易+金融”区块链生态目前已赋能产业链上下游超1.2万家中小微企业,累计提供普惠金融超830亿元,为大湾区进出口企业节约成本过亿元。

航运相关区块链标准制定。在交通部组织下,招商局集团依托“丝路云链”项目、以干散货进口运输为场景,主力编写了《基于区块链的进口干散货进出港业务电子平台建设指南》,该指南于2022年6月17日由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

案例实践展示

长安链实践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在不同场景中如何基于区块链技术改变现有业务运作模式实现多方可信与数据共享。如果您有基于长安链的案例实践想要展示,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