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人生(22):从“生成对抗网络”看“逆商提升”

发布于:2024-06-16 ⋅ 阅读:(20) ⋅ 点赞:(0)

在图像生成与编辑、音频合成、视频生成领域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深度学习方法——生成对抗网络(简称GANs),它是由两个神经网络组成的模型,分别为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这两个网络相互博弈,通过对抗学习的方式来训练,以便生成逼真的数据样本。它的大致步骤如下:

  1. 初始化网络参数:首先,生成器和判别器的网络参数会被随机初始化。

  2. 交替训练:

    1. 判别器训练阶段:固定生成器的参数,用真实数据和生成器生成的假数据来训练判别器,目标是最大化判别器正确区分真实数据和伪造数据的能力。

    2. 生成器训练阶段:固定判别器的参数,调整生成器的参数以生成更加接近真实数据的样本,目标是最大化欺骗判别器的概率,即让判别器难以区分生成样本和真实样本。

  3. 重复迭代:上述两个阶段会交替进行多次迭代,每一次迭代都会试图优化各自的任务,直到达到某种平衡状态。

  4. 平衡状态的判断:

    1. 收敛指标:理论上,当生成器生成的数据分布与真实数据分布几乎一致时,判别器无法准确区分两者,此时损失函数可能接近稳定或波动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实践中,可以通过监控生成器和判别器的损失函数随迭代次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收敛。

    2. 可视化检查:通过观察生成样本的质量,如果生成的样本看起来越来越真实,且多样性强,没有明显的模式崩溃现象,可以作为停止的一个参考。

    3. 量指标:使用Inception Score (IS)、FID等量化指标,在这些指标上达到满意分数或者变化不大时,可以认为训练达到较好状态。(高IS值表明生成图像既具有清晰的类别特征, 即生成的图像属于某个明确的类别;FID越小,说明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的特征分布越接近。)

    4. 预设迭代次数: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过拟合和不必要的计算资源浪费,有时也会根据经验设定一个最大迭代次数,当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时则停止训练或当损失函数连续若干轮迭代都没有显著改进时,提前终止训练。

上述的步骤中,生成器和判别器分别有不同的作用,通过不断迭代,GANs 可以学习生成逼真的数据样本。

  1. 生成器:生成器的任务是学习生成逼真的数据样本,例如图像、音频等。它接收一个随机噪声向量作为输入,并尝试将其转换为与真实数据样本相似的输出。生成器通过反复调整内部参数来改进生成样本的质量。

  2. 判别器:判别器的任务是判断输入的数据样本是真实的还是由生成器生成的。它接收来自真实数据集和生成器的样本,并尝试将它们正确地分类为真实样本或者生成样本。判别器也通过反复调整内部参数来提高其对真实样本与生成样本的区分能力。

  3. 对抗学习:生成器和判别器之间进行对抗学习,即生成器试图欺骗判别器,生成接近真实的样本,而判别器面对更高质量的伪造数据,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这一过程如同双方在不断升级的“猫鼠游戏”,推动整个系统逐步逼近数据的真实分布。

  4. 动态均衡的博弈:生成器和判别器通过不断地对抗学习,推动对方性能的提升,最终趋向于一个纳什均衡点,即生成器产生的数据在统计特性上与真实数据难以区分,同时判别器也无法准确辨认两者差异。(尽管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达到并维持这种平衡是极具挑战性的)。

由上述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核心思想——即“两个系统(生成器和判别器)通过对抗学习不断优化自身性能”也能给我们一些面对逆境的启示,帮助我们提升逆商。在面对逆境时,我们不妨用生成对抗网络的原理来提升逆商:

1. 内在力量与外部挑战的对抗

  • 生成器代表我们的内在力量、心态或思维。在逆境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多生成积极的心态、应对策略,避免生成消极的思维或想法。

  • 判别器代表外部的挑战、压力甚至批评。在面对逆境时,这些外部因素会不断检验我们内在生成的想法或策略的有效性。当我们生成越多的积极想法,学习从多角度看问题,则我们能更容易从外部的反馈来让自己反思之前策略或想法是否有改进之处。

比如,当我们面对学习新技术的压力,觉得自己很难学好时:

  • 内在力量:培养和强化自己的积极心态,在提升编程能力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实践机会;

  • 外部挑战:面对学习新技术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接受并正视来自外部的反馈和建议,通过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或实践方法来提升自身应对逆境的能力。

2. 对抗学习

  • 反复调整:就像生成器和判别器之间的对抗学习一样,在应对逆境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通过反复尝试和调整,来找到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 反馈循环每次的实践结果或他人的建议,都可以视为一次反馈的机会,通过这些反馈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比如,当我们面对项目中的各种问题,觉得无从下手,很气馁时:

  • 反复调整:每次在项目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调整自己后续的工作方法。

  • 反馈循环:可以利用平时的沟通协作或Sprint回顾会议的反馈,及时改进当前项目中最棘手,影响最大的问题。
     

3. 目标明确

  • 目标设定:生成器的目标是生成逼真的样本,而判别器的目标是鉴别样本的真实性。在应对逆境时,我们也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至少是阶段性的目标,让自己明确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 拆解目标:拆解目标,通过逐步实现这些子目标来增强信心和动力。

    比如,当自己觉得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不知道怎么开始时:
     

  • 设定目标:明确当前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自己在大模型领域的技术能力,那就明确具体要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这个目标;

  • 拆解目标:将目标拆解,细化到每个月或每周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每日学习计划,逐步实现目标。
     

4. 协同进化

  • 双赢思维:在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对抗中,两个网络共同进化,不断提高彼此的能力。我们在应对逆境时,也可以采用双赢思维,与环境、他人共同进步。

  • 合作与竞争: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竞争,共同提升逆商指数。
     

比如,当自己的学习速度太慢,不知道如何加快进度时:

  • 寻找支持:遇到问题可以尝试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或从他们那寻求支持,通过共同学习或解决问题,来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有时候人是会陷入自我的迷失中,如果这时有其他人的思路来启发下,可以更快地走出自己的迷失;

  • 积极竞争:参加编程竞赛等健康的竞争方式,不仅可以与他人学习交流,还能从实战中快速提升技能。
     

综上所述,尽管GANs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但其背后的对抗学习和迭代优化原理,确实可以启发我们在面对人生逆境时,采取类似的对抗性训练策略。通过激发内在的能量,接受外部挑战,再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反复调整和反思,与他人合作或竞争来协同进化,从而让自己能更有效地应对逆境,提升自身逆商指数。


网站公告

今日签到

点亮在社区的每一天
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