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的开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 rabbitmq,rabbitmq 主要可以进行应用解耦、异步通信、流量削峰、负载均衡、消息持久化、死信队列等。比如商城系统,下单后,通过消息队列通知库存系统、积分系统、物流系统等。发送短信时通过消息队列异步通知,导入处理大文件时通过消息队列异步处理等。那么 docker 下如何安装 rabbitmq 呢?今天简单来总结下主要步骤。
1:拉取镜像
通过命令 docker pull rabbitmq:版本号,拉取镜像,如果不输入则默认拉取最新版本的镜像。
注意:rabbitmq 镜像分为数字版本镜像和带 management 的镜像。带 management 的主要是集成了管理界面和相关插件,管理界面需要运行一个 Web 服务器来提供服务。开发、测试阶段,需要使用管理页面直观的看到消息发送及接受情况,使用 management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数字版本镜像只包含 rabbitmq 的核心功能,不包含管理界面和相关插件,所以其资源占用相对较少。如果对资源占用有严格的要求,且不需要可视化管理页面那就使用数字版本镜像。
2:创建挂载目录
# 数据持久化目录
mkdir -p /docker/rabbitmq/data:/var/lib/rabbitmq
# 日志目录
mkdir -p /docker/rabbitmq/logs:/var/log/rabbitmq
3:启动 rabbitmq
(1):新建 docker-compose.yml 文件
rabbitmq:
# 带有管理界面的 rabbitmq 镜像
image: rabbitmq:management
container_name: rabbitmq
ports:
# AMQP 协议端口
- "5672:5672"
# rabbitmq 管理界面端口
- "15672:15672"
volumes:
# 数据持久化目录
- /usr/local/docker/rabbitmq/data:/var/lib/rabbitmq
# 日志目录
- /usr/local/docker/rabbitmq/logs:/var/log/rabbitmq
environment:
# 设置用户名
RABBITMQ_DEFAULT_USER: guest
# 设置密码
RABBITMQ_DEFAULT_PASS: 123456
restart: always
(2):启动 docker compose up rabbitmq
启动报错,大致意思就是打开log目录没有权限,报错如下:
解决方案为给 /docker/rabbitmq/logs 目录添加权限,命令为 chmod 777 /docker/rabbitmq/logs,执行完成后,可以查看 logs 目录的权限,查看命令为 ls -l (小写的L),查看如下:
chmod 777 命令详解:chmod 用于修改文件或者目录访问权限。777 是采用数字的方式设置权限,第一个表示文件或者目录所有者(owner)权限、第二个表示所属组(group)权限、第三个表示其他用户(others)的权限。
读取权限(r):对应值为4
写入权限(w):对应值为2
执行权限(x):对应值为1
没有权限:对应值为0
7 代表拥有读取权限(4)、写入权限(2)和执行权限(1),即 4+2+1=7,权限为 rwx,即目录所有者、所属组、其他用户都可以操作该目录中的文件,新增、删除、修改、读取文件。
重新启动 rabbitmq,启动成功,日志如下:
可以使用 docker ps 查看启动的容器,如下:
4:进行测试
访问 ip地址 + 15672 端口,如 127.0.0.1::15672,访问成功,登录页面如下:
可能遇到的问题,访问不同,那么可能是防火墙端口的问题,可能是 15672 端口防火墙未开导致的,不同的内核版本有不同的对应命令,如果是 Centos 内核版本,查看版本可以用 cat /etc/os-release 命令,可以先查看 15672 端口是否开了防火墙,如果没开,则添加后重启防火墙,相关命令如下:
查看防火墙开端口: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
添加端口: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15672/tcp --permanent
重启防火墙:firewall-cmd --reload
以上为 docker 安装 rabbitmq 的基本步骤,主要是 docker-compose.yml 文件的编写。配置挂载目录,可以防止重启 rabbitmq 的时候,配置丢失等。消息队列可以实现异步通信、应用解耦、流量削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