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基于王道考研课程与湖科大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梳理核心知识记忆点和框架,既为个人复习沉淀思考,亦希望能与同行者互助共进。(PS:后续将持续迭代优化细节)
往期内容
核心知识记忆点
介质访问控制MAC
MAC地址属于数据链路层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时分复用TDM 统计时分复用STDM
频分复用FDM
波分复用WDM
码分复用 不同码片序列相互正交 ST=0 码片向量自身内积为1 SS=1
随机介质访问控制 胜利者征用获得信道,进而获得信息发送权
争用型协议
ALOHA协议
纯ALOHA协议 不进行任何检测发送数据,冲突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发
时隙ALOHA协议 将时间划分等长时隙 站点只能在每个时隙开始时才发送帧,冲突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发
CSMA协议(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1-坚持CSMA 信道空闲 发送 ;忙,继续监听
1-非坚持CSMA 信道空闲,发送;忙,放弃监听,随机时间后再监听
p-坚持CSMA 信道空闲,p概率发送;忙,继续监听
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总线型/半双工
先听后发 边听边发 冲突停发 随即重发
发送站开始发送数据后最多经过时间 2 τ 2\tau 2τ(端到端传播距离的2倍) 争用期/碰撞窗口
最短帧长/传输=最大单向传播时延*2(便发送便检测,不发送不检测)
10Mb/s以太网 51.2us争用期时间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2 τ r 2\tau r 2τr
k<=10, r ∈ [ 0 , 2 k − 1 ] \in [0,2^k-1] ∈[0,2k−1]随机
k>10, r ∈ [ 0 , 2 1 0 − 1 \in [0,2^10-1 ∈[0,210−1随机
k=16,直接放弃,报告上级网络层
以太网最小帧间隔96比特时间,接收缓存及时清理
1 准备发送
2 检测信道:忙,持续监测,直至空闲;若在9.6us时间内信道空闲(保持帧间最小间隔),发送该帧
3 发送过程中适配器继续检测信道:发送成功;失败,退避一段时间后继续2 16次失败
CSMA/CA协议 冲突避免
所有站检测到信道空闲后,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持续监听)才能发送帧,帧间间隔(IFS)
SIFS(短IFS) 28us ACK帧
PIFS(点协调IFS)
DIFS(分布式协调IFS)
发送方:先听后发,忙则退避:信道空闲,间隔DIFS,再发送;若不,随即退避(i次, [ 0 , 2 2 + k − 1 ] [0,2^{2+k}-1] [0,22+k−1],max 255 k=6)
接收方:停止等待协议,每收到一个返回ACK帧
1.若站点最初有数据要发送(而非有数据发送不成功再重传),且检测到信道空闲,等待DIFS后,发送整个数据帧
2.否则,CSMA/CA 信道忙,退避计时器不变;空闲,倒计时
3.退避倒计时归零,站点发送整个帧并等待确认
4.发送站收到ACK 则已被正确接收,发送下一帧从2开始;未收到ACK,重传
基本服务集BSS
拓展服务集ESS
服务集标识符SSID
隐蔽站问题:RTS和CTS
A AP B(A和B都检测到信道空闲)
解决办法:对信道进行预约
1.源站点发送数据之前,先监听信道,空闲等待DIFS后,广播RTS
2.AP正确收到RTS且信道空闲,等待SIFS,广播CTS
3.源站收到CTS后,等待SIFS,发送数据
4.Ap收到源站数据,等待SIFS发送ACK
源站在RTS帧填写持续时间为收到RTS后,SIFS+CTS+SIFS+数据帧+SIFS+ACK
AP填写CTS持续时间为收到CTS后,SIFS+数据帧+SIPS+ACK
其他站根据CTS设置网络分配向量NAV
802.11无线局域网的MAC帧
数据帧 传输数据
控制帧 负责区域的清空,虚拟载波监听维护以及信道接入,并给收到的数据帧予以确认 eg ACK帧 RTS帧 CTS帧
管理帧 用于加入或退出无线网络,以及处理AP之间连接的转移事宜 eg 信标帧 关联请求帧 身份认证帧
帧头:帧控制(2字节)持续期(2)地址1(6) 地址2 (6) 地址3(6)序号控制(2) 地址4(6)
数据:数据载荷(0–2312)
帧尾:FCS(4)
帧控制:协议版本(2b)类型(2)子类型(4)去往AP(1)来自AP(1)更多分片(1)重试(1)功率管理(1)更多数据(1)WEP(1)顺序(1)
轮询访问:令牌传递协议
1.当网络空闲时,环路中只有令牌帧循环传递
2.当令牌传递到有数据要发送的站点时,该站点就修改令牌中的一个标志位,并在令牌附加自己需要传输的数据,将令牌变成一个数据帧,发送出去
3.数据帧沿环路传输,接收到的站点,一边转发一查看帧的目的地址,若与自己相同,则接受站复制该数据帧,进一步处理
4.数据帧沿环路传输,直到该帧的源站点,原站点收到自己发出的帧后不再转发,通过检验返回帧查看数据传输过程是否出错,若出错,重传
5.源点站发送完数据后,重新生成一个令牌,并传递给下一站点,交出信道控制权
结语
介质访问控制(MAC)作为数据链路层的核心,是共享信道中秩序与效率的守护者。从时分复用到码分复用的频谱交响,从ALOHA的随机碰撞到CSMA/CD的冲突博弈,从CSMA/CA的无线避让到令牌传递的精密轮询,每一种协议都在诠释着“共享”与“竞争”的哲学平衡。无论是总线型以太网的二进制退避智慧,还是无线局域网的RTS/CTS预约艺术,技术的演进始终围绕一个目标:让多用户环境下的信道资源分配更公平、更高效、更可靠。
在CSMA/CD的碰撞窗口中,我们见证了有线网络的果断回溯;在CSMA/CA的帧间间隔里,我们领悟了无线通信的谦逊避让;而令牌环路的优雅流转,则展现了确定性时延场景的独特价值。802.11帧结构的多重地址设计、隐蔽站问题的创新攻克,无不体现着协议设计者对现实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与精准应对。
参考资料
1.王道考研课程
2.湖科大计算机网络课程